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3)
- 2023(13117)
- 2022(10590)
- 2021(9808)
- 2020(7961)
- 2019(18019)
- 2018(17687)
- 2017(33313)
- 2016(17425)
- 2015(18967)
- 2014(18796)
- 2013(18402)
- 2012(16650)
- 2011(14634)
- 2010(15257)
- 2009(14450)
- 2008(14693)
- 2007(14006)
- 2006(12438)
- 2005(11391)
- 学科
- 业(81997)
- 企(75620)
- 企业(75620)
- 济(74337)
- 经济(74135)
- 管理(69641)
- 业经(29149)
- 方法(28066)
- 农(26671)
- 财(25576)
- 技术(20314)
- 中国(20307)
- 务(19168)
- 财务(19139)
- 农业(19116)
- 财务管理(19113)
- 理论(18962)
- 数学(18501)
- 数学方法(18266)
- 企业财务(18075)
- 制(16933)
- 和(15205)
- 策(14919)
- 划(14329)
- 技术管理(13590)
- 体(12937)
- 地方(12917)
- 企业经济(12057)
- 学(11859)
- 经营(11680)
- 机构
- 学院(252616)
- 大学(246353)
- 济(104796)
- 管理(103653)
- 经济(102694)
- 理学(88246)
- 理学院(87410)
- 管理学(86232)
- 管理学院(85736)
- 研究(75073)
- 中国(61396)
- 财(52130)
- 京(51354)
- 科学(42139)
- 江(41206)
- 财经(40232)
- 农(36326)
- 经(36209)
- 所(35831)
- 中心(34839)
- 州(32664)
- 北京(32250)
- 业大(31833)
- 范(31652)
- 师范(31417)
- 研究所(31406)
- 经济学(30907)
- 商学(29450)
- 财经大学(29244)
- 商学院(29195)
- 基金
- 项目(156268)
- 科学(126589)
- 研究(123255)
- 基金(113415)
- 家(95277)
- 国家(94262)
- 科学基金(84405)
- 社会(81440)
- 社会科(76225)
- 社会科学(76202)
- 省(63451)
- 基金项目(59681)
- 教育(56369)
- 编号(51451)
- 自然(51146)
- 划(50296)
- 自然科(50053)
- 自然科学(50041)
- 自然科学基金(49253)
- 资助(43405)
- 成果(42077)
- 创(39048)
- 业(35295)
- 创新(35259)
- 课题(35068)
- 重点(34325)
- 发(34243)
- 部(34121)
- 制(32980)
- 国家社会(32976)
- 期刊
- 济(129429)
- 经济(129429)
- 研究(78182)
- 中国(56057)
- 管理(46193)
- 财(45501)
- 农(36056)
- 教育(33249)
- 科学(31562)
- 学报(30086)
- 技术(25853)
- 大学(24995)
- 农业(24266)
- 业经(24060)
- 融(23197)
- 金融(23197)
- 学学(22944)
- 财经(20828)
- 经济研究(19476)
- 经(18168)
- 问题(15863)
- 技术经济(15345)
- 业(14898)
- 财会(13524)
- 现代(13394)
- 商业(13108)
- 科技(12812)
- 图书(12489)
- 贸(12363)
- 会计(11951)
共检索到39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顺浩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花 杨蕙馨
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构建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机理和干预路径模型。据此模型,消费者个体心理感知和社会参照规范是引致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的两个主路径。社会责任第三方评价、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激励政策等情境变革通过影响消费者个体心理感知和社会参照规范实现干预。而由消费者责任直接效应、营销效应和声誉效应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效应则通过企业的社会责任策略来实现。只有同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效应和情境变革,才能更好地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敏感度,实现责任消费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鲁川 蒋晓阳
居民为什么接受或抵制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居民的采纳意愿和使用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山东省J市L区L社区为调查对象,基于对30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资料,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几个阶段,构建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使用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社区环境因素影响居民的认知,居民认知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居民的使用,探明了环境因素、用户个人认知和使用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居民使用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图1。表3。参考文献35。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孟蝶 张艳
[目的/意义]探究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各变量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社交媒体开发商及运营商在改进服务品质、优化使用体验和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具有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强关系社交网络的典型应用微信朋友圈为实证研究对象,选取经验用户为研究样本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文本数据,再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并在S-O-R理论的研究框架下构建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情境因素(平台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平台外部因素)作用刺激用户产生负面的情感认知,进而导致用户产生不同程度的中辍行为,而由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特征、使用特征和关系特征构成的个人因素对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起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文周 许鑫凤 宋尚昊 汤氏清顺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多案例研究角度挖掘个体失败后的反应及其对失败学习的影响,构建了个体失败后反应影响失败学习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总结、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个体层面失败学习前因变量的研究,并为企业和员工的失败管理提供了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仙雅
分析虚拟学术社区促进科研合作形成的内在机理,顺应新时代科研合作发展需要,对于了解科研人员合作心理和探索互联网情境下促进科研合作的路径十分有益。以小木虫和人大经济论坛中的资深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并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促进科研合作形成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发现,社区吸引力是外部驱动因素,求助型互动和研讨型互动是社区互动因素,体验感提升是内部驱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既可以直接促进科研合作形成,也可以通过依次影响社区互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间接促进科研合作形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可晶 罗仲伟 张源 李先军
