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8)
2023(10021)
2022(8490)
2021(8030)
2020(6390)
2019(14338)
2018(14419)
2017(26764)
2016(14698)
2015(16511)
2014(16591)
2013(16356)
2012(15907)
2011(14739)
2010(15290)
2009(14252)
2008(14337)
2007(13432)
2006(12409)
2005(11446)
作者
(44401)
(37473)
(37118)
(35080)
(23639)
(18331)
(16721)
(14615)
(14446)
(13487)
(12922)
(12567)
(12065)
(11979)
(11651)
(11225)
(11091)
(10931)
(10816)
(10619)
(9817)
(9406)
(9159)
(8910)
(8676)
(8459)
(8431)
(8220)
(7840)
(7639)
学科
(69712)
经济(69551)
(46703)
(44537)
管理(31770)
农业(31292)
(23466)
企业(23466)
中国(22858)
业经(21072)
地方(20700)
方法(19592)
(16619)
数学(14538)
(14253)
数学方法(14245)
(14018)
理论(11978)
(11740)
银行(11718)
(11434)
(11389)
(11295)
(11284)
贸易(11282)
金融(11282)
发展(11182)
(11147)
农业经济(10973)
(10857)
机构
学院(216850)
大学(211471)
(89120)
经济(87119)
研究(81979)
管理(77518)
理学(64944)
理学院(64151)
中国(64092)
管理学(62848)
管理学院(62446)
(58528)
科学(50874)
(47291)
农业(44519)
(43406)
研究所(38785)
业大(38768)
(38620)
中心(38135)
(36298)
(31976)
师范(31678)
北京(30306)
(29287)
(29151)
财经(29012)
(28169)
农业大学(27076)
(26079)
基金
项目(133528)
科学(103304)
研究(101896)
基金(92377)
(80487)
国家(79592)
科学基金(66355)
社会(64489)
社会科(59509)
社会科学(59493)
(55349)
基金项目(48129)
教育(45135)
(44711)
编号(44322)
自然(39873)
自然科(38887)
自然科学(38879)
自然科学基金(38151)
资助(37286)
成果(37002)
(35316)
(32048)
课题(30703)
重点(30007)
(28857)
发展(28672)
(28200)
(27130)
(25902)
期刊
(119278)
经济(119278)
研究(67221)
(63311)
中国(56271)
农业(42869)
学报(37514)
科学(34265)
教育(30227)
大学(28958)
(28039)
学学(27120)
管理(26700)
业经(25797)
(25041)
金融(25041)
(20487)
技术(19856)
问题(16411)
经济研究(15707)
农村(14642)
(14642)
农业经济(14597)
财经(14356)
(13500)
世界(13006)
(12418)
图书(12101)
经济问题(12037)
业大(11243)
共检索到36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亚力  陈丽荣  
由于对社会因素考虑不足,很多混农林业项目末能获得成功。因此,在混农林业实践中项目者的设计者和执行者都应学习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并应用其解决各自的问题。具体说社会学可以为混农林业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帮助:(一)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信息可以帮助确定同生态和自然科学有着各种联系的那些社会问题的范围;帮助解释自然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及影响自然资源利用的途径;帮助我们预测一些正在进行的发展和恢复资源活动的结果。(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有关混农林业的信息,谁可以参加,在什么地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广东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利用 ,加上人口压力 ,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干扰 ,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 ,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 ,通过综合整治 ,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 ,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丘陵山区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践中所构建的“林—果—草— (牧 )—鱼”复合生态系统 ,是高产、高质、高效的复合农林业模式 ,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典  欧阳璇宇  
金融社会学近年来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化不断加深及金融资本主义日益崛起的历史进程。金融化并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一个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全面扩张的过程,导致整个社会生活出现金融化趋势,并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议题和取向,也为金融社会学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追溯、分析金融社会学产生、发展的经验基础和历史脉络,梳理、总结金融社会学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并结合中国独特的金融体制、丰富的金融实践提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和主要议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庞爱权  张大红  
可持续发展的农林复合系统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可持续性,而且,作为一个土地生产系统,它必须使其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着重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并指出经济理论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个选择农林复合系统的必要条件,而是否一定采纳这种土地经营策略,还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以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地区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只有当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得到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彤华  
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淳  
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社会大系统深度耦合,与其他子系统互动、交流、协调。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既表现出对社会系统的追随、顺应及依赖,又不时地以自觉、主动、超前的姿态展现出改造社会系统的主体性力量。随着我国逐步过渡到“知识型社会”,知识和技术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彤华  
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永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生产力获得发展,生产关系才能随之发生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林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发展林业生产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降低资源浪费,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前提。由段新芳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一书,在介绍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探索了中国林业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信息社会学(Informationsociology)是研究信息社会运动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社会变化的相互关系和信息化社会结构模式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信息学与社会学的一门横断学科。信息社会学以信息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信息社会化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和信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鹏立  钟军  
环境社会学于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与早期美国环境社会学家的努力密不可分。卡顿和邓拉普对"环境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环境社会学"与"环境问题的社会学",并提出了"新生态范式",为环境社会学成为社会学的显性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诸如社会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和深层生态学都为环境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起源。从环境问题产生的系统原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社会后果,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等三个方面可以把美国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九个方面。美国环境社会学的起源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对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林思祖  
混农林业的演变历史及展望林开敏,俞新妥,林思祖混农林业(agroforestr)是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生物性的生产组合。1977年提出这名词,其定义是指一种持续有效的土地使用管理体系,即在一片土地.上,根据当地经济背景和经营水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志勇  韩倩  张以瑾  
农村学校面临的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在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描述和分析了学校与之所在的社区对于风险问题的取向、行动与互动。借助于风险社会学理论,研究发现学校与社区对于风险的判定与承担有不同的立场和解释,处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困局中;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学校教育的唯技术和物质化倾向,以及圈养与封闭的消极保护举措,与社区的"报"与"偿"逻辑产生冲突,造成了二者的区隔与对峙,并产生了权力的博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颢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结合中国特色的专业研究理论体系,其具备研究社会时事、结合专业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目标。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为议题,对其在中国发展前景进行探究和讨论,并根据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高理论本土化下的社会学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找到适宜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