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4)
- 2023(16255)
- 2022(13649)
- 2021(12633)
- 2020(10328)
- 2019(23657)
- 2018(23160)
- 2017(44576)
- 2016(23847)
- 2015(26539)
- 2014(26351)
- 2013(25870)
- 2012(24194)
- 2011(21692)
- 2010(21641)
- 2009(19731)
- 2008(18944)
- 2007(16958)
- 2006(15110)
- 2005(13544)
- 学科
- 济(104658)
- 经济(104451)
- 业(69423)
- 管理(61625)
- 农(49301)
- 企(46840)
- 企业(46840)
- 方法(41183)
- 数学(35185)
- 数学方法(34765)
- 农业(32766)
- 中国(31256)
- 业经(26673)
- 地方(25581)
- 财(22746)
- 制(19982)
- 学(19518)
- 贸(18082)
- 贸易(18064)
- 易(17478)
- 发(16530)
- 融(16346)
- 金融(16344)
- 银(16342)
- 银行(16305)
- 行(15779)
- 技术(15489)
- 环境(15268)
- 理论(15204)
- 和(15118)
- 机构
- 学院(334652)
- 大学(331009)
- 济(141110)
- 经济(138310)
- 管理(128883)
- 研究(117520)
- 理学(110764)
- 理学院(109559)
- 管理学(107672)
- 管理学院(107076)
- 中国(90878)
- 农(72281)
- 科学(70885)
- 京(69960)
- 财(62940)
- 所(59008)
- 农业(55714)
- 中心(55613)
- 业大(54611)
- 研究所(53222)
- 江(51566)
- 财经(49649)
- 经(45314)
- 范(44638)
- 师范(44155)
- 北京(43637)
- 经济学(42500)
- 院(42274)
- 州(40633)
- 经济学院(38208)
- 基金
- 项目(226764)
- 科学(179433)
- 研究(166958)
- 基金(164735)
- 家(144221)
- 国家(142896)
- 科学基金(122579)
- 社会(108569)
- 社会科(101832)
- 社会科学(101803)
- 省(89633)
- 基金项目(86992)
- 自然(78157)
- 自然科(76340)
- 自然科学(76319)
- 教育(75854)
- 划(74997)
- 自然科学基金(74952)
- 编号(67863)
- 资助(66521)
- 成果(53949)
- 发(53737)
- 重点(51247)
- 部(50634)
- 创(47332)
- 课题(46732)
- 国家社会(44824)
- 创新(44223)
- 科研(43438)
- 教育部(43131)
- 期刊
- 济(163637)
- 经济(163637)
- 研究(99313)
- 中国(74469)
- 农(72836)
- 学报(52881)
- 科学(50395)
- 农业(49485)
- 财(47012)
- 管理(46195)
- 大学(41524)
- 学学(39377)
- 教育(37442)
- 融(36120)
- 金融(36120)
- 业经(32262)
- 技术(29671)
- 财经(24658)
- 业(24515)
- 经济研究(24506)
- 问题(22257)
- 经(21277)
- 世界(17209)
- 版(17042)
- 技术经济(16233)
- 农村(15718)
- 村(15718)
- 科技(15239)
- 经济问题(15232)
- 农业经济(15166)
共检索到51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文荣 洪甘霖 郑淋议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形成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使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的农户面板数据,运用世代交叠的农户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检验了农户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提高总体上并不会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在面临较低的保障水平时会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老年农户来说,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确实能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认为相应的政策应更加关注高水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相关社保与土地政策的联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文荣 洪甘霖 郑淋议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形成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使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的农户面板数据,运用世代交叠的农户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检验了农户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提高总体上并不会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在面临较小规模的农地流转时会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老年农户来说,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确实能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认为相应的政策应更加关注高水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相关社保与土地政策的联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文亭 李闻涛 郑晶如 张一平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农地转入与转出概率,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农地有偿流转,且有利于农地长期流转。进一步分析,采用工具变量条件混合回归(CMP)方法克服数字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Heckprobit模型和Eprobit模型纠正样本选择性偏差,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控制地区与时间交互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投资、非农就业与信息互动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且对于高人力资本农户与非正式规范较弱的村庄更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传浩 方丽
土地调整对农地租赁市场发育的影响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强调农地租赁市场的交易数量,而忽略了市场发育的质量。本文从农地租赁市场交易数量和交易质量的双重视角出发,在建立市场交易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如下理论命题:(1)土地调整会增加非农就业与租赁市场上的土地供给,在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远郊地区,这会增加农地租赁市场的交易数量。(2)土地调整对农地租赁市场的交易质量有着负面的影响,它使得农户间租赁签订契约的可能性下降,租赁期限缩短,并进而降低农户对土地的投资。本文利用2000年苏、浙、鲁53个村、2001年苏、浙、鲁30个村和2009年陕、浙36个村的2398户农户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对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金晶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石淑芹 吴冠岑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基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民阶层分化分别在5%和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民所从事职业越偏离纯农业,该阶层农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而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的概率就增加29.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张龙耀 吴比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逐步呈现出适度规模化、有偿化和契约化的趋势,导致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资本门槛提高。基于3省706户农户调查数据,在控制信贷获得与农地流转决策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农村正规和非正规信贷市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和转入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不完善以及现行法律禁止农地抵押,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更大。未来加快推进农地抵押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正规信贷市场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匡远配 彭鼎
