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9)
2023(9864)
2022(8355)
2021(7755)
2020(6713)
2019(15262)
2018(14854)
2017(29776)
2016(15241)
2015(17277)
2014(16990)
2013(16462)
2012(14946)
2011(13085)
2010(12614)
2009(11184)
2008(10623)
2007(8877)
2006(7223)
2005(5533)
作者
(38155)
(31973)
(31848)
(30508)
(20499)
(15327)
(14704)
(12524)
(12414)
(11106)
(11048)
(10792)
(9973)
(9671)
(9660)
(9470)
(9460)
(9285)
(9218)
(9163)
(7670)
(7521)
(7484)
(7387)
(7255)
(7225)
(6904)
(6640)
(6282)
(6248)
学科
(72573)
经济(72398)
管理(47529)
(44680)
方法(40589)
(37114)
企业(37114)
数学(36180)
数学方法(35823)
(20805)
(17212)
中国(15955)
业经(13903)
(11873)
财务(11837)
财务管理(11808)
农业(11714)
企业财务(11237)
(10987)
贸易(10983)
地方(10849)
(10674)
理论(10458)
(10278)
收入(10104)
(9779)
技术(9677)
(8946)
环境(8563)
(8395)
机构
大学(209939)
学院(208469)
(93492)
经济(92064)
管理(90722)
理学(80718)
理学院(80059)
管理学(78881)
管理学院(78488)
研究(58202)
中国(44355)
(43383)
(40056)
财经(36132)
(33295)
科学(31231)
经济学(30759)
中心(29293)
经济学院(28155)
(27526)
财经大学(27521)
业大(27064)
(24859)
(24822)
商学(24703)
(24660)
师范(24647)
商学院(24498)
经济管理(24278)
北京(23862)
基金
项目(151519)
科学(123705)
基金(116024)
研究(112942)
(98280)
国家(97485)
科学基金(87828)
社会(78464)
社会科(73730)
社会科学(73708)
基金项目(61640)
(56986)
自然(55381)
自然科(54251)
自然科学(54241)
自然科学基金(53326)
教育(53158)
(47716)
资助(46992)
编号(44285)
(35751)
成果(34289)
国家社会(33411)
重点(33040)
教育部(32406)
(32243)
人文(31877)
(30940)
创新(30069)
大学(29940)
期刊
(87722)
经济(87722)
研究(56577)
(34212)
中国(31909)
管理(31201)
科学(25453)
学报(25347)
大学(21656)
(20569)
学学(20556)
技术(18613)
财经(18226)
教育(17392)
(16755)
金融(16755)
(15562)
经济研究(15510)
业经(14301)
农业(13946)
问题(12156)
统计(11796)
(10770)
技术经济(10243)
理论(10180)
商业(10096)
决策(9562)
财会(9370)
实践(9138)
(9138)
共检索到279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娜娜  杭斌  
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识别出了在今后若干年有购房需求的家庭,并结合房价上涨率将现住房市值调整为期初住房市值,最后在研究收入差距对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面板Probit(PA)模型和面板Logit(PA)模型对家庭住房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富裕程度较低的家庭都在力争与富裕程度较高家庭一样大的住房,最终使得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增大;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的变动又会显著影响单个家庭的购房决策,除投资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因素会影响家庭住房需求以外,社会地位关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随着各省份平均住房面积的增加,家庭基于社会地位关注扩大了住房需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静  邓晓军  
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运用Probit、IV Probit模型研究主客观社会地位对家庭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主观社会地位主要受家庭资产状况的影响,而不是受户主客观社会地位的影响,二者并不总是表现出一致性。(2)当前的和预期的主观社会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的住房租购选择,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家庭、农业户口家庭和一套房家庭中。当前主观社会地位每增加一个等级,家庭的住房自有率提高0.5%;而预期的主观社会地位每增加一个等级,家庭的住房自有率提高0.3%。(3)客观社会地位中教育、职业、家庭永久性收入对家庭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不一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凯  张帅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地位寻求的自住房屋需求两期模型,发现自住房屋需求受预期未来收入分布的影响,该模型为收入差距影响自住房屋需求提供了微观理论依据。利用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法,估计了预期未来收入差距对自住房屋需求的影响,发现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政策含义是降低收入差距有助于缓解居民的购房压力,扩大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宝玉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年猛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来分析户籍制度对中国社会分层、劳动者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影响。首先,使用基于递归分类算法的回归树模型表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导致社会分层的重要原因。其次,分别使用主观法和客观法测量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表明:从工资总收入水平来看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呈减弱趋势;从社会地位来看,城乡差别的户籍歧视在减弱,但本地与外地差别的户籍歧视在加强。最后,提出在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通过大力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化、教育质量普及化,全面提高各类群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子女受教育机会,以及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逐步降低户籍潜在的福利差别,为全面消除户籍歧视奠定社会及经济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帅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将伟  寇宏伟  黄燕芬  
