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5)
2023(6619)
2022(5412)
2021(5122)
2020(4023)
2019(9031)
2018(8950)
2017(16848)
2016(8885)
2015(10071)
2014(10262)
2013(9449)
2012(8663)
2011(7738)
2010(7753)
2009(7171)
2008(7024)
2007(6426)
2006(5636)
2005(4805)
作者
(24356)
(20341)
(20296)
(19325)
(12907)
(9655)
(9262)
(7982)
(7876)
(7164)
(6909)
(6823)
(6546)
(6385)
(6325)
(6094)
(5973)
(5970)
(5755)
(5743)
(5148)
(4854)
(4839)
(4809)
(4607)
(4454)
(4408)
(4396)
(4136)
(4111)
学科
(32833)
经济(32676)
管理(25731)
(22236)
(20632)
企业(20632)
方法(12538)
理论(11534)
中国(10872)
业经(10208)
(10003)
(9817)
(9737)
(8757)
(8139)
数学(7579)
(7531)
数学方法(7472)
教育(7291)
(6141)
银行(6128)
农业(6058)
(6050)
金融(6043)
(5920)
地方(5856)
(5486)
财务(5457)
财务管理(5448)
企业财务(5184)
机构
大学(125985)
学院(125343)
(48450)
经济(47315)
管理(46271)
研究(42335)
理学(39821)
理学院(39366)
管理学(38668)
管理学院(38429)
中国(31328)
(26392)
(25307)
科学(24848)
(20264)
财经(19808)
中心(19276)
(19090)
(18880)
研究所(18340)
(18168)
师范(17980)
(17938)
业大(16818)
北京(16264)
经济学(15455)
(15412)
(14848)
农业(14822)
财经大学(14724)
基金
项目(83413)
科学(66452)
研究(65060)
基金(60186)
(51803)
国家(51304)
科学基金(44245)
社会(43331)
社会科(39798)
社会科学(39785)
(32503)
基金项目(31293)
教育(30633)
(27452)
编号(27342)
自然(26211)
自然科(25623)
自然科学(25614)
自然科学基金(25178)
成果(23635)
资助(23042)
课题(19248)
重点(18889)
(18832)
(17650)
(17554)
国家社会(17537)
项目编号(17083)
(16871)
(16801)
期刊
(58034)
经济(58034)
研究(38915)
中国(27893)
教育(20775)
(20698)
学报(20220)
(18290)
科学(17945)
管理(17631)
大学(15925)
学学(14827)
农业(12009)
财经(10585)
技术(10137)
(9893)
金融(9893)
业经(9711)
经济研究(9368)
(9288)
问题(7291)
(6752)
图书(6271)
职业(6197)
社会(5715)
(5618)
论坛(5618)
科技(5613)
商业(5435)
现代(5418)
共检索到189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曹峰  李海明  彭宗超  
微博等社会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社会媒体的传播手段,公众可获得更大的政治能量,对政府形成更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我们对社会管理问题的更高的重视。文章关注社会媒体在传播上的新特征,并进一步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分析社会媒体对于社会舆论场的形成和集体行动的组织和协调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王宇锋  
文章描述了达成集体行动基础的两条研究路径,一是关注实验研究提供的证据及其可能的理论解释;二是考察真实世界的经验证据。关于集体行动的这两条研究路径是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世界上的人有许多类型,有一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愿意为了集体行动的潜在收益而发起互惠行动。因此,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潜在的合作者如何相互发出信号,以及如何设计制度以促成而不是破坏有条件的合作。尽管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理论面世,不过,基于演化的一些理论对各种基于实验或者田野调查的研究发现的解释力也许是最强大的,因而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理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军  
达成国际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集体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根据传统理论,如此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是无法形成的。Ostrom通过总结共用资源管理成功案例经验,引申出实现共用资源善治的原则,这无疑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合作的集体行动悖论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钰  白洁  
从集体行动理论角度出发,以单家银行作为行动决策的主体和研究分析的对象,构建行动决策模型,对银行参与联合授信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联合授信机制试点过程中遇到的诸如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正常运营时银行对联合授信重视不足、部分中小银行不愿参与联合授信、较多异地银行拒绝参加联合授信、参与银行数量过多的联合授信运行质量不高、联合授信额度测算过于宽松、银行间信息共享流于形式等问题逐一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降低联合授信运行成本、培养银行间的社会资本、按照"小少近"原则选择试点、制定适应性的试点推进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巨章  
