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7)
2023(10198)
2022(8713)
2021(8189)
2020(7172)
2019(16416)
2018(16066)
2017(31978)
2016(16710)
2015(18791)
2014(18525)
2013(18031)
2012(16581)
2011(14585)
2010(14510)
2009(12967)
2008(12550)
2007(10703)
2006(9065)
2005(7469)
作者
(43360)
(36250)
(36245)
(34709)
(23440)
(17459)
(16677)
(14281)
(14035)
(12600)
(12476)
(12377)
(11516)
(11174)
(11084)
(11015)
(10776)
(10494)
(10488)
(10377)
(8924)
(8635)
(8542)
(8405)
(8348)
(8241)
(7891)
(7613)
(7219)
(6998)
学科
(72942)
经济(72754)
(51216)
管理(49254)
方法(42086)
(41601)
企业(41601)
数学(37446)
数学方法(37090)
(20335)
中国(19650)
(17555)
业经(14643)
(13552)
财务(13517)
财务管理(13488)
(13326)
企业财务(12902)
(12550)
银行(12543)
(12054)
贸易(12048)
(12031)
金融(12029)
(11853)
(11756)
理论(11637)
(11466)
农业(11431)
(11408)
机构
大学(231342)
学院(229426)
(100924)
经济(99247)
管理(97012)
理学(85089)
理学院(84352)
管理学(83038)
管理学院(82600)
研究(67347)
中国(55997)
(49121)
(45128)
财经(40157)
科学(37419)
(36889)
中心(33681)
经济学(32925)
(31665)
财经大学(30643)
业大(30595)
(30247)
(30060)
经济学院(30015)
北京(27563)
研究所(27425)
(26692)
师范(26421)
商学(26160)
商学院(25951)
基金
项目(161906)
科学(130830)
基金(123098)
研究(118825)
(105059)
国家(104165)
科学基金(92739)
社会(81328)
社会科(76272)
社会科学(76250)
基金项目(65048)
(60797)
自然(59392)
自然科(58145)
自然科学(58130)
自然科学基金(57142)
教育(55650)
(51301)
资助(51106)
编号(46472)
(37934)
成果(36434)
重点(35545)
国家社会(34286)
教育部(33959)
(33943)
人文(33101)
(32960)
大学(31769)
科研(31750)
期刊
(96732)
经济(96732)
研究(66555)
(38469)
中国(36526)
管理(33914)
学报(30314)
科学(30098)
(26388)
金融(26388)
(25805)
大学(25319)
学学(24247)
财经(20397)
技术(19655)
教育(18148)
农业(17303)
(17300)
经济研究(16552)
业经(14739)
问题(13133)
统计(12580)
理论(11555)
(11331)
技术经济(11088)
(10444)
财会(10416)
实践(10329)
(10329)
决策(10285)
共检索到319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昂  申曙光  
随着我国预期寿命的增加与社会养老保险金负担的上升,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而作为重要的家庭决策,退休行为如何受到养老保险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中老年劳动者实际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各类家庭异质性因素之后,养老保险对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同时显著降低了延迟退休概率。本文以代际居住情况衡量家庭养老行为,发现对于家庭养老影响较强的样本而言,养老保险的退休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反之,如果劳动者选择不与子女共同居住,养老保险就可能显著地影响其实际退休行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昂  申曙光  
随着我国预期寿命的增加与社会养老保险金负担的上升,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而作为重要的家庭决策,退休行为如何受到养老保险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中老年劳动者实际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各类家庭异质性因素之后,养老保险对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同时显著降低了延迟退休概率。本文以代际居住情况衡量家庭养老行为,发现对于家庭养老影响较强的样本而言,养老保险的退休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反之,如果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志伟  黄健元  王欢  
延迟退休年龄是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样本,根据人群身份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分为企业男职工、男性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女工人、企业女干部、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五类,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对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推迟基金缺口来临时间、缩小缺口规模;不同人群对弥补总体基金缺口的贡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企业女工人的贡献度最高,灵活就业人员最低。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可将延迟退休年龄作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赢得时间;要为女性尤其是企业女工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其合法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雷   刘黎明   张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采用人口精算方法,预测未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分布情况。同时,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与计发原则,建立收支模型,对不同退休年龄和不同年份条件下的缴费收入与支出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产生的支出减少效应要强于收入增加效应。此外,若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则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男女账户的收支差额将推迟10年才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在现有退休政策条件下,延迟男性退休年龄要比延迟女性退休年龄更为可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刚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在参保率、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基础数据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退休年龄,预测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趋势,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采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加强基金扩面征缴等"组合拳",配合发挥延迟退休政策的功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阳义南  谢予昭  
目前中国民众担心推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失业率,但该观点缺乏相应的经验证据。文章通过对27个OECD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当21个国家的退休年龄延迟时,有11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更低了,只有5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上升了。在4个退休年龄一直下降的国家中,3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没有明显变化,而有1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更高了。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男职工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推迟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会降低青年失业率;女职工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推迟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会增加青年失业率。分组回归与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总之,更多的经验证据表明,推迟退休总体上降低了青年失业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彦  杨再贵  王斌  
本文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运用OLG模型全面评估降低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估计中国不同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不同就业人口增长率下的最优退休年龄。结果显示:降低企业缴费率比降低个人缴费率更具有优势;延迟退休政策需要结合降低缴费率的政策共同实施;就业人口增长率上升会提高最优退休年龄。因此,在制定退休年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缴费率水平和就业人口增长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彦  杨再贵  王斌  
本文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运用OLG模型全面评估降低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带来的经济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估计中国不同养老保险缴费率和不同就业人口增长率下的最优退休年龄。结果显示:降低企业缴费率比降低个人缴费率更具有优势;延迟退休政策需要结合降低缴费率的政策共同实施;就业人口增长率上升会提高最优退休年龄。因此,在制定退休年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缴费率水平和就业人口增长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万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文章通过连续时间养老金收支模型分析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的效应,即缴费年限效应、领取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改革的最终效果是上述四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前两种效应占据主导;长期看,后两种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效果和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改革速度以及未来参保人口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改革过程还是从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看,延迟退休年龄都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延迟退休年龄必将减轻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负担的传统说法并不全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相敏  
实行了近50年的男女差别退休年龄政策给城镇女职工带来的权益损失、尤其是养老金方面的损失已经越来越明显。为此,文章通过建立模型,测算出了差别退休年龄所导致的城镇女职工与男职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增文  
自1950年以来,中国法定退休年龄与最优退休年龄短期内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致使法定退休年龄远低于最优退休年龄。所建模型揭示出人口死亡概率与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经济规律。通过对城镇职工的年龄预测及对其赡养率和缴费率的敏感性分析,认为解决目前财政压力的关键是适当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大松  仙蜜花  
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给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造成威胁,延长退休年龄是缓解基金支付压力的可行措施之一。构建人口预测模型和养老金收支平衡模型,设计11种退休年龄方案并测算不同方案对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测算结果发现:延长退休年龄能够延迟养老金出现缺口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金的偿付能力。提出延长男女退休年龄至65岁,重视弹性退休并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洪  曾益  
文章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影响日益凸显的现实背景,运用系统精算模型对四种情况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动态模拟,以重点观察延迟退休年龄与调整生育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以及降低缴费率的可能性。研究显示:(1)在不实施任何改革方案的情况下,大约30年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亏损,面临支付危机;(2)而适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引入"单独二孩"等生育政策调整,则可以消化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为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改革提供基础;(3)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缴费率显著降低,基金收支仍能保持略有盈余的状态,从而减轻企业和职工的缴费负担,为进一步扩大覆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