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7)
2023(7012)
2022(6001)
2021(5287)
2020(4204)
2019(9415)
2018(9397)
2017(17424)
2016(9573)
2015(10744)
2014(10860)
2013(10794)
2012(10665)
2011(9878)
2010(10381)
2009(9641)
2008(9636)
2007(9057)
2006(8507)
2005(8093)
作者
(28611)
(23760)
(23531)
(22462)
(15207)
(11543)
(10839)
(9218)
(9190)
(8784)
(8168)
(7968)
(7890)
(7804)
(7475)
(7307)
(7008)
(6975)
(6970)
(6808)
(6336)
(5898)
(5710)
(5636)
(5538)
(5433)
(5428)
(5365)
(4914)
(4806)
学科
(47299)
经济(47150)
管理(24136)
(23995)
中国(19026)
(18424)
企业(18424)
地方(17937)
(15513)
业经(13817)
方法(12110)
农业(10420)
地方经济(10015)
(9707)
(9617)
(9490)
银行(9481)
(9310)
(9284)
(9134)
(9124)
金融(9123)
理论(8595)
(8410)
数学(7688)
数学方法(7561)
(7499)
贸易(7485)
环境(7412)
发展(7302)
机构
学院(138503)
大学(136752)
(57144)
经济(55736)
研究(54139)
管理(48598)
中国(42691)
理学(39359)
理学院(38807)
管理学(38131)
管理学院(37845)
科学(31544)
(31198)
(28540)
(27994)
(25246)
中心(25059)
研究所(24619)
(23759)
(22256)
师范(22073)
财经(20808)
北京(20767)
(20464)
(19849)
(19195)
(18431)
农业(17790)
业大(17724)
师范大学(17467)
基金
项目(80953)
研究(63929)
科学(63664)
基金(55534)
(47154)
国家(46609)
社会(41993)
科学基金(39579)
社会科(38515)
社会科学(38504)
(33393)
教育(28951)
基金项目(28262)
(27399)
编号(27159)
成果(23985)
(23839)
资助(22590)
自然(22361)
自然科(21820)
自然科学(21817)
自然科学基金(21409)
课题(20399)
发展(19700)
(19332)
重点(18548)
(17257)
(16892)
(16449)
国家社会(16239)
期刊
(79240)
经济(79240)
研究(51198)
中国(39290)
(24587)
教育(23568)
(21024)
管理(20457)
学报(19336)
科学(18829)
(18699)
金融(18699)
农业(16427)
大学(15204)
业经(14512)
学学(13641)
技术(12630)
经济研究(11829)
财经(10450)
问题(10048)
图书(9592)
(9077)
统计(8855)
(7897)
(7595)
论坛(7595)
(7536)
(7475)
书馆(7416)
图书馆(7416)
共检索到248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房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目标。任何一种制度性构建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前提和物质基础上,人民生活迈入小康水平、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社会稳定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前提、思想观念前提和社会环境前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宝梅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王舒  王少媛  
大学的三大职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大学的和谐发展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现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处理好尊重自身规律与适应社会变革、营造和谐氛围与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以及系统内部整合与外部环境优化等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辉  何金玉  李艳  程刚  张继泽  
文章运用群组G1-基尼系数组合赋权法和VIKOR测度模型对2012—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的高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测度,在此基础上,应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数离差均值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了高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分异驱动力。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间三个区域高端产业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不同阶段的主导要素具有不同的演化路径;样本考察期内,三个区域高端产业发展内部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而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整体高端产业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和产业创新主因子是导致高端产业发展产生空间分异的核心驱动力,其作用随阶段的变化有所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陈黎明  陆明理  
关于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基于1986—2016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与GDP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对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动态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协同变动表现为两区制状态;两区制内的环保投资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区制间转移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差异不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安苑  
使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在一个动态框架下考察财政分权对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对于经济性支出的偏向经历了一个被强化的过程,而当分权程度进一步提高时,这种作用则逐渐弱化,这表明对于支出偏向问题而言,存在一个最优的财政分权度;进一步地,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分权对支出偏向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高峰,而后则变得不再显著,表明分权的支出偏向作用可能是一个收入现象。这种分权影响的动态考察为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下政府治理模式的调整提供了实证层面的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一五"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才能更快、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锋  郑洋  朱高洪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于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需机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戈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荆光辉  欧阳斐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在高等学校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激烈竞争中,它如何生存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着力对独立学院和谐发展的内涵、内容体系以及实施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理性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