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1)
- 2023(13324)
- 2022(11665)
- 2021(10996)
- 2020(9240)
- 2019(21073)
- 2018(20918)
- 2017(40852)
- 2016(21972)
- 2015(24423)
- 2014(24287)
- 2013(24304)
- 2012(22178)
- 2011(19908)
- 2010(19778)
- 2009(18104)
- 2008(17680)
- 2007(15525)
- 2006(13427)
- 2005(11668)
- 学科
- 济(84747)
- 经济(84560)
- 管理(62153)
- 业(61833)
- 企(50699)
- 企业(50699)
- 方法(42887)
- 数学(36442)
- 数学方法(36064)
- 中国(24190)
- 财(23993)
- 农(22278)
- 贸(19649)
- 贸易(19643)
- 学(19265)
- 易(19222)
- 业经(19205)
- 制(17989)
- 地方(15949)
- 理论(15887)
- 务(15000)
- 财务(14932)
- 财务管理(14899)
- 银(14735)
- 银行(14698)
- 和(14661)
- 农业(14465)
- 企业财务(14159)
- 行(13913)
- 技术(13722)
- 机构
- 大学(311527)
- 学院(307566)
- 管理(124974)
- 济(122680)
- 经济(119910)
- 理学(108593)
- 理学院(107388)
- 管理学(105543)
- 管理学院(104970)
- 研究(100685)
- 中国(76857)
- 京(65622)
- 科学(62879)
- 财(58669)
- 所(49975)
- 农(48998)
- 财经(47466)
- 业大(46374)
- 中心(46261)
- 研究所(45729)
- 江(43926)
- 经(43368)
- 北京(41219)
- 范(39263)
- 师范(38901)
- 农业(38359)
- 经济学(37651)
- 院(36533)
- 财经大学(35820)
- 州(35656)
- 基金
- 项目(215969)
- 科学(170150)
- 基金(158866)
- 研究(155943)
- 家(138266)
- 国家(137152)
- 科学基金(118347)
- 社会(100299)
- 社会科(94351)
- 社会科学(94324)
- 基金项目(84726)
- 省(82961)
- 自然(77758)
- 自然科(75995)
- 自然科学(75974)
- 自然科学基金(74621)
- 教育(71021)
- 划(70092)
- 资助(65686)
- 编号(62421)
- 成果(50156)
- 部(48178)
- 重点(47585)
- 创(44455)
- 发(44347)
- 课题(42199)
- 科研(41750)
- 教育部(41506)
- 创新(41455)
- 国家社会(41035)
共检索到443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学军 吴冲锋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经济个体面临的风险而影响个体的消费和投资(储蓄)的选择,对个体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消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挤出效应。从宏观效果上看,大范围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有助于缓解目前对中国高储蓄的担忧,这种制度性的规避风险安排比预防性储蓄的自我融资方式能提升整体的社会福利效果。本文最后就此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解垩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倍差法,分析1998年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发现: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没有挤出效应;对贫困个体而言,医疗保险改革甚至使其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医疗支出风险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降低,是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储蓄没有影响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于大川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2011~2012年的横截面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代际医疗支持的影响,并分样本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医疗保险对代际医疗支持同时存在"挤出"和"挤入"效应,其对代际医疗费用支持存在"挤出"效应,而对代际医疗照料支持则存在"挤入"效应。进一步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社会医疗保险对不同特征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支持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群体性差异,其对城镇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费用支持的"挤出"效应更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照料支持的"挤入"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制度设计以及构建公平统一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波 杭斌
本文基于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医疗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省际面板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都很强烈,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水平;2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增强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虽然比较小,但呈不断上升趋势;3我国城乡居民都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在流动性约束条件下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流动性约束 医疗支出 预防性储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汝军
本文以经济外部性的视角,研究社会消费与收入水平、居民财富、保险消费的联动关系,运用VAR模型对1980-2010年间全国层面的年度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社会消费与储蓄存款、国民收入、保险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险消费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提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保险消费的外部性效应正日益显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智 李华琴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预防性储蓄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预防性储蓄在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6.84%。其中,农村家庭预防性储蓄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3.34%,显著大于城镇家庭的3.29%。因此,需加快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适度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持续提升城乡家庭收入水平,以期更好提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张凌霜 徐舒 周聪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家庭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支出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提高,且对不同类别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商业健康保险配置主要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水平,缓解由支出不确定性、主观健康不确定性和客观健康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3)异质性分析发现,商业健康保险配置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特征样本家庭中存在明显异质性,在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背景风险较高以及所在城市金融可得性较低且受到金融排斥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策 周博
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导致的消费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模型,说明收入、房价的不确定性及其交互效应(客观因素)以及居民对于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主观因素)是预防性储蓄的来源。同时,由于一个地区的房价会对周围地区产生涟漪效应,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这种涟漪效应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交互效应为表现形式的房价波动能显著推高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房价波动产生的涟漪效应使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了52%左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财富积累 预防性储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云赟
文章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社会背景,运用Auerbach等(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方法,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参数值,研究衡量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使2007年我国私人消费从92168亿元上升至97059亿元,国民储蓄从122234亿元下降至117343亿元,国民储蓄率从48.99%下降为47.02%。因此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国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并不大,而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高却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关键词:
国民储蓄 代际核算 代际平衡 挤出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 陈超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基于公共医疗支出降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本文采用我国27个省份(北京和上海除外)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验证公共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对东、西和中部农民的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对中部地区农民消费倾向有负向影响,而对西部农民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消费 预防性储蓄 医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模型 居民储蓄 经济计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 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 )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 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关键词:
收入不确定性 消费不确定性 预防性储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