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2)
2023(10770)
2022(9004)
2021(8746)
2020(6960)
2019(15828)
2018(15612)
2017(27524)
2016(15379)
2015(17712)
2014(17663)
2013(17159)
2012(16356)
2011(14910)
2010(15097)
2009(13566)
2008(13882)
2007(12687)
2006(11340)
2005(10389)
作者
(44078)
(36835)
(36476)
(35135)
(23518)
(17891)
(16827)
(14394)
(14113)
(13283)
(12812)
(12583)
(11947)
(11843)
(11634)
(11368)
(10921)
(10803)
(10752)
(10694)
(9531)
(8946)
(8901)
(8511)
(8209)
(8207)
(8197)
(8130)
(7536)
(7378)
学科
(64262)
经济(64098)
管理(38085)
(31741)
(26025)
企业(26025)
方法(25054)
中国(22128)
数学(19841)
数学方法(19577)
(17175)
(15489)
地方(14567)
业经(14253)
(13859)
理论(13479)
(13297)
贸易(13283)
(12940)
(12781)
(12085)
农业(10800)
教育(10744)
(10276)
银行(10258)
环境(10115)
(9912)
(9678)
金融(9675)
(8913)
机构
大学(220296)
学院(218071)
(88039)
经济(86028)
研究(82306)
管理(73514)
中国(64658)
理学(61394)
理学院(60489)
管理学(59231)
管理学院(58809)
科学(50125)
(49106)
(42180)
(41830)
研究所(38028)
中心(37278)
(34676)
(33810)
师范(33494)
(33477)
财经(32508)
北京(31987)
(29977)
(29578)
经济学(28394)
业大(28107)
(27702)
师范大学(27306)
农业(25920)
基金
项目(138501)
科学(108569)
研究(104931)
基金(99339)
(87167)
国家(86400)
科学基金(72349)
社会(67274)
社会科(62549)
社会科学(62534)
(51467)
基金项目(51197)
教育(49888)
(44841)
自然(43950)
编号(43246)
自然科(42883)
自然科学(42872)
自然科学基金(42104)
资助(40787)
成果(37679)
重点(32568)
(31720)
课题(31362)
(30540)
国家社会(28253)
中国(28210)
(27689)
教育部(27189)
(27156)
期刊
(105390)
经济(105390)
研究(71595)
中国(52842)
学报(35524)
教育(35368)
科学(32920)
(32757)
(31070)
管理(28585)
大学(27241)
学学(24774)
农业(21263)
(20063)
金融(20063)
技术(19861)
经济研究(17118)
财经(16954)
(14884)
业经(14746)
图书(14492)
问题(13625)
(13385)
(12194)
国际(11942)
世界(11891)
(11265)
资源(11095)
(10825)
论坛(10825)
共检索到351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天明   梁真  
文明是考察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基本视角和路径,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别是通过社会实践方式的不同得以表征的。作为一次伟大的“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文明层面深刻而创新性的概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所结出的文明之果,有着深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基础。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是立足于中国土壤的中华文明;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和发展,是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它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创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模式。借助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的合和智慧和文化底蕴,又并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单一目标,而是融入民族精神的世界性转向,为现今世界秩序的有序治理提供了包容性智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琼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内涵丰富,比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立足实践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大学生自觉形成“新文明观”,对于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泽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东方道路实现形式。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实现形式,它自然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都是奠定在机器大工业以及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现代化,因此,它有人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有与西方现代化根本不同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有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国别差异,更有着二者根本制度上的差别;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余琦  
生产力是撬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是决定文明形态变迁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是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超越工业文明的关键,而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应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应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形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当代中国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向度,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伦理导向和道德支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向度以逻辑生发为起点,体现在以消解文明悖论、振兴中华文明、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内不断深化发展,构建了以经济伦理任务、政治伦理职责、社会伦理模式、生态伦理理念、全球伦理观照为核心要素的伦理意蕴的有机整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实践进路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要,形成了达成伦理精神共识、汇聚伦理行动力量、确立伦理道路方向、应对伦理时代变局的多维实践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慎萧  张建堡  周慧珍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学界为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开启的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观点和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百余年不懈奋斗,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老路,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开辟了驾驭资本、扬弃资本逻辑与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成果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单一工业化的现代化路径,突破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悖论,创造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性文明体系,开启了人类文明演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现代化霸权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依附结构,通过构建全面完整系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现代物质文明结构,不断刷新现代物质文明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主导世界市场的不公格局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开辟了世界市场发展新路径,引领全球化再出发和新启航,展现了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新趋势。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振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淑梅  
在马克思之前,思想家们从三种路向探讨了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一是论证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永恒合理性,二是主张返回到人类简单需要的原始状态,三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未来社会的空想。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提出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打破了人对狭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但又迫使人依赖物化社会关系;资本为了逐利刺激生产力发展,却又无法驾驭生产力;资本通过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使社会有了大量自由时间;资本以殖民侵略和掠夺方式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在资本的统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都扭曲了。资本的内在矛盾促使其走向解体,被社会主义的高级文明形态所代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厚敏  
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其参照系之一是西方现代性文明。西方现代性文明是经由西方率先开启的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首个现代性文明,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唯一”,文明自身的历史运动规律与范式多样性赋予了现代性文明以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制定方案、推动发展,从而规避西方现代性之觞,实现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存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发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现代性文明,离不开西式现代性文明的参与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图景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其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囊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综合,其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基本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严静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搞清楚这个重大判断,首先需要搞清楚何为文明。然而,"文化"和"文明"两个相关词汇长期概念模糊、纠缠不清。以人类演化史的角度而言,文化是人类交往和组织的方式,文明是在文化演化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内在积极价值,具有较高效率的交往和组织方式的文化构成文明的主要内涵。纵观建党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组织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的结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一种人类新型交往和组织方式,蕴含着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春茹  黄君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习行为模式的转变必然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中国信息产业文化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立足"互联网+教材"的时代背景,拓宽开发思路,从开发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旨在创新和丰富高职院校教材体系,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教授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本刊将谢辉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文龙  
合作,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实现由动物向人的转变的前提条件。原始人类通过自发的合作而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自发合作的生存方式最终崩溃,人类进入了强制合作社会。强制合作社会的具体形态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强制合作社会,只有被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工人的合作意识的觉醒是摧毁资本主义强制合作社会的主观条件,以追求一般财富为基础的商品交换所促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的交往关系则为自由自觉的合作社会奠定了自然的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