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3)
- 2023(21859)
- 2022(18935)
- 2021(17497)
- 2020(15074)
- 2019(34245)
- 2018(34042)
- 2017(65282)
- 2016(36129)
- 2015(40531)
- 2014(40576)
- 2013(39869)
- 2012(37248)
- 2011(33421)
- 2010(33578)
- 2009(31329)
- 2008(31085)
- 2007(27769)
- 2006(24350)
- 2005(21301)
- 学科
- 济(138532)
- 经济(138304)
- 管理(102407)
- 业(99385)
- 企(79706)
- 企业(79706)
- 方法(65178)
- 数学(56468)
- 数学方法(55742)
- 农(39856)
- 财(39135)
- 中国(39025)
- 学(32357)
- 业经(30839)
- 制(29516)
- 地方(29436)
- 贸(27148)
- 贸易(27140)
- 易(26317)
- 农业(26104)
- 务(24375)
- 财务(24276)
- 财务管理(24220)
- 银(24060)
- 银行(23971)
- 理论(23861)
- 企业财务(22923)
- 行(22757)
- 融(22455)
- 金融(22446)
- 机构
- 大学(511474)
- 学院(510714)
- 济(199432)
- 管理(196268)
- 经济(194834)
- 研究(173488)
- 理学(168964)
- 理学院(167013)
- 管理学(163716)
- 管理学院(162815)
- 中国(131644)
- 科学(111600)
- 京(108906)
- 农(95172)
- 财(94988)
- 所(89537)
- 业大(82347)
- 研究所(81650)
- 中心(80605)
- 江(77944)
- 农业(75216)
- 财经(75212)
- 北京(68449)
- 经(68327)
- 范(66712)
- 师范(65899)
- 院(62808)
- 州(62570)
- 经济学(59860)
- 省(56016)
- 基金
- 项目(349111)
- 科学(271441)
- 基金(251198)
- 研究(247261)
- 家(222055)
- 国家(220212)
- 科学基金(186964)
- 社会(154035)
- 社会科(145371)
- 社会科学(145327)
- 省(138124)
- 基金项目(132669)
- 自然(124940)
- 自然科(122024)
- 自然科学(121984)
- 自然科学基金(119782)
- 划(116566)
- 教育(114468)
- 资助(104692)
- 编号(100571)
- 成果(81885)
- 重点(78790)
- 部(75860)
- 发(73683)
- 创(71507)
- 课题(70167)
- 科研(67672)
- 创新(66863)
- 计划(65589)
- 大学(64089)
- 期刊
- 济(216955)
- 经济(216955)
- 研究(146493)
- 中国(101033)
- 学报(91729)
- 农(85679)
- 科学(78647)
- 财(73292)
- 管理(69234)
- 大学(67738)
- 学学(64036)
- 农业(57750)
- 教育(54715)
- 融(49241)
- 金融(49241)
- 技术(43349)
- 财经(36288)
- 业经(35885)
- 经济研究(34583)
- 经(31077)
- 业(29803)
- 问题(28306)
- 图书(27558)
- 版(26479)
- 科技(24622)
- 统计(24496)
- 理论(23797)
- 技术经济(23768)
- 业大(23630)
- 贸(22625)
共检索到755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坚 申曙光
本文利用广东省云浮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2004~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效用和弹性两大经济学分析工具,就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参保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时间的增加,参保人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均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且价格弹性绝对值远大于收入弹性值,价格因素对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证明,社会医疗保险可以通过改变参保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来影响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过低的自付比例不仅将刺激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将诱发参保群体医疗费用的上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江滨 李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从农村向城镇的人口流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正逐渐从单向转变为城乡双向流动的格局,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本文运用广东省西部山区云浮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Logistic非农就业决策模型,探讨劳动力回流对于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的回流的确促进了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对于那些2000年以后回流、在外务工时间较长、变换工作次数较多的具有丰富外出工作经历的回流者尤其如此。这些劳动力在外务工过程中,实现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其回流后对农村非农经济的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初可佳 侯小娟 郑倩昀
利用广东省A市微观数据,运用非平衡面板模型,从整体与分群体两个角度来系统研究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实际支付比及个人账户政策调整对于医疗总费用、个人账户医疗费用支出、个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账户未能实现制度设计初衷,并未有效抑制医疗费用的快速膨胀。在个人账户的去留已成为推进社会医疗保险整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的背景下,建议逐步弱化个人账户的功能,最终完全取消个人账户。而在取消个人账户之前,可采取扩大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加快推广并完善门诊统筹政策等措施来过渡。
关键词:
医疗保险 个人账户 医疗费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桂峰 蔡伟芹 王培承 郑文贵 盛红旗 仇蕾洁 高倩倩 井淇 马安宁
目的:分析比较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各类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并对不平等进行相关因素的分解测算。方法:利用现场调研获得的全国6个省16个市31个县市区的8 676名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利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测算各省、市和县的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情况。利用回归分析和集中指数分解等方法测算分别参加三种医疗保险的群体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和标化后的不平等之间的差异。结果: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参照,测算我国2014年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经回归方程分析,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卫生服务利用 公平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申曙光 侯小娟
文章在对个人账户的功能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明确定位个人账户问题的实质是公平与效率问题,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从名义筹资负担比率和实际筹资负担比率来看,个人账户的筹资不公平;是否弱化个人账户功能对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不大;但弱化个人账户功能有利于统筹基金的平衡运行;而在填补统筹基金缺口方面,相对于降低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和提高个人自付比例,取消个人账户是更优的政策调整方案。因此,作者建议,应逐渐弱化并取消医保个人账户,并通过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完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等方式来实现从弱化到取消个人账户的过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明媛 赵奕钧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运行效率还是服务内容,与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其优势更加突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离不开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搜集中部地区两个城市的数据资料,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参保现状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瞿婷婷 申曙光
