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1)
- 2023(10333)
- 2022(8792)
- 2021(8211)
- 2020(6716)
- 2019(14318)
- 2018(14579)
- 2017(27005)
- 2016(14838)
- 2015(16309)
- 2014(15882)
- 2013(15166)
- 2012(13772)
- 2011(12790)
- 2010(13139)
- 2009(12689)
- 2008(11870)
- 2007(11068)
- 2006(10114)
- 2005(8889)
- 学科
- 济(57851)
- 经济(57697)
- 农(49037)
- 业(44420)
- 管理(37622)
- 农业(32732)
- 企(25407)
- 企业(25407)
- 业经(21283)
- 方法(17418)
- 中国(17041)
- 制(14427)
- 学(13686)
- 地方(13299)
- 财(13050)
- 环境(12845)
- 农业经济(12447)
- 数学(12441)
- 理论(12320)
- 数学方法(12276)
- 发(12094)
- 体(11675)
- 策(10198)
- 和(10165)
- 发展(10151)
- 展(10119)
- 村(9555)
- 农村(9535)
- 贸(9517)
- 贸易(9513)
- 机构
- 学院(208573)
- 大学(201308)
- 济(81328)
- 经济(79445)
- 管理(75406)
- 研究(71100)
- 理学(64444)
- 理学院(63772)
- 管理学(62548)
- 管理学院(62195)
- 农(55509)
- 中国(55334)
- 科学(43967)
- 农业(42207)
- 京(42143)
- 财(37277)
- 业大(36775)
- 所(36139)
- 江(33770)
- 中心(33641)
- 研究所(32521)
- 范(30224)
- 师范(29945)
- 财经(28671)
- 州(26570)
- 农业大学(26053)
- 经(25784)
- 北京(25542)
- 省(24631)
- 院(24414)
- 基金
- 项目(135671)
- 科学(106184)
- 研究(105375)
- 基金(95608)
- 家(82701)
- 国家(81796)
- 科学基金(69523)
- 社会(67735)
- 社会科(62638)
- 社会科学(62618)
- 省(56099)
- 基金项目(50433)
- 教育(47367)
- 编号(46390)
- 划(45363)
- 自然(41630)
- 自然科(40592)
- 自然科学(40583)
- 自然科学基金(39849)
- 成果(38174)
- 资助(36892)
- 农(31923)
- 课题(31665)
- 发(30991)
- 重点(30380)
- 部(29601)
- 创(27965)
- 性(27372)
- 国家社会(27189)
- 制(26838)
- 期刊
- 济(104852)
- 经济(104852)
- 农(61581)
- 研究(60390)
- 中国(49025)
- 农业(41463)
- 学报(35372)
- 科学(31893)
- 财(28845)
- 教育(28046)
- 大学(27702)
- 学学(26267)
- 业经(24386)
- 管理(23631)
- 融(20940)
- 金融(20940)
- 业(18703)
- 技术(17074)
- 农业经济(14778)
- 农村(14677)
- 村(14677)
- 问题(14622)
- 财经(14536)
- 版(14221)
- 经济研究(13479)
- 经(12507)
- 世界(11502)
- 社会(11485)
- 经济问题(10586)
- 业大(10410)
共检索到323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雁军 马存利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关键词:
现实性冲突 农村 环境群体性事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美灵
当前我国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其生成机理呈现出"怨恨唤起—怨恨动员—怨恨感染—怨恨发泄"的现实逻辑。政府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已经难以为继,协同治理为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依据。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的困境在于理念滞后造成协同治理的缺失;制度不完善难以为协同治理提供有效保障;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不畅使协同治理难以展开。因此,要克服协同治理的困境,必须要转变观念,提升协同治理的意识;切实完善农村居民环境权相关法律体系,为协同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构建主体间良好的合作机制,大力发挥媒体与社会组织参与功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南
研究目的:剖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话语,分析话语的产生、扩散和接收,实证测度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有效性和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定性(演绎、归纳和解释)和定量(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话语有效性与官方话语满意度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2)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公信力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3)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形象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4)政府公信力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提升话语的有效性、倾听民众的心声、做到办事有效及透明等,能够提高群众对官方话语的满意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梅芳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建嵘
农村群体性事件作为转型期社会冲突和农村治理性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 ,客观地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以及社会秩序和民众政治意识状况 ,有着很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
关键词:
利益冲突 政权软化 社会不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焕聪
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行政法治的视野考察,行政权力的行使不规范、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基层"官民"关系失范以及法定救济渠道不畅是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激化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就必须实施行政法防治之策,即加强约束公权力的立法,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建立农民诉求的组织,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理顺地方"官民"关系,打造官民平权型政府;整合现有救济资源,畅通行政法律救济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琛
当前我国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并呈现出利益性、突发性、对抗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对政治统治、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较为复杂,因从发展农村经济、重构基层政府权威、畅通农民言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等多方面积极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群体性事件 理性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景方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各领域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加剧、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条件不完善等,为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应从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相应的利益导向机制、诉求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及农村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这些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 群体性事件 成因 化解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治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 赵定东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村落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拆迁、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等相关个人利益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而引发的同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昆明市2个失地村落的调查,发现其真实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利益维护制度的权利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经济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动因形态,进而提出了合理提升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公开土地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基层监督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充分为失地村民考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等规避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措施。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彭小兵 谢虹
【目的/意义】揭示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内在机理是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方法/过程】基于"演变机理→治理机制"的论证路径及案例的对比分析,呈现这种转化的演进轨迹及其治理逻辑。【结果/结论】"邻避效应"是否会引爆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取决于"政府处置模式"和"大数据网络平台"这两个主要引致变量的相互作用,即政府与民众的信息应对策略;因此,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逻辑是阻断邻避效应,将社区民众与基层政府置于一种信息完全博弈的环境下,构建政府与公众合作监管的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福廷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应急管理考量着高校乃至政府机关危机管理的水平。置身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其突发群体性事件也必然与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信息传播的聚合效应,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讲,网络也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更及时地获取校园舆情动态,在突发事件萌芽期进行预警处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赵玉林
[目的/意义]探究微信条件下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机理、主要特点,为基层政府合理地应对此类事件以及建设良性政民关系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按照扎根分析的研究流程,基于7个典型案例,在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与理论饱和度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微信条件下群体性事件的“故事线”。[结果/结论]微信群体性事件具有的鲜明特征:高效的参与风险控制、同质群体的利益驱动、以制造“政治压力”为直接目标、高度的组织化。建议基层政府:构建长效冲突化解路径,应对“高参与引起冲突VS低参与酝酿冲突”困境;培育“微信公民”,应对
关键词:
微信 群体性事件 扎根理论 地方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社会稳定 群体性事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社会稳定 群体性事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