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55)
2023(18748)
2022(15566)
2021(14591)
2020(12094)
2019(27500)
2018(27182)
2017(51980)
2016(27661)
2015(31025)
2014(30793)
2013(30180)
2012(27460)
2011(24407)
2010(24666)
2009(23012)
2008(22772)
2007(20361)
2006(18152)
2005(16465)
作者
(74633)
(62553)
(62149)
(59133)
(39751)
(29639)
(28268)
(24216)
(23910)
(22349)
(21245)
(20935)
(19808)
(19566)
(19190)
(19171)
(18477)
(18096)
(18038)
(17875)
(15555)
(15122)
(15034)
(14491)
(14079)
(14023)
(13764)
(13680)
(12465)
(12387)
学科
(119423)
经济(119208)
(102760)
管理(88361)
(83756)
企业(83756)
方法(50911)
(49508)
数学(41230)
数学方法(40766)
中国(36163)
业经(35595)
(34762)
农业(32707)
(25788)
(23499)
贸易(23483)
(22916)
(22594)
财务(22535)
财务管理(22502)
(21896)
企业财务(21324)
理论(20886)
地方(20810)
技术(20663)
(19763)
(18796)
银行(18786)
(18739)
机构
学院(392415)
大学(387848)
(174245)
经济(170965)
管理(158985)
理学(136386)
理学院(135104)
管理学(133192)
管理学院(132430)
研究(127310)
中国(102929)
(80623)
(80424)
科学(70917)
(65291)
财经(63471)
(61075)
中心(59905)
(59280)
(57890)
研究所(54703)
经济学(53545)
业大(53264)
北京(50486)
(49568)
农业(49536)
师范(49223)
经济学院(48169)
财经大学(46712)
(46531)
基金
项目(255125)
科学(205336)
研究(195211)
基金(188483)
(160695)
国家(159190)
科学基金(139959)
社会(129726)
社会科(122352)
社会科学(122322)
基金项目(98603)
(97998)
教育(88836)
自然(86027)
自然科(84127)
自然科学(84111)
自然科学基金(82678)
(81052)
编号(80385)
资助(75871)
成果(65046)
(58237)
重点(56298)
(55818)
(55013)
国家社会(54260)
课题(53776)
教育部(51136)
创新(50810)
人文(50522)
期刊
(200341)
经济(200341)
研究(118608)
中国(79039)
(65196)
(63703)
管理(61791)
科学(51418)
学报(49673)
农业(44124)
(41294)
金融(41294)
大学(40922)
教育(40885)
学学(38294)
技术(36428)
业经(36333)
财经(32134)
经济研究(31299)
(27865)
问题(26634)
(23608)
(21121)
技术经济(21026)
世界(20999)
图书(19238)
现代(18623)
国际(18160)
商业(17884)
(17737)
共检索到598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钟真  
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但其具体的实现路径还有待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我国农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基于土地流转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仅仅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农业生产效提升的充要条件。为此,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重心应从推进土地流转向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变,这对丰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理论、把握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新形势和完善农业实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体系等具有重大意义。而系统梳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特征及相关政策演化可以发现,已有研究尚不能满足有效指导农业改革发展实践的需要,但为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创造了新的研究空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乃明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六个显著特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生产上的多要素密集型集约经营;渐进式地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实现形式;传统有机农业与可持续生态农业的有机统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马永耀  
本文从农业技术、农业土地制度及农业发展思路三方面,对党的领导集体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进行分析,概括出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土地节约型的道路;就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崚  
本文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志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由于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七大发展战略和四大技术路线。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晓军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亮  
我国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探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应该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伍旭中  
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的就是增加农业科技供给。借鉴国际经验和历史教训,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从中国农业生产的初级资源——耕地和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农业生产急需和经营单位需求能力实际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有效供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农业现代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农业剩余"范式,从农业提供剩余(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力)角度研究农业发展,强调农业基础作用。今天的农业现代化,固然还有增加农业剩余的要求,但更为突出的是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扩大农产品品种。与此相应,农业技术现代化分析转到"农产品品质"范式。与此相应,中国正在推进的农业技术现代化,不能走"石油农业"的道路,而要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道路。今天的农业现代化需要提供激励新的现代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在“五期同至”新的历史阶段,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探索“多权合一的纯集体模式”、“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两权合一的新经典模式”、“两权合一的现代模式”和“两权分离的混合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形式,努力实现“第二次飞跃”,以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三重挑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张海阳  李伟毅  李冠佑  
与先行国家农业现代化不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内涵。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农业内部也在发生明显变化,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增加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难度。由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建设现代农业要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核心,把握"一个定位、两大目标、三项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既需要不断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又需要不断改善政策调控,从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推力,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