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8)
- 2023(15298)
- 2022(13371)
- 2021(12516)
- 2020(10602)
- 2019(23989)
- 2018(23709)
- 2017(46218)
- 2016(25294)
- 2015(27964)
- 2014(27694)
- 2013(27366)
- 2012(25115)
- 2011(22711)
- 2010(22617)
- 2009(20913)
- 2008(20519)
- 2007(17974)
- 2006(15933)
- 2005(13823)
- 学科
- 济(93777)
- 经济(93575)
- 管理(71583)
- 业(70991)
- 企(57576)
- 企业(57576)
- 方法(44292)
- 数学(37485)
- 数学方法(37045)
- 中国(27735)
- 农(27443)
- 财(26256)
- 业经(22025)
- 学(21735)
- 制(18877)
- 贸(18754)
- 贸易(18748)
- 地方(18335)
- 易(18233)
- 农业(17871)
- 理论(17213)
- 银(16832)
- 银行(16769)
- 务(16570)
- 财务(16502)
- 财务管理(16474)
- 和(16246)
- 行(15901)
- 企业财务(15617)
- 策(15267)
- 机构
- 大学(354752)
- 学院(352495)
- 管理(140748)
- 济(138535)
- 经济(135491)
- 理学(121924)
- 理学院(120556)
- 研究(119019)
- 管理学(118455)
- 管理学院(117818)
- 中国(90557)
- 科学(75358)
- 京(75003)
- 财(65990)
- 农(62254)
- 所(60227)
- 业大(55953)
- 研究所(55034)
- 中心(54001)
- 财经(52553)
- 江(51176)
- 农业(49046)
- 经(47840)
- 北京(47527)
- 范(45727)
- 师范(45229)
- 院(42783)
- 州(41300)
- 经济学(40726)
- 财经大学(39133)
- 基金
- 项目(243494)
- 科学(190195)
- 基金(176611)
- 研究(174511)
- 家(155200)
- 国家(153860)
- 科学基金(131323)
- 社会(110312)
- 社会科(103734)
- 社会科学(103704)
- 省(94575)
- 基金项目(93984)
- 自然(87301)
- 自然科(85248)
- 自然科学(85224)
- 自然科学基金(83694)
- 划(80449)
- 教育(79598)
- 资助(72865)
- 编号(71094)
- 成果(57399)
- 重点(54199)
- 部(53246)
- 发(50991)
- 创(50241)
- 课题(48385)
- 科研(46898)
- 创新(46815)
- 教育部(45322)
- 大学(44842)
- 期刊
- 济(149452)
- 经济(149452)
- 研究(105650)
- 中国(65283)
- 学报(60784)
- 农(56336)
- 科学(53693)
- 管理(49312)
- 财(48350)
- 大学(45401)
- 学学(42934)
- 农业(38465)
- 教育(37354)
- 融(34842)
- 金融(34842)
- 技术(27559)
- 业经(24856)
- 财经(24762)
- 经济研究(24022)
- 经(21014)
- 业(19148)
- 问题(19064)
- 图书(17847)
- 科技(17783)
- 版(17512)
- 理论(17265)
- 技术经济(16155)
- 业大(15845)
- 实践(15777)
- 践(15777)
共检索到513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老年人 退休 评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虹 王波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本文根据标准消费人的方法测算出我国1995—2011年老年人消费总支出,选用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反映老年人消费需求,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拉动老年人消费的经济效益明显,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年人消费需求 基本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义南
2011年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退休职工的再就业率为4.6%(男4.27%,女4.54%)。Binary 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的养老金水平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负,降低了职工退休后的再就业比率。而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养老金水平超过某一拐点之后才会降低退休职工再就业。这是由于广东省养老金水平调整过快造成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健康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工龄的影响显著为负。职务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养老金 退休 再就业 低龄退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龚海娟 陈进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增速缓慢,为缓解老龄化危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的压力,延迟退休成为热门话题。学者们对此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促进年轻人就业,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阻碍年轻人就业。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老龄劳动力群体进一步细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参加养老保险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产生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来源于未参保老年人就业率的增加,而参保老年人就业率的增加对年轻人就业率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劳动力就业 养老保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龚海娟 陈进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增速缓慢,为缓解老龄化危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的压力,延迟退休成为热门话题。学者们对此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促进年轻人就业,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延迟退休会阻碍年轻人就业。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老龄劳动力群体进一步细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参加养老保险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老年人就业率对年轻人就业率产生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来源于未参保老年人就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劳动力就业 养老保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社会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信任感、健康水平和政治参与度来降低其相对剥夺感;异质性检验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男性、80岁以上和贫困线以下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更大。应建立基础养老金与居民消费指数的联动增长机制,倡导精准扶贫政策向农村老年人群体倾斜,并通过营造重视和关爱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氛围,来逐渐消除其相对剥夺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钱锡红 申曙光