家族孵化下的跨代创业已然成为众多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有着家族资源的支持,较多的跨代创业企业存活率依然较低,因此,如何提升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竞争优势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深度访谈方式,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四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案例,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家族孵化、创业能力形成与跨代创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跨代创业成长受到主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影响,其中主系统包括了家族孵化(家族文化、家族支持)和个人系统(个人权威、个人能力、个人特质),构成了跨代创业成长的支持基础,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辅助系统包括营商环境和高校支持,为主系统提供外部支持;主系统和辅助系统协调促进创业能力提升,从而推动跨代企业成长。对家族跨代创业成长路径的分析,可为现实中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跨代创业 绩效提升 扎根理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建军 杨琴 饶爱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探寻流失问题的根源,以多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失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面临一个普遍的生存困境,即杂事缠身。在其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显的裂缝,他们由此在实务工作中发展出四种典型的行为策略,并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流失。进一步的理论解读表明,信息技术教师杂事缠身并最终走向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本质及人们的运用观念或文化的滞后性,同时也是他们基于利益交换进行身份协商的必然结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民 陈瑞霞 简予繁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终极追求。近年来,许多企业致力于打造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的品牌。然而,品牌幸福感由哪些维度构成?品牌如何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品牌幸福感会产生何种结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提出了品牌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品牌幸福感包括基于品牌的生活愉悦感、基于品牌的自我实现感和基于品牌的社会贡献感三个维度;其形成前因是消费者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而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是由品牌利益感知带来的;品牌幸福感会带来四种品牌粉丝消费行为,即品牌收集、品牌保护、品牌社群和品牌推荐行为;品牌-自我一致性、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自我控制分别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炳成 张强 黄瑶
在VUCA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裂变现象增多,但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其具体形成路径与机理,无法指导企业实践。选取6家典型商业模式裂变企业,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商业模式裂变分类模型,探讨每类裂变发生机理。结果发现:VUCA环境能够促使管理者感知到可能存在的事业机会,并为实现事业发展目标进行创新变革,从而促成自我实现型商业模式裂变;组织通过资源有效编排,利用冗余资源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导致资源编排型商业模式裂变;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压力,通过探索多元化市场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以获得竞争优势,导致外部压力型商业模式裂变。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殷杰 郑向敏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后,高聚集游客群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借助百度新闻和新浪微博搜集高聚集游客群安全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探究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高聚集游客群安全受到客流压力、游客行为状态、强化管理响应等28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多源压力、状态变异、优质管理响应、劣质管理响应和管理响应缺失是影响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5大因子。(2)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不同发展路径。其中,"多源压力-状态变异-优质管理响应"是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实现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顾东晓 孙佳月 丁庆秀 孙红蕾 顾娅娣 张铭钰
[目的/意义]健康谣言、虚假健康信息过载等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健康信息焦虑和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不利于公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提升和公共健康信息服务的发展。本文致力于深入研究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路径,以促进高质量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建设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83个初始概念、15个基本范畴和6个主范畴,融合认知—情感—意动(Cognition-Affect-Conation)框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健康信息焦虑与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互相影响,认知因素通过影响健康信息焦虑进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信息因素对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有因果、中介、调节3个作用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解若琳
颠覆式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3家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实现机理及路径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通过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机理路径模型,归纳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3个阶段,并据此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提出管理策略和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慧林 蒋依依 王元地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生产行为,政府旅游公共营销对国家旅游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科学引导,促进旅游公共营销绩效的提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应用扎根理论,通过对中国国家旅游局驻外旅游办事处年度工作报告的编码分析,探究政府旅游公共营销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的客观规律。研究发现,动因、市场调研能力、外部网络协同能力、环境政策干预这4个主范畴对政府旅游公共营销模式存在显著影响。动因是前置变量,市场调研能力和外部网络协同能力对政府旅游公共营销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政策干预作为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戚乃媛
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实施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何展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仍未得到系统性解释。本文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为什么既要有效授权又要技术创新,并试图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来探究其创新驱动路径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的资本经营模式和“功能定位→履职授权”的资本授权模式,两类公司探索并形成制度创新驱动路径。(2)两类公司通过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动态能力提升,形成以持续性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技术创新驱动路径。(3)利用对接机制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以此完善可能的创新驱动路径选择问题。本文从“制度—技术”双重因素视角探索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创新驱动路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