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4)
2023(5391)
2022(4491)
2021(4119)
2020(3324)
2019(7430)
2018(7486)
2017(14030)
2016(6997)
2015(7352)
2014(7036)
2013(6949)
2012(6269)
2011(5459)
2010(5498)
2009(5256)
2008(5102)
2007(4935)
2006(4264)
2005(3515)
作者
(17649)
(14694)
(14590)
(13749)
(9174)
(6885)
(6536)
(5574)
(5542)
(5179)
(4967)
(4822)
(4631)
(4585)
(4392)
(4320)
(4288)
(4269)
(4159)
(4033)
(3508)
(3448)
(3441)
(3378)
(3273)
(3225)
(3183)
(3129)
(2993)
(2783)
学科
(29835)
管理(27263)
(27226)
企业(27226)
(27038)
经济(26896)
技术(13992)
方法(12446)
技术管理(11348)
中国(10168)
业经(9108)
(8839)
数学(8439)
数学方法(8399)
理论(7721)
(7213)
(6561)
农业(6037)
(5748)
劳动(5731)
(5011)
(4703)
财务(4696)
财务管理(4695)
(4606)
企业财务(4519)
教育(4491)
(4458)
(4375)
经济理论(4366)
机构
学院(96336)
大学(95795)
管理(42233)
(41837)
经济(41118)
理学(37052)
理学院(36726)
管理学(36308)
管理学院(36097)
研究(27810)
中国(20706)
(19062)
(18669)
财经(15436)
科学(14813)
(14592)
(14002)
中心(13094)
经济学(12909)
(12481)
师范(12401)
商学(12081)
(12012)
商学院(11945)
经济学院(11531)
财经大学(11473)
北京(11437)
(11178)
业大(11086)
经济管理(10863)
基金
项目(65851)
科学(55008)
研究(52008)
基金(49088)
(41161)
国家(40738)
社会(37570)
科学基金(37195)
社会科(34465)
社会科学(34455)
(26819)
基金项目(26252)
教育(24449)
自然(22107)
(21767)
自然科(21707)
自然科学(21705)
自然科学基金(21395)
(20654)
编号(20433)
创新(18039)
资助(17824)
成果(16519)
国家社会(15170)
(14907)
重点(14361)
课题(14102)
(14076)
(13963)
人文(13765)
期刊
(46179)
经济(46179)
研究(29125)
中国(23722)
管理(18504)
(15428)
教育(14259)
科学(12101)
学报(10210)
技术(9308)
(9141)
大学(8970)
学学(8224)
财经(8099)
业经(7884)
科技(7515)
经济研究(7364)
(7064)
金融(7064)
(7048)
技术经济(6164)
农业(6032)
问题(5360)
(5097)
论坛(5097)
(5095)
商业(4673)
现代(4395)
图书(4247)
经济管理(4185)
共检索到143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伯海  
仅把物质生产算做生产性劳动,仅就物质产品计算国民收入,显然不能反映现代经济生活的全貌,将导致一系列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为此,需要补充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确立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从微观看的企业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从宏观看的社会活劳动创造价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伯海  
社会劳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但社会劳动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有——商品经济条件下,表现为价值。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抽象劳动,它看不见、摸不着,通过价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在价值理论的创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在他身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世界革命历史的进程,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使得他的价值理论在某些方而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发展。改革开放推动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社会劳动主要是从事生产的劳动,然而什么是生产劳动,什么是非生产劳动,理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丹萍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每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有50%以上来自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我国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达1.6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得力于科技进步。可以断言,在全党全国人民按照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志  魏民  李志国  李克宁  
战后,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也出现了某些新的特点。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一般劳动过程的新变化,也带来劳动与资本交换关系的新特点。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导致了物质生产劳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劳动的比重不断上升;促进了生产过程分工协作关系日益扩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产生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相互交融。那末,在新技术革命作用下,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否已经过时?我们的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作者认为,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发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文仅就关于创造价值的社会劳动的解释以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社会劳动的问题,提出质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作者认为,生产资料参与创造价值论误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误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忽视马克思的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理论;误解马克思的价值本质理论。此外,还误解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理论,误解马克思的总体工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理论,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作者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理解,认为生产劳动与创造价值劳动的内涵是不同的,外延上是不重合的,生产劳动与其是否创造价值并无必然联系;从商品社会劳动本身的特点分析,一切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第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劳动都具有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意义,从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由此作者认为,马克思对创造价值劳动尤其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创造价值劳动的科学分析,使他的价值论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计实践的理论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吗?——与否定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的流行论点商榷李江帆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我国学术界有一些学者持否定意见。下面就对五种影响较大的颇为流行的观点进行分析。一、关于“价值转移说”第一种论点认为,服务有价值,但它不是由服务劳动创造的,而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光伟  
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交流、融合以相应的科学价值理论为中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在于科学化、体系化和现代化,具有两类总体假设(经验假设和概念假设)作为基础。从这些科学前提出发,运用基本抽象劳动范畴作为理论分析的核心工具,沿分工和交易进路,通过模型建构,可以]绎复杂(性)劳动与简单(性)劳动协同创造价值的全部可能的逻辑形式。从马克思既有方法论的内在涵义看,科学劳动价值论应该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理论奠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宣恭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吴宣恭有位主张物化劳动能够创造价值的同志,近来转而主张物化劳动能够创造价值,主要是创造剩余价值。这位同志讲了许多话,不但达不到他所要论证的结论,反而暴露了他不仅没有理解好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而且也同剩余价值论相离甚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温志宏  
“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但这种看法既与生产发展的情况不符,又与我国分配制度的现实矛盾。本文用系统论的方法论证: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是以“相乘”的方式起作用的,商品价值由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共同创造;与此相应的分配方式是“劳资共同分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谷清水  
在最近几年国内出版的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著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精神劳动服务劳动都能创造价值”,其主要有五个依据:(1)“精神劳动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劳动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则行  
服务部门劳动也创造价值●宋则行生产劳动的界限与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应该扩展和拓宽。按照马克思“总体工人”的概念,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的部门也可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因而作为服务部门的第三产业各个层次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视为生产劳动。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诗白  
金融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保值和增值的使用价值;金融活动可以分为消极的金融活动与积极的金融活动。在消极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实现的价值增值额不属于价值创造,而是以虚拟的价格占有其他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在积极金融活动中,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创造了金融产品,创造了金融商品的使用价值,金融从业人员付出的社会平均的必要劳动也“对象化”、“体现”和“凝结”在金融商品之中和形成了价值;深入考察银行储蓄和信贷活动中从业人员所提供的三次服务劳动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银行从业人员的劳动耗费,只要是在社会必要的耗费的范围内,都应该加入形成金融产品的价值,银行利润不仅包含用贷企业转让给银行的剩余价值,也包括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