在养老保险的研究中,参保人的满意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目前学术界很少从微观层面来探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参保人的角度对养老金满意度展开研究,并收集南方五省退休职工2 77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养老金满意度受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家庭财产的正向影响,而参保年限、支出状况与养老保险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退休前工资对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不大,但退休前任职级别却与养老保险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参保人的婚姻状况与配偶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对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启示,也可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养老金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珍 王亚柯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的收入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老年人总可支配收人水平显著提高,其中与2013年相比,2018年我国老年人来自个体工资性收入、家庭转移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其涨幅分别为288.6%、172.5%和50.9%;(2)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相比2013年,2018年老年人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幅增加,来自家庭转移性收入的比重略微增加且相对稳定,来自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但其仍是老年人收入的第一大来源;(3)与未参保老年人相比,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收入水平较高,尤其是参加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商业等其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但与2013年相比,2018年养老保险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保障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商业等其他养老保险对城镇老年人与老年女性收入的正向作用较大。据此,需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缩小各类型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充分发挥其养老保障功能。
关键词:
老年人收入 收入结构 养老保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谢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 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老年人退休 养老保险 老龄化 教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海珍 曹航玮
一般认为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明显的收入再分配,并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那么,在实施延迟退休之后,随着缴费期的延长,对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基于此,以《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首先测算当前退休年龄下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并比较不同的退休年龄以及预期寿命对延迟退休政策下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居民预期寿命达到一定年龄时,推迟退休年龄能优化再分配收入格局,且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给付压力;(2)由于延迟退休会缩短养老金的领取年数,如果预期寿命没有达到一定年龄,此时若一味过度推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保险成为居民的"负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宏艳 王强
企业年金在解决已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中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为企业解决已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能的选择,但并不意味企业必须用年金或用其他方式解决已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已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晓红
非正常“提前退休”会加重养老保险金的支出负担、加剧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侵害在职职工的权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1)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提前退休的政策 ,严禁搭车办理“提前退休” ;( 2 )逐步延长个人缴纳养老金时间 ,严格遵循法定退休年龄 ;( 3)社会保障制度要综合考虑 ,不能顾此失彼。
关键词:
“提前退休” 养老保险制度 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婧 粟芳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背景,针对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形式,构建了社会统筹部分的收支模型,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确实能立刻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但随着时间流逝,基金的缺口压力仍会再次出现并逐步提升。故延迟退休政策在长期内无法根本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只是推迟了养老金缺口的形成时间而已。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其他措施缓解基金压力。提高投资回报率能在短期内立刻产生效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伟 王文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体制性结构与劳动者退休决策异质性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预期寿命、养老保险降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体制外劳动者的老年劳动供给具有灵活性,降低养老保险费率能促使他们延迟退休,有利于提高社会老年劳动供给。如果体制内劳动者也能灵活选择老年劳动时间或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可以更多地增加社会老年劳动供给。预期寿命延长对社会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不确定,取决于缴费率的下调幅度。如果缴费率降至(12%,20%]区间内,预期寿命延长会引致社会老年劳动供给上升;而缴费率降至12%及以下,预期寿命与社会老年劳动供给之间呈倒U型关系,目前生存寿命已处于拐点的右边,这意味着养老保险降费存在政策目标上的"下限"。进一步地,本文证实了养老保险降费改革能否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和有效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双重目标,不仅取决于缴费率的下调幅度,而且依赖于退休年龄的调整。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政府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的联动调整机制,以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