文章基于两部模型,利用从广东省A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参保机会及保障水平对该市三个地区参保人医疗服务利用及其均等化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参保机会均等总体上能促进地区间医疗服务利用均等化,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亲富人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公平问题;实际报销比例对频率决策阶段的医疗服务利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很可能存在过度医疗,而起付标准对参保人理性就医的约束力有限;特殊病种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在三个地区之间基本实现了均等化,但触发决策阶段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存在地区间不均等,地区间收入水平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率的双重差异是引起这种不均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医疗服务利用 均等化 地区差异 微观数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文 张蓉
流动人口参保率低是制约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6~2018年三期微观数据和定点医院宏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对跨省流动人口参保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政策效果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后,跨省异地就医的医保报销水平和可及性明显改善,流动人口的参保概率也随之显著提高了12.4%;由于政策实施初期仅覆盖了住院费用,因此只有当流入地的三级医院能够实现联网结算时,该政策才会对个体的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直接结算业务范围的限制也使得流动人口的参保意愿没有随着定点医院数量的增加以及政策实施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提高;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有长期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会更加期望在流入地参保,因此个体的居留意愿对政策的参保促进效果具有负向的调节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娜
应用倍差法实证分析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增加了参保者治疗性医疗支出的自付比例但并未显著影响就医概率;商业医疗保险在增加居民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缓解了个人支出比例。基于样本的异质性检验证明,商业医疗保险对低收入人群医疗支出压力的缓解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容易导致高收入人群的道德风险倾向,也无法满足高龄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自付支出 倍差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艳霞
医疗服务消费是"生产"健康而投入的必要成本。从资金流来看,卫生经费筹资主要有财政税收补偿、医保缴费和个人现金付费等途径;资金最终流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部门,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作为供方的各类医疗机构通过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事业收入获得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供需双方在医疗保险等第三方偿付模式下,都有过度医疗机会主义行为。来自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结算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证明,医疗保险报销金额、报销比例等制度因素促进了医疗消费数量和医疗费用增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蕾 许萍
目的:了解我国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意愿,探究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5个维度27个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建立Multinoal LASSO-logistic评估模型对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模型比较Multinoal LASSO-logistic优于弹性网和岭回归,不仅能筛选出精简实用指标体系,而且能甄别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方向。结论: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个体特征中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党员、城职保、家庭人口多及已婚者;(2)流动特征中的户籍性质、流动原因及回乡频繁;(3)就业特征中的住房性质、就业身份及签订合同;(4)社会融合维度中的融入的意愿、留成意愿以及健康特征中患病频率、社保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封进 王贞 宋弘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已实现全覆盖,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在于医保基金能否实现可持续运行。在现行制度安排下,灵活就业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能存在逆选择问题,随着就业形态日趋多样化,这将加剧基金运行的不平衡。本文基于2012-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中国特有的制度特征,在实证上将逆选择效应同道德风险相区分,验证了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是医疗费用较高的人群。估计表明,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医疗支出明显高于强制参保群体,大约高78%;而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医疗支出比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医保高约45%。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提升了他们的福利,但如何规避潜在的基金运行风险,是医保制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逆选择 医疗费用 医疗保险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咸胜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全体居民的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但社会资本各项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对全体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而对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信任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与都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是陌生人信任,影响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是熟人信任。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助力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需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任、增强医保的实际保障效果和创新城乡医保融合路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剑 康正 石淇 许金鹏 陈方厅 何靖冉 邓芳敏 张婷 张洪宇 吴群红 田国梅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未参保人群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全民医保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对未参保人群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参保的影响因素。利用多重对应二维图分析未参保人群与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结果:有94.49%的居民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5.51%的居民未参加任何社会医疗保险。年龄、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地理位置、工作性质和个人负债等都影响个人的未参保行为(P<0.05)。多重对应结果显示,未参保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初中和小学学历,年收入1~5万以及务农的群体特征联系密切。结论:虽然我国医疗保障覆盖率稳步提升,但仍有一部分群体未参保。为了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居民的参保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洪波
本文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以全国六个省份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的影响因素。已参保人群的示范效应、用人单位的推动、补充医疗保险灵活的管理方式、补充医疗保险现实的保障能力、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诱导需求对补充医疗保险参保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抑制医疗服务供给者诱导需求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增加居民对补充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提高用人单位推动员工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加强补充医疗保险生产者的业务能力建设有利于提升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