集体利益的公共产品特性导致成员普遍的搭便车行为,形成“集体行动的困境”。如何克服搭便车、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就成为集体行动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西方对集体行动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不同学者之间观点针锋相对、分歧很大。本文把各种观点主要归类为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三种理论流派。各种理论流派各有所长,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盼盼   马君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集体行动的理论视角出发,发现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各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搭便车”行为,主要表现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体心理失衡、客观条件制约、地方政策缺失和集体认同不强。因此,要以激励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主体满意度,以投入激发市域产教联合体主体参与度,以政策明确市域产教联合体政府统筹力,以宣传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社会认同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生产者合作社的实践为分析依据,对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建与发展的各种内生型结构力量和嵌入型外生结构力量进行了细分,展示了集体行动的达成机制,进而从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结构性力量的视角提出了达成集体行动的策略建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永胜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数量迅猛增长。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采取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对于从供给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调查了7省10家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和5家未能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对比了合作社采取集体行动的内部因素,考察了影响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外部因素,认为合作社领导的道德资本是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第一要素,健全的新制度供给、选择性激励和可信承诺是主要条件,解决安全食品的销路是促进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重要外部条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魏福成  邹薇  马文涛  
本文在无限期界、内生化政治竞争中考察了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使利益集团面临权衡的思想:既提高利益集团掌握政治权力时的收益,也可能降低其掌权概率;刻画了利益集团阻止经济发展条件改善的条件。分析表明:(1)无论经济发展条件是否得到改善,利益集团都会增大对政治权力投资,导致经济绩效下降;(2)经济增长与利益集团面临的政治挑战同向变化;(3)社会不稳定和劳动密集型经济会强化利益集团阻止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的动力。最后是相关改革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军平  
在古诺—纳什均衡分析框架下,本文研究了个体异质性对集体行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差异度(偏好差异、供给技术差异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的扩大有利于公共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但搭便车问题却随差异扩大而恶化了。相比而言,个体异质性对于搭便车的负面效应要远远大于对供给量的正面效应;同时,个体异质性也使集体行动呈现出负面的集团规模效应。现实中存在许多支持上述假说的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在分析中国关系型社会里声誉在集体行动实现中的作用时,通过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当异质性个体贡献不同的份额时,声誉收益在决定博弈结果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不同的个体而言,相同的声誉收益未必发挥相同的作用。关系型社会的组织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声誉收益的大小,进而决定了集体行动能否实现及其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伟  覃东海  肖云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苏振华  常伟  
开展集体行动不仅要考量其合法性,也要考量集体行动的效率。从经典的激励机制设计和社会选择理论中得不出能实现集体行动效率的现实可行途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集体行动效率的制度含义是达成对集体行动的一致同意,这种一致同意是可以在对集体行动的讨论过程中形成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宫哲元  
本文尝试运用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主要观点解释合作社原则的变迁。研究发现,合作社核心原则的变化来自对促进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激励性需求,实质上可视作一种"选择性激励"制度,目的在于消除社员的"搭便车"行为,促成集体行动的成功。本文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两点质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贺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涵不仅包括宏观上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的保证,更包含微观上居民对能量和营养充足且健康膳食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治理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产区和主销区等多个主体,容易造成因“搭便车”“规避责任”“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式治理模式存在制度泛化和监督不足问题,缺乏多方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未能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因此,需要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和行为,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自发秩序”的有机协同,从而全方位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