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4)
2023(14714)
2022(12398)
2021(11712)
2020(10095)
2019(23200)
2018(22889)
2017(44435)
2016(23731)
2015(26573)
2014(26426)
2013(26203)
2012(24165)
2011(21861)
2010(21405)
2009(20129)
2008(20056)
2007(18170)
2006(15667)
2005(13614)
作者
(66687)
(56214)
(55995)
(53534)
(35505)
(27139)
(25738)
(21945)
(21219)
(19789)
(19046)
(19012)
(17368)
(17346)
(17333)
(17246)
(17044)
(16324)
(16181)
(16091)
(13767)
(13701)
(13640)
(12988)
(12838)
(12769)
(12377)
(12342)
(11352)
(11272)
学科
(104024)
经济(103821)
(75472)
管理(63766)
(52662)
方法(51116)
(50971)
企业(50971)
数学(45246)
数学方法(44734)
农业(35302)
业经(27130)
(27098)
中国(27065)
(20253)
地方(19189)
(17895)
贸易(17892)
(17572)
(17443)
(17050)
财务(17005)
财务管理(16961)
(16759)
银行(16734)
企业财务(16150)
(15823)
(15484)
金融(15480)
理论(15011)
机构
学院(338119)
大学(335226)
(141129)
经济(138357)
管理(134792)
理学(117087)
理学院(115939)
管理学(113793)
管理学院(113186)
研究(106193)
中国(86343)
(70129)
(67877)
(65616)
科学(64105)
农业(53881)
业大(53665)
中心(53366)
财经(52665)
(52134)
(50143)
(48026)
研究所(47120)
经济学(43524)
(41891)
北京(41873)
师范(41483)
(39678)
经济学院(39611)
财经大学(39005)
基金
项目(229188)
科学(181206)
基金(168204)
研究(168097)
(145288)
国家(143962)
科学基金(124822)
社会(109518)
社会科(102793)
社会科学(102763)
(89882)
基金项目(88933)
自然(79840)
自然科(78026)
自然科学(78002)
教育(76816)
自然科学基金(76624)
(74581)
编号(69227)
资助(69173)
成果(55252)
(51542)
重点(50784)
(48699)
(47357)
课题(45775)
国家社会(45510)
科研(44707)
教育部(44395)
创新(44239)
期刊
(152369)
经济(152369)
研究(93957)
(71430)
中国(62572)
学报(51523)
(50882)
农业(48374)
科学(48021)
管理(43122)
大学(40596)
学学(38701)
(37226)
金融(37226)
业经(30614)
技术(28808)
教育(28674)
财经(25535)
(22901)
经济研究(22578)
(21690)
问题(21373)
统计(19081)
(18534)
技术经济(17017)
(16850)
理论(16228)
世界(15810)
农村(15729)
(15729)
共检索到48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二鹏  张奇林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CLHLS),将农村老年贫困操作化以主观贫困与客观贫困两个维度,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在降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作用,并使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减贫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估计与检验。研究发现:农村老年贫困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别及年龄差异。总体上,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在20%以上,而客观贫困的发生比率高达70%。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但由于存在对子女经济支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跃华  王翌宵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川川  John Giles  赵耀辉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策略,估计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劳动供给。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表明"新农保"的政策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孙百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婷婷  孙蓉  
中国的扶贫攻坚战略已步入成果巩固阶段,贫困不再仅是物质贫困,还延伸至风险及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农业风险是中国农村因灾致贫的根源之一,若政策性农业保险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所致损失,就有望降低贫困脆弱性。本文基于典型村庄调研数据,对样本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非建档立卡农户仍具有贫困脆弱性,存在返贫的可能,同时“随机性-暂时性”贫困农户占比较大;农业风险冲击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户的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对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区分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后可见,保费补贴对建档立卡农户缓解贫困脆弱性具有更大的边际效用。研究结果表明,以稳定农户农业收入,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巩固脱贫成果、缓解贫困脆弱性及防范返贫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曙霞  严玉华  
中国农村贫困面广,资金外流使农村反贫困形势更加严峻。农村民间信用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农村经济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缓解农村贫困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静态灰关联和前移动态关联矩阵的比较分析,对上述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信用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农户的贫困状况。文章认为,通过完善和规范民间融资市场,民间信用在发挥对中国农村缓解贫困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等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伟  李超  居占杰  
从人力资本理论、信号发送理论和亲贫困增长理论出发,构建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研究教育、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质量对贫困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数量显著恶化了贫困状态;经济增长仍然是主要的减贫手段;组内收入不平等能对贫困产生抑制作用,组内和组间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发生率的抑制作用都存在一个极值。组间收入不平等对贫困深度和强度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艳敏   严奉宪  
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可以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促进家庭灵活就业和提高家庭风险承担能力3个渠道实现。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及农村、农业户口、非体制内工作和非党员的家庭中,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缓释效应更强,在减缓相对贫困的过程中主要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另外,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但现阶段传统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缓释相对贫困提供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震宇  赵元凤  
在因病致贫成为农村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的背景下,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基准模型、PSM模型及2RIS模型,从基本医疗保险、多重医疗保障、不同给付水平以及保险减贫机理四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减贫效果进行系统考察。结果表明,新农合的门诊统筹保险不具有减贫作用;由于住院统筹保险可使住院自付支出减少57%,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降低1 1%,进而可在5%7%的水平下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住院费用报销率每提高5%,可使农村人口贫困率降低7.7%;多重医疗保障虽然具有减贫效果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的跟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缓解了城镇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加剧了其精神贫困,对健康贫困则无显著影响,而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其三个层面的贫困均有缓解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医疗服务利用与居住方式变化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的跟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缓解了城镇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加剧了其精神贫困,对健康贫困则无显著影响,而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其三个层面的贫困均有缓解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医疗服务利用与居住方式变化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芸  胡咏梅  
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后的长期任务,检验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实现缓解相对贫困,将为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保障普职分流以及发展中职教育提供重要依据。使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以此为依据,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基本假设,采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中职教育的减贫程度,并探究中职教育经由能力减贫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不仅缓解相对贫困,而且对农业户籍群体的减贫效应更具优势,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职教育可以通过提升未来劳动者的混合能力而实现减贫,验证了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研究假设。由此,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未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混合能力、职业技能型人才收入以及社会认可度,吸引包含农村生源在内的普通家庭学生更多选择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新亮  严晓欢  上官熠文  于文广  
在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度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基础上,本文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相对贫困的政策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显著降低了家庭相对贫困发生率,幅度约为2.38个百分点;从隔代照顾视角,老年人领取养老金能够增加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和教育投资以及家庭劳动力供给,从而缓解家庭相对贫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越长,减贫效果越好,但囿于保障水平,对深度相对贫困的作用有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牟秋菊  
2020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即将实现,但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实现绝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现象的彻底消除,农村扶贫开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2020以后我国农村扶贫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和阶段,农村绝对贫困消除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随之呈现,新阶段可能会凸现出新特征新情况,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反贫思路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