本文通过CGSS2015数据和有序Logit模型,从"租购不同权"带来的住房权利不平等、住房财富效应导致的家庭资产不平等和区域异质性三个维度论证了住房不平等对居民社会地位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权利不平等和住房财富不平等对居民社会地位认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东部地区十分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居民单位性质与住房分配状况的交互项不显著表明,住房市场化改革使得以单位为基础的福利分房对居民社会地位认知的影响不复存在。未来应当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抑制房地产投机带来的住房分配不平等现象,以租购同权破除当前基于住房产权的城市公共资源享受资格权利不平等现象,防范和化解住房分配不平等导致的社会地位认知分化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学钧  
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扩大客观开放的程度、为人们的努力提供一定的舞台,因而应当启动机会平等为社会的良序发展提供观念的导航。机会平等主张,只有存在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竞争,先富后富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才是公平的。至于平等的机会与不平等的结果之间如何调节,当代普遍认为,由机会平等达到的结果状态不仅是有差别的、还应具有一定共享性,至少这种差别应趋向于收敛而不是扩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郑畅  孙浩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存在倒U型关系;社会地位流动预期对中西部地区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相对收入越高认可的不公平程度越高,乐观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能明显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公平自由的竞争流动机制,使民众拥有均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社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薛耀文  宋媚  张朋柱  
“三农”问题是我国相当长阶段内的社会问题,而所有的问题中最突出的是人的问题,即农民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中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其社会地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找出各种影响因素之后,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深入研究各个因素对农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的贡献大小,进而分析了农民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所得结论逐一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些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莹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再分配偏好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为剖析背后原因,本文构建了主观性的社会地位、公平感指标,采用Ordered Probit估计以及中介效应方法探究二者对再分配偏好影响机制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公平感对城乡居民再分配偏好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公平感都受到社会地位的影响;社会地位通过公平感影响再分配偏好的中介效应机制仅在城镇居民中存在,在农村不成立;城镇居民社会地位与公平感对再分配偏好影响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农村居民。研究还发现城镇居民中介效应机制的存在以及社会地位、公平感对再分配偏好更大的负向影响是导致城镇居民再分配偏好弱于农村居民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裘晓雯  
本文基于地位寻求视角,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位寻求是通过人类本能特征和工具主义产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为提高自己地位而寻求更高的收入,增加储蓄,通过个人财富水平提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由此降低了家庭消费规模。实证分析也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居民为购买住房或者更换住房而增加储蓄,降低当前的家庭消费,实证分析表明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与家庭消费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物价波动、储蓄与家庭消费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大宇  
文章以职业为基础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WVS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差异,企业经营管理者、下层办公室人员和城市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水平都高于农民阶层。这一研究结果大体上支持社会地位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的理论假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维  秦玉友  白颖颖  
探究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提升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提供理论支持。基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2年对9省20县(区)义务教育教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定量模型研究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的整体水平较低;(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有无子女两变量能够显著影响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3)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在地区、城乡、学段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职称、年工资、教龄等工作特征变量能够显著预测义务教育教师主观社会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群体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暂时迁移者,其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且在居住方式上显著优于暂时迁移农民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