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0)
- 2023(7681)
- 2022(6507)
- 2021(5911)
- 2020(4699)
- 2019(10751)
- 2018(10454)
- 2017(19617)
- 2016(10424)
- 2015(11628)
- 2014(11858)
- 2013(11691)
- 2012(11344)
- 2011(10471)
- 2010(10780)
- 2009(10055)
- 2008(10063)
- 2007(9301)
- 2006(8612)
- 2005(7995)
- 学科
- 济(49888)
- 经济(49727)
- 管理(27476)
- 业(27464)
- 企(20818)
- 企业(20818)
- 中国(18897)
- 地方(17674)
- 农(16627)
- 业经(14264)
- 方法(13376)
- 农业(11313)
- 制(11226)
- 财(9980)
- 地方经济(9937)
- 发(9790)
- 融(9786)
- 金融(9785)
- 银(9731)
- 银行(9721)
- 行(9527)
- 学(9425)
- 和(9360)
- 数学(9181)
- 数学方法(9057)
- 理论(8520)
- 贸(7852)
- 贸易(7841)
- 环境(7781)
- 易(7492)
- 机构
- 学院(152849)
- 大学(151326)
- 济(63495)
- 经济(62045)
- 研究(58951)
- 管理(54471)
- 中国(45578)
- 理学(45038)
- 理学院(44415)
- 管理学(43703)
- 管理学院(43393)
- 科学(34308)
- 京(33862)
- 财(31931)
- 所(30296)
- 研究所(26737)
- 中心(26543)
- 农(25817)
- 江(25335)
- 范(23587)
- 财经(23481)
- 师范(23389)
- 北京(22436)
- 院(21214)
- 经(21034)
- 州(20563)
- 业大(20148)
- 农业(19497)
- 省(19256)
- 经济学(19071)
- 基金
- 项目(93408)
- 科学(73549)
- 研究(72598)
- 基金(65277)
- 家(56152)
- 国家(55555)
- 社会(47993)
- 科学基金(46921)
- 社会科(44203)
- 社会科学(44191)
- 省(37340)
- 基金项目(33852)
- 教育(32535)
- 划(31277)
- 编号(30276)
- 自然(27003)
- 发(26351)
- 自然科(26308)
- 自然科学(26303)
- 成果(26198)
- 资助(25829)
- 自然科学基金(25826)
- 课题(22335)
- 重点(21530)
- 发展(21522)
- 展(21124)
- 部(20443)
- 创(19133)
- 国家社会(19043)
- 制(18679)
共检索到258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寒光
社会发展的测量尺度与标准吴寒光纪念本刊创刊十周年专稿正值本刊创刊十周年纪念之际,北京经贸大学吴寒光教授给我社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一、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一词是联合国以及国际间经常用作表示与经济发展相平行的一个概念.经济发展是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尺度 教育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到何种程度。这就需要在分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社会"两种目标之间根本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从经济尺度到教育尺度转换的可能性。基于学界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讨论,本文尝试提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数个价值尺度。受目前一些省份关于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等新举措的启示,也受小康社会评价注重关键的"唯一考核指标"设想的启发,文章探讨了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社会之教育基础尺度体系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
全民终身学习社会 教育基础 价值尺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汉良 张淼
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中的价值判断──公平分配的标准与测度刘汉良,张淼一、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质社会发展水平或社会进步状况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无论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们怎样寻求客观与公平,在方法上刻意创新,其评价指标的设置和结论总要受到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简称"市标准院")在有关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在集中全力打造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准入技术措施信息平台、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信息服务平台、EPC/RFID公共技术与标准服务平台、产业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化应用平台等"六大平台",届时将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标准化技术支撑。据市标准院院长詹俊亮介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宁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探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将社会生产力、法治道德和资源环境作为社会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度量指标域,提出了社会发展基的概念,构建了数理模型,对社会发展基系统的稳定态、和谐度和演进率进行了描述;确定了社会发展基系统评价指标,分析了社会发展基系统承载力,并研究了社会生产力对系统整体的贡献率,最后对应用策略进行了展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就人口对社会制度的作用而言,斯大林有过著名的论断:“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可能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末,究竟什么是决定社会面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从这一制度发展到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呢?他的答复是“这种力量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食品、衣服、鞋子、住房、燃料和生产工具等等物质资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建国
各国的社会发展评介体系因国情差异而不尽相同.中国社会发展评介体系中没有人权这一项目.其次,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亦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动.与人口相比,环境已成为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评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按照199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介方案(试行)》,中国社会发展评介体系包括10个方面,即环境、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和社会治安.以1990年为基准年,我国1991年的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总指数为110分,1992年为121分,两年间共增加了21个分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章泽
论民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李章泽·什么是民主?或者说民主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按照萨托利的说法,“民主”一词大约是在2400年前由希罗多德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与君主政体或寡头政体相对应的民治或多数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伟志
经济发展不是目的,社会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搞GDP拜物教,要把目光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萍
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勿庸置疑,人力资源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历代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本文在论述了人力资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源是一种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能够推动物质资源并主动适应物质资源,最终使资源得以最优配置。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在于人力资源。在“人究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发展的目的?”这一问题上,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综合发展目标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社会发展,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广州研究》第二期刊登苏绍智、廖晓义文章认为,生产力标准的主体内容和主体尺度主要有如下界定:一、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衡量改革的理论、措施等,不仅要看创造了多少财富,还须看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尽可能的实现和发展,否则,就丢掉了生产力标准的主体根据。二、劳动者的文化教养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多方面才能的发展。而以人的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时,“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三、劳动者获得自由时间的方式与程度。自由时间的多寡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撇开自由时间的多寡来理解生产力标准,很难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评判。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军
2010年10月19日,借第21届国际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大会之机,财政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以下简称"通用分类标准")。日前,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要求13家企业和12家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风寿
较长时期内,我国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成为社会持续关注且饱受诟病的根本制度之一。为何户籍是其他社会政策、制度的"固定器"?户籍制度的改革为何进展缓慢?文章尝试对我国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会福利及其它具体社会权益做深入分析,提出了改革户籍制度的基本思路:理清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权益的政策规定、措施,按照其社会权益的重要性、实现的可行性以及户籍政策供给主体的权责性质以及财政能力等,对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提出分步骤、分阶段、阶梯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
户籍 权益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