[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农地流转作为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如何影响要素市场化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与要素市场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化指数相应提高0.108,但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劳动力市场在农地流转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比约为44.21%,农业资本市场发挥“遮掩效应”作用,遮掩效应占比约为3.72%。[结论]我国各要素市场是一个相互联动的交易体系,农地市场的发育水平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因此,需稳步推进农村各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发挥“1+1>2”的资源整合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郑旭媛 陆五一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的资源禀赋约束、农产品市场容量与要素替代难易度等约束条件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郑旭媛 陆五一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炜杰
文章分析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对农地流转市场产生的影响。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进行逻辑推演,并利用江西省2016年1880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提高1%,能够降低农户转出农地可能性0.235%,转出面积0.268%,提高转入农地可能性0.128%,转入面积0.402%。(2)外包服务市场对农地配置影响的直接效应占65%至75%,剩余部分则是通过劳动力的重新配置而间接影响农地流转。(3)外包服务市场对农户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随着农户承包地面积的增大,外包市场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以及农地转入的促进效应加大。(4)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提高农户对土地的价值评估以及减少农地撂荒的发生。
关键词:
外包服务 农地转出 要素配置 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许庆 陆钰凤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要求。在非农就业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发生率却依然偏低。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视角从参与非农工作、非农工作稳定、非农就业地点稳定3个维度考察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有助于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地流转。但是,参与非农工作对农地流转的边际效应大于非农工作稳定和非农就业地点稳定,若仅考虑农户家庭是否参与非农工作,忽视非农就业的稳定性问题,会高估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这为现实中农户家庭非农就业参与率高与农地流转发生率低的矛盾提供了重要解释。文章认为,今后在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础上,应更加关注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质量。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阳 徐志刚
在紧张的人地关系条件下,耕地流转是农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本文探讨耕地流转市场发育与农地规模经营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地块空间特征对流转市场资源配置影响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耕地丰裕度和细碎化程度引致的流转市场耕地空间连片的差异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利用资源禀赋差异明显的黑龙江、河南、浙江和四川4省的农户与村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中:使用农户层面的数据分析流转市场不同流向耕地的空间特征异质性,使用村庄层面的数据检验流转市场发育、资源禀赋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耕地丰裕度会强化流转市场发育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的促进作用,而耕地细碎化会弱化流转市场发育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扩大耕地流转市场规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沃林 徐云飞 郑荣宝
农户及其家庭的人力资本对农地流转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及其家庭人力资本价值量较高,其更能够挤出农地就业保障效应,使得农户更倾向于流出农地;相反,农户及其家庭人力资本价值量较低,更不能替代农户生计保障功能,使得农户更倾向于流入农地。因此,政府应适当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增强农户抗就业风险能力。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地流转 生计保障 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旺 周聪 陈风波
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被认为是阻碍农地租赁交易顺利达成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市场失灵抑制农地流转的内在机理,本文通过构建农地供需模型反映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的影响,并利用中国5省14个样本村563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存在内在关联。在农地市场失灵状态下,高昂的农地交易成本、低水平的农地市场流转价格以及农户对农地的依赖均是导致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能够有效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提高农地市场化流转带来的收益,降低农户对农地的依赖,从而缩小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价格差异,最终推动农地流转。异质性分析发现,现阶段在农户群体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满足口粮型”农户比“追求收入型”农户更容易受到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将会显著缩小“满足口粮型”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受偿价格和意愿支付价格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