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4)
- 2023(7431)
- 2022(6360)
- 2021(5509)
- 2020(4342)
- 2019(9842)
- 2018(9771)
- 2017(18295)
- 2016(9698)
- 2015(10866)
- 2014(10913)
- 2013(10832)
- 2012(10505)
- 2011(9689)
- 2010(9882)
- 2009(9095)
- 2008(9044)
- 2007(8294)
- 2006(7730)
- 2005(7167)
- 学科
- 济(50739)
- 经济(50591)
- 业(24590)
- 管理(24514)
- 企(19084)
- 企业(19084)
- 地方(18000)
- 中国(17798)
- 方法(15957)
- 农(14783)
- 业经(13746)
- 数学(11588)
- 数学方法(11353)
- 地方经济(10246)
- 农业(10049)
- 发(9822)
- 和(9516)
- 学(9386)
- 融(8909)
- 金融(8908)
- 银(8678)
- 银行(8667)
- 理论(8562)
- 行(8536)
- 制(8130)
- 环境(7980)
- 财(7875)
- 贸(7790)
- 贸易(7779)
- 技术(7495)
- 机构
- 学院(143090)
- 大学(141004)
- 济(59921)
- 经济(58576)
- 研究(54761)
- 管理(52496)
- 理学(43765)
- 理学院(43185)
- 管理学(42343)
- 中国(42174)
- 管理学院(42064)
- 科学(33003)
- 京(31676)
- 所(28240)
- 财(27491)
- 研究所(25149)
- 中心(24510)
- 农(23888)
- 江(23427)
- 范(21533)
- 师范(21353)
- 财经(20850)
- 北京(20761)
- 院(19708)
- 业大(19420)
- 州(19115)
- 经(18669)
- 农业(18171)
- 省(17756)
- 经济学(17716)
- 基金
- 项目(90056)
- 科学(71476)
- 研究(68290)
- 基金(63510)
- 家(54606)
- 国家(54087)
- 科学基金(46548)
- 社会(45515)
- 社会科(42022)
- 社会科学(42007)
- 省(36737)
- 基金项目(32513)
- 教育(30464)
- 划(30430)
- 编号(28059)
- 自然(27762)
- 自然科(27156)
- 自然科学(27153)
- 自然科学基金(26631)
- 资助(26061)
- 发(25663)
- 成果(23600)
- 发展(20897)
- 课题(20641)
- 重点(20526)
- 展(20505)
- 部(19104)
- 创(18631)
- 国家社会(18126)
- 创新(17420)
共检索到239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贺建军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离差系数 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乡协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志 张振 孙志国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是当今重要的课题。文章在阐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综合水平指数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1990~2005年统计年鉴、全省及各地市州环境公报等各类统计资料,测算出1990年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 协调度 时空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云婷 徐彬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全国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协调度,并与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协调程度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协调程度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推动户籍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相结合,重视"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乡协调 协调发展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3E系统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 协调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展亚荣 盖美
基于恢复力视角,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辽宁省滨海旅游地2006—2015年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特征,并对各子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大连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子系统恢复力上升趋势较为平稳,经济子系统具有一定波动性,生态子系统恢复力较低且增速缓慢。系统总恢复力受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较大,但长远来看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的提升最为关键。(2)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社会-经济三类二元系统协调发展度以波动上升为主,三元系统协调发展度则与二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空间维度上以大连最高,盘锦和营口最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岳颂东
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建国4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总体和总的趋势上说,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比较好的。但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也存在着某些不协调。1.国民经济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建国40年来,由投资周期所决定的大幅度的经济波动在我国曾出现过8次,几乎每一次波动,都伴随着经济扩张、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的恶化,从而引起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失衡,随后不得不进行紧缩与调整,加强农业和基础产业,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城乡二元结构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 周叔莲 郭克莎
二、城乡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Ⅱ)(四)城乡收入和消费变动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变动不协调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它是工农业增长速度落差过大和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态势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1994年与1985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增加了69.4%,年平均增长6.0%,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6.1%,年平均增长3.5%。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国,李婷
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定量描述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应用定量描述方法,描述了辽宁省各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杨萍 郑志国 董琳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致力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要重创新,如创新教育对社会服务的参与、创新社区架构等。应建立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按照人口数量建立配套的公共设施;积极引导教育服务地方,同时把高校的教育设施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种发展视角,也是两个发展维度,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次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演变历程,不同时期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着我国小康概念从无到有,小康水平从低到高,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促进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作为目标指引和政策评价,促进经济总量及基本格局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英 甘俊美 许新三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需要对“渐进改革”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渐进改革模式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理性选择,但是,渐进改革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持续推进的能量在收缩,难度在增大。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必须对渐进改革的思维基点进行位移和创新,突破传统的渐进改革思维基点的束缚,从而使渐进改革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进入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并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立梅
讨论了城市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协调状况,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经济 社会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