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8)
- 2023(5622)
- 2022(4667)
- 2021(4344)
- 2020(3609)
- 2019(7877)
- 2018(7812)
- 2017(14978)
- 2016(8396)
- 2015(9590)
- 2014(9384)
- 2013(9221)
- 2012(8722)
- 2011(7739)
- 2010(7827)
- 2009(7430)
- 2008(7424)
- 2007(6918)
- 2006(6300)
- 2005(5718)
- 学科
- 济(35423)
- 经济(35279)
- 业(22824)
- 管理(22174)
- 企(18596)
- 企业(18596)
- 方法(15037)
- 理论(11245)
- 中国(11022)
- 农(10796)
- 数学(10572)
- 数学方法(10485)
- 学(10194)
- 业经(9520)
- 财(7962)
- 教育(7633)
- 和(7469)
- 农业(7331)
- 制(6024)
- 劳(6024)
- 劳动(6005)
- 法(5546)
- 贸(5052)
- 贸易(5050)
- 教学(5034)
- 融(4980)
- 金融(4975)
- 体(4950)
- 易(4932)
- 务(4867)
- 机构
- 大学(125353)
- 学院(124680)
- 济(49215)
- 经济(48240)
- 研究(42531)
- 管理(40780)
- 理学(34521)
- 理学院(34082)
- 管理学(33445)
- 管理学院(33197)
- 中国(31197)
- 京(26199)
- 科学(25783)
- 财(24183)
- 所(21900)
- 农(20793)
- 范(19758)
- 研究所(19698)
- 江(19618)
- 师范(19577)
- 财经(19426)
- 中心(18260)
- 经(17608)
- 业大(17081)
- 经济学(16385)
- 北京(16354)
- 农业(16106)
- 师范大学(15725)
- 州(15245)
- 经济学院(14607)
- 基金
- 项目(77807)
- 科学(60890)
- 研究(59671)
- 基金(55636)
- 家(48426)
- 国家(47947)
- 科学基金(40385)
- 社会(39433)
- 社会科(35995)
- 社会科学(35981)
- 省(30321)
- 教育(29672)
- 基金项目(28349)
- 划(25752)
- 编号(24930)
- 自然(24298)
- 自然科(23757)
- 自然科学(23751)
- 自然科学基金(23356)
- 资助(22597)
- 成果(21738)
- 重点(17943)
- 部(17933)
- 课题(17932)
- 发(16215)
- 国家社会(16057)
- 性(15823)
- 教育部(15806)
- 创(15756)
- 大学(15198)
共检索到193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艺明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在一个存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经济中,证明了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结果会使不同商品的交换价值之比恰好等于它们的价值之比。资本家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目标,和追求商品交换价值的最大化是一致的,交换价值成为资本在行业之间流动的推动力。只有社会分工结构中各行业的劳动者数量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实现供求平衡,此时商品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致的,它们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过程,就是价值规律协调社会生产分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在经济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微观视角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成立,并阐明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在现有的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无论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都不是根据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因而,按照供求关系建立起来的市场理论,缺乏牢固的价值基础。本文证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等价交换、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从而说明,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竞争机制,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并最终说明,无论是局部均衡价格还是一般均衡价格都是相应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德云
(一)回顾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源头。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之前,其 思想的影子最早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在前古典时期的有关价值和劳动价值的论述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阿圭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在古典时期,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不能认识到劳动的两重性,他们的理论不尽完善,如斯密教条及价值定义的二元性等。此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也遇到两大矛盾。他本人及其后继者都无法逾越。在穆勒等马克思斥之为庸俗经济学家的修修补补和马尔萨斯等人的攻击下,使得其理论体系最终宣告瓦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珏 王金柱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财产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本人所发现和证明的一个重要命题的基础上的,即目前人们作为经济分析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所有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被认为是反映实物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本人所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统计变量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它们只是反映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完全抽象掉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把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可以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突出地表明了这种分析方法。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不仅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而且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们误入歧途。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对于建立能够解释现...
关键词:
价值理论 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璐
智能革命驱动下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无人化”生产使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而企业所获利润却不断增加,所形成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却在不断增加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矛盾,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无人化”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无人化”生产中人的活劳动始终在场、“无人化”生产中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依然可以解释“无人化”生产这一经济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光伟
当下劳动价值论所遭遇的危机,需要实践性的根本解决。整体解读劳动价值论,其在方法论与理论的结合层面形成系统的扩展张力,展开为劳动-价值-价格的研究主线和逻辑发展图景。形成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认识:(1)劳动是历史二重的规定,构图为本体论上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劳动、异质劳动范畴;(2)价值是社会总体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社会实体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同质商品、异质商品范畴;(3)价格是政治实践的规定,构图为关于现象运动的存在和机制,从中细化出社会价格、内部价格范畴。这些不同层级的存在及其运动机制,形成为系统总体的差别的统一。该研究表明:劳动价值论不仅是一种理论关系,更为主要地,也是一种实践关系,...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构图 劳动 价值 价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所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二是需要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发展劳动价值论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或是提出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理论和概念。发展马克思主义,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的解释力,能够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矛盾新问题,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等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程恩富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上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这一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作一新的创造性发展 ,认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反向运动的表述只是一种实际状态 ,而非全部状态 ,且不完全适应纵向分析 ;强调就一般意义上讲 ,个别企业、同一部门或行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会使商品价值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是因为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劳动复杂化和熟练化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变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乐群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社会状况虽与马克思所处的社会发生了众多变化,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旧未被动摇。因此,在智能时代,我们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分析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坚定人的主体地位,积极应对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就业问题,顺应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变革,促进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争论中出现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要解决争论和错误,必须运用正确的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既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理论的革新。要有能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的研究,则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还须确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长期而认真的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亚辉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文章指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劳动环境、劳动关系、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契机。要保证理论的生机,就必须使理论与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龙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挑战。 1.科技革命的挑战。马克思描述的典型生产过程中:资本+活劳动或生产资料+雇佣工人。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资本和劳动的增加。但现实的情况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40~60%靠科技创新,而不是靠资本和劳动的增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昌用 章莉
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需要有现实性才能确立其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来自对所处时代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及演绎,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