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4)
- 2023(15330)
- 2022(12902)
- 2021(12174)
- 2020(10439)
- 2019(23618)
- 2018(23699)
- 2017(44591)
- 2016(23834)
- 2015(26843)
- 2014(26376)
- 2013(25671)
- 2012(23734)
- 2011(21172)
- 2010(21087)
- 2009(19213)
- 2008(19038)
- 2007(17651)
- 2006(14943)
- 2005(12751)
- 学科
- 济(94517)
- 经济(94334)
- 管理(72968)
- 业(70481)
- 企(60049)
- 企业(60049)
- 方法(45262)
- 数学(38343)
- 数学方法(37845)
- 中国(26859)
- 农(26750)
- 财(25657)
- 技术(23064)
- 业经(22935)
- 地方(19073)
- 学(18181)
- 农业(17660)
- 理论(17496)
- 制(17374)
- 贸(16895)
- 贸易(16887)
- 易(16421)
- 和(16297)
- 务(16037)
- 财务(15975)
- 财务管理(15938)
- 企业财务(15126)
- 银(14316)
- 银行(14273)
- 技术管理(14121)
- 机构
- 学院(327957)
- 大学(327633)
- 济(132820)
- 管理(130585)
- 经济(129982)
- 理学(112450)
- 理学院(111286)
- 管理学(109323)
- 管理学院(108684)
- 研究(106531)
- 中国(80395)
- 京(68737)
- 科学(65098)
- 财(61589)
- 农(53382)
- 所(52093)
- 中心(51717)
- 江(50700)
- 业大(48985)
- 财经(48533)
- 研究所(47190)
- 经(44123)
- 北京(42843)
- 范(42466)
- 师范(42029)
- 农业(41745)
- 经济学(40327)
- 州(39807)
- 院(38815)
- 技术(37524)
- 基金
- 项目(223417)
- 科学(176818)
- 研究(165133)
- 基金(161145)
- 家(140560)
- 国家(139355)
- 科学基金(120456)
- 社会(105487)
- 社会科(99231)
- 社会科学(99200)
- 省(89194)
- 基金项目(85411)
- 自然(77470)
- 教育(77442)
- 自然科(75776)
- 自然科学(75752)
- 划(74796)
- 自然科学基金(74442)
- 编号(67564)
- 资助(64668)
- 成果(54546)
- 创(51138)
- 重点(50412)
- 部(49576)
- 发(47837)
- 创新(47075)
- 课题(46531)
- 国家社会(43406)
- 科研(43234)
- 教育部(42760)
共检索到48841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如何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能否担当“挑大梁”的重任?基于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和地势起伏度等因素之后,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影剧院、互联网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0.064%~0.08%,万人影剧院数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3.1%~4.7%。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便利和促进了技术创新,还通过提高交流效率、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养间接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充
在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造成何种影响,是关乎中国经济转型和能否持续增长的的重大问题。首次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公示的2007-2014年间每一笔土地交易信息,构建地级市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出让数据,考察"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构成土地财政的商住用地出让收入可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第二,土地财政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补给效应"机制,即土地财政可以放松财政预算约束,补给科教支出;第三,土地财政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补偿效应"机制,即补偿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的成本缺口,低价出让更多的工业用地来进行重点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引资。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区域创新 补给效应 补偿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杨思华
采用2011—2019年北京、天津各16个区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GMM模型,探究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地区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京津冀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天津和北京的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正向作用较河北更为显著;尽管北京的金融业集聚程度远高于天津,但其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效应却明显弱于天津。从京津冀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储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科技支出、研发经费投入、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科技创新均存在积极作用,对外开放水平和房价水平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不明显。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金融业集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琳 吴伟东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中国创新驱动正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升创新质量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创新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人才集聚、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强化政府战略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一般城市和上游、中游地区的创新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万平 吕政 刘丽萍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角度,分别应用SDM模型和GTWR模型,实证分析FDI、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FDI和交通基础条件对制造业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地区间有明显差异,FDI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典型的空间非线性递减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略低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外资配套能力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德勇 毕道俊
本文采用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对环境规制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进行验证,其次借助面板门槛模型说明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创新路径选择下环境规制就业效应的变动情况,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进行说明。研究显示:(1)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当环境规制与就业同处于上升阶段时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能够实现。(2)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技术创新门槛,当技术创新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并不断提高时,环境标准的提升方能带动就业增长。(3)技术创新在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但环境规制下不同的技术创新路径对就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影响甚微,而自主创新能够有效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为实现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双赢,需在适度提升环境规制强度的同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尤其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就业增长。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劳动力就业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爱真 苏治 付红妍
本文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程度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效率抑制了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都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在金融支持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下,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金融发展达到某一水平时,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产业升级。可见,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门限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慧 曾冰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影响机制基础上,首先采用Moran指数对中部地区地级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地级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进而分别建立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但通过与普通计量回归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忽视空间因素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存在高估现象,此外,在影响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其他因素中,非农产业发展起到突出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欧阳洁
本文利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2-2012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著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2)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政府支出偏向、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对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3)土地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土地出让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鼓励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徐远华
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时代产业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2—2013年间1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在整个考察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处于持续改善之中;(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趋于增强;(4)进一步引入高技术产业的行业异质性变量后发现,在国有产权比重较低、平均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强的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能改善创新效率,但是不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创新 准自然实验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小斌
使用中国2002~2013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相关程度逐渐增强且非常显著;交通基础设施显著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起到相反作用。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政府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其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同时完善金融手段,为居民消费提供高效的金融信贷服务。
关键词:
交通基础 金融发展 居民消费 空间计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小斌
使用中国20022013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相关程度逐渐增强且非常显著;交通基础设施显著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起到相反作用。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政府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其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同时完善金融手段,为居民消费提供高效的金融信贷服务。
关键词:
交通基础 金融发展 居民消费 空间计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2008—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否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负担导致基础设施PPP项目“落地难”吗?——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房地产投资、金融发展与城市创新——基于1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分析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建设技术创新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