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1)
- 2023(8254)
- 2022(6892)
- 2021(6139)
- 2020(4792)
- 2019(10621)
- 2018(10392)
- 2017(19440)
- 2016(10215)
- 2015(11253)
- 2014(10777)
- 2013(10678)
- 2012(10319)
- 2011(9511)
- 2010(9837)
- 2009(9094)
- 2008(8988)
- 2007(8426)
- 2006(7783)
- 2005(7056)
- 学科
- 济(49401)
- 经济(49254)
- 业(31707)
- 管理(30787)
- 企(26271)
- 企业(26271)
- 中国(19006)
- 地方(17966)
- 农(15300)
- 业经(15208)
- 技术(14568)
- 方法(12756)
- 技术管理(10473)
- 农业(10315)
- 地方经济(10188)
- 发(9831)
- 银(9796)
- 银行(9783)
- 融(9646)
- 金融(9645)
- 行(9626)
- 和(9412)
- 制(9288)
- 理论(9165)
- 财(8637)
- 学(8462)
- 数学(8319)
- 数学方法(8235)
- 环境(8001)
- 贸(7611)
- 机构
- 学院(145916)
- 大学(142548)
- 济(62523)
- 经济(61205)
- 研究(55287)
- 管理(54195)
- 理学(45070)
- 理学院(44486)
- 管理学(43867)
- 管理学院(43554)
- 中国(42324)
- 科学(31893)
- 京(31462)
- 财(28772)
- 所(27750)
- 研究所(24642)
- 中心(24633)
- 江(24241)
- 农(22912)
- 范(21949)
- 师范(21778)
- 财经(21488)
- 北京(20565)
- 州(19949)
- 院(19918)
- 经(19258)
- 经济学(18637)
- 业大(18400)
- 省(17734)
- 师范大学(17254)
- 基金
- 项目(90752)
- 科学(72710)
- 研究(71462)
- 基金(63356)
- 家(54072)
- 国家(53490)
- 社会(48250)
- 科学基金(46259)
- 社会科(44576)
- 社会科学(44561)
- 省(37995)
- 基金项目(33132)
- 教育(31559)
- 划(30637)
- 编号(29188)
- 发(26528)
- 自然(26198)
- 自然科(25616)
- 自然科学(25612)
- 自然科学基金(25151)
- 成果(24365)
- 资助(24014)
- 创(22095)
- 发展(22033)
- 展(21624)
- 课题(21582)
- 创新(20755)
- 重点(20580)
- 国家社会(19293)
- 部(19116)
共检索到245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伟志
经济发展不是目的,社会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搞GDP拜物教,要把目光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智锋 邓文卿
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人文化与专业化结合、普泛化与特色化结合。只有能够契合中国精神的美育实践才能顺利实现本土化的过程。普泛化与特色化的有机结合,将形成特定的高校美育育人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一个社会仅仅有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不够的,必须塑造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心态,以及大多数社会成员可以接受并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适应新常态,社会建设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软件配置。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新常态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加强与人民的沟通,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改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关键词:
新常态 社会发展 方式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宏德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作用,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社会的文明和科学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当代科学技术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除了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外,还愈来愈多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并推动着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引导在世界上不无先例。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发展对国民生活等广大范围都有影响,提出要从解决人类和社会问题的科学技术为出发点,发展与此相协调的科学技术,并且把“发展提高社会和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列入重要研究开发领域。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掀起一场颇具影响的社会指标运动,很快波及世界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及所属成员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就人口对社会制度的作用而言,斯大林有过著名的论断:“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可能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末,究竟什么是决定社会面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从这一制度发展到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呢?他的答复是“这种力量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食品、衣服、鞋子、住房、燃料和生产工具等等物质资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宁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探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将社会生产力、法治道德和资源环境作为社会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度量指标域,提出了社会发展基的概念,构建了数理模型,对社会发展基系统的稳定态、和谐度和演进率进行了描述;确定了社会发展基系统评价指标,分析了社会发展基系统承载力,并研究了社会生产力对系统整体的贡献率,最后对应用策略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建国
各国的社会发展评介体系因国情差异而不尽相同.中国社会发展评介体系中没有人权这一项目.其次,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亦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动.与人口相比,环境已成为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评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按照199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介方案(试行)》,中国社会发展评介体系包括10个方面,即环境、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和社会治安.以1990年为基准年,我国1991年的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总指数为110分,1992年为121分,两年间共增加了21个分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章泽
论民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李章泽·什么是民主?或者说民主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按照萨托利的说法,“民主”一词大约是在2400年前由希罗多德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与君主政体或寡头政体相对应的民治或多数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萍
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勿庸置疑,人力资源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历代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本文在论述了人力资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源是一种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能够推动物质资源并主动适应物质资源,最终使资源得以最优配置。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在于人力资源。在“人究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发展的目的?”这一问题上,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综合发展目标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社会发展,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裕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系统疏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对外开放、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以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高屋建瓴地谋划和阐释了"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其主要举措,提出了系列治国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庆修
改革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十一五”期间,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不取决于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在有限资源、有限机会的竞争中获取先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优势才能确立;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才可以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而要实现自主创新的不断突破,就要加大投入,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瞄准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大数据成为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之外的第四种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分析大数据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应用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路径,并针对目前我国应用大数据创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社会大数据意识不强、大数据应用水平偏低、大数据分析技术局限、大数据共享障碍较多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经济社会 发展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太杰
文章提出社会发展管理思想史纲立论及其研究框架,试图透析系统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哲学等诸多相关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管理漫长岁月中的协同思辩轨迹,寻求广义系统知识化与系统理论在社会发展管理层面上的必然联系。展示构架社会发展管理思想史纲的思辨取向;评述发达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发展诸方面的组织管理思想;论及发展中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系统管理思想及其协同取向;评述中国社会发展内容、系统思想、协同特征;注重社会发展管理有关史迹的研讨与发掘;探究社会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并为构架形成有
关键词:
世纪社会发展 管理思想史纲 科学反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云
进行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首要部分,就是对所要研究问题或对象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界定,可见,环境因素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基于这样的研究动机,本文将考察市场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以市场规模和开放程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传导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分析市场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期待能对现有的理论做有益的补充,对实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市场环境 市场规模 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