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8)
- 2023(12230)
- 2022(10515)
- 2021(9564)
- 2020(8239)
- 2019(18355)
- 2018(18202)
- 2017(36110)
- 2016(19419)
- 2015(21641)
- 2014(21455)
- 2013(21277)
- 2012(19880)
- 2011(18055)
- 2010(17997)
- 2009(17180)
- 2008(16996)
- 2007(15345)
- 2006(13778)
- 2005(12226)
- 学科
- 济(81034)
- 经济(80813)
- 管理(62157)
- 业(58515)
- 企(47560)
- 企业(47560)
- 方法(40446)
- 数学(35381)
- 数学方法(35145)
- 财(26158)
- 中国(23571)
- 农(23037)
- 制(21649)
- 业经(18195)
- 贸(16440)
- 贸易(16433)
- 易(16041)
- 务(15229)
- 银(15204)
- 财务(15171)
- 银行(15166)
- 财务管理(15132)
- 农业(14597)
- 企业财务(14466)
- 行(14454)
- 学(14326)
- 体(13946)
- 融(13784)
- 金融(13781)
- 技术(12079)
- 机构
- 大学(291063)
- 学院(286971)
- 济(124104)
- 经济(121774)
- 管理(112352)
- 理学(97811)
- 理学院(96786)
- 管理学(95374)
- 管理学院(94848)
- 研究(93416)
- 中国(72123)
- 财(62699)
- 京(59588)
- 科学(54320)
- 财经(49848)
- 农(49037)
- 所(46333)
- 经(45371)
- 业大(43116)
- 中心(42854)
- 江(41845)
- 研究所(41590)
- 经济学(39674)
- 农业(38753)
- 财经大学(37317)
- 北京(37213)
- 经济学院(36053)
- 范(34297)
- 师范(33860)
- 院(33258)
- 基金
- 项目(190959)
- 科学(151603)
- 基金(143211)
- 研究(136177)
- 家(125515)
- 国家(124484)
- 科学基金(106777)
- 社会(92869)
- 社会科(87269)
- 社会科学(87247)
- 基金项目(76040)
- 省(71938)
- 自然(68288)
- 自然科(66751)
- 自然科学(66730)
- 自然科学基金(65617)
- 教育(62871)
- 划(61443)
- 资助(58140)
- 编号(52707)
- 部(44384)
- 成果(43420)
- 重点(42604)
- 制(40011)
- 创(39614)
- 国家社会(39274)
- 发(39150)
- 教育部(38684)
- 人文(37384)
- 创新(37144)
共检索到42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英彤
通过应用生命周期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本文发现养老金数额的变化对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显著作用。提高养老金标准,建立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习哲馨 庚丽娜 张文韬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重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长期特征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制转轨有较大关系。这一转轨过程导致了社会保障福利的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通过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使得居民储蓄发生大幅上升。因此,通过加入社会保障因素,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改革前后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完全不同特征的现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政勋
以2005年为分界点,我国住宅业投资和住宅价格发生了结构性突变:从2005年起,我国住宅业投资不仅波动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泡沫;住房价格脱离一般商品独立运行、加速上涨并剧烈波动;住宅不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更具投资性甚至投机性的金融资产,具有向左上的供求趋势线。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住房价格的加速上涨使得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并超过40%的国际警戒线,房价上涨及其所带来的泡沫不仅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且随着房价的上涨,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宏
有关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并且各种经验证据也往往支持不同的乃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在近年我国居民储蓄水平始终居于高位及内需不足情况下,除了对高储蓄率形成原因的解释,也不断有人提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降低储蓄扩大内需的观点。鉴于社会保障对民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社会保障影响居民储蓄的路径与机制作了基本的模型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社会保障相关因素对私人最优储蓄水平的影响幅度。最后,本文以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居民储蓄 消费 VAR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英彤 李伟
通过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开支的不确定性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不仅显著,而且以目标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能够比以储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国贤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世界范围内和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分析了征收社会保险税的可行性,结论是:现阶段开征社会保险税并以此为依据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下策。进而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充当“游戏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贯彻家庭、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其中家庭应当是基础。从这点出发,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走“储蓄制”之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生 吴超林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与支出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表明,收支不确定性对城镇储蓄存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高于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收支不确定性的影响高于支出不确定的影响。A股成交金额对城镇储蓄存款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股票市场并未对城镇储蓄存款起到明显的分流作用。
关键词:
收支不确定性 城镇储蓄存款 股票市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玲玲 孙海霞
本文从投资者的资产保值动机出发,提出资产价格对居民储蓄存在资产保值效应,并根据费雪关系式分析其作用机理,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资产保值效应在我国资产市场上的存在性。研究表明,资产保值效应同时存在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应继续扩大和加强资产保值效应,并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
关键词:
资产价格 居民储蓄 资产保值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 预防性储蓄 流动性约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雨可
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居民消费行为演变的内在动因。本文尝试从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角度,通过模型分析来探讨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主张。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制度变迁 消费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雄奇,符涛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1978-2003年我国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但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不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需要充分重视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保持我国储蓄额适度增长的同时,采取必要和有力的政策措施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芳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91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对家庭储蓄率有负效应,并且在有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中非常显著;利用本村地势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外出务工收入占比的内生性,同时通过子样本回归和Tobit回归解决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是截断数据的问题,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在低收入、存在流动性冲击及无其他工资性收入的农户中作用更强、更显著。这说明,外出务工能够作为一种分担风险、缓解流动性冲击的机制而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关键词:
外出务工收入 农户 储蓄率 风险规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燕
当前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整体回升的因素之一 ,而影响我国消费需求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传统的福利体制被打破 ,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于完善的情况下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 ,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泽宇 严新明
基于制度理论,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获得农村低保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政府信任,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反事实分析表明,相较于非低保户,农村低保更有助于提高低保户的政府信任;机制分析显示,农村低保通过提高个体对低保绩效和政府质量的评价进而提高政府信任;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低保的政府信任效应仅对低收入者、中青年人和西部地区显著,而且会随个体政府信任水平和政府层级的提高而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