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9)
- 2023(8428)
- 2022(7198)
- 2021(6814)
- 2020(5492)
- 2019(12335)
- 2018(12060)
- 2017(24078)
- 2016(12455)
- 2015(13841)
- 2014(13291)
- 2013(12725)
- 2012(10935)
- 2011(9706)
- 2010(9558)
- 2009(9199)
- 2008(8673)
- 2007(7952)
- 2006(7113)
- 2005(6187)
- 学科
- 济(51300)
- 经济(51140)
- 管理(36844)
- 业(36806)
- 企(31477)
- 企业(31477)
- 方法(23505)
- 数学(18810)
- 数学方法(18673)
- 中国(16580)
- 农(15433)
- 财(13964)
- 业经(13093)
- 理论(10578)
- 贸(10075)
- 贸易(10070)
- 农业(9976)
- 制(9858)
- 易(9742)
- 地方(9108)
- 务(8976)
- 财务(8959)
- 财务管理(8950)
- 和(8847)
- 企业财务(8573)
- 融(8504)
- 金融(8501)
- 学(8443)
- 银(8186)
- 银行(8178)
- 机构
- 学院(171488)
- 大学(170682)
- 济(73552)
- 经济(72138)
- 管理(69144)
- 理学(60071)
- 理学院(59483)
- 管理学(58522)
- 管理学院(58202)
- 研究(52362)
- 中国(41150)
- 财(35417)
- 京(33483)
- 财经(28888)
- 科学(28360)
- 经(26360)
- 中心(24641)
- 江(24609)
- 所(24211)
- 经济学(23784)
- 范(22465)
- 师范(22312)
- 财经大学(21751)
- 研究所(21514)
- 农(21442)
- 经济学院(21374)
- 业大(20741)
- 北京(20658)
- 州(19754)
- 商学(19259)
- 基金
- 项目(113931)
- 科学(92720)
- 研究(86321)
- 基金(86000)
- 家(72928)
- 国家(72311)
- 科学基金(64394)
- 社会(60196)
- 社会科(56045)
- 社会科学(56031)
- 基金项目(45278)
- 省(43130)
- 教育(40409)
- 自然(39825)
- 自然科(39037)
- 自然科学(39029)
- 自然科学基金(38370)
- 划(35939)
- 编号(35280)
- 资助(34254)
- 成果(28306)
- 部(25863)
- 重点(24785)
- 国家社会(24778)
- 创(24294)
- 发(23726)
- 人文(23566)
- 教育部(23528)
- 课题(23129)
- 制(22481)
共检索到251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乔晶
本文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出发,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镇不同性别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同时,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得出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对于男性和女性工资差距影响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关系网络会影响到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更善于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更高的收入。
关键词:
社会关系网络 性别歧视 工资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凌先勇 彭珏 张明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年的数据,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引起的户籍歧视对劳动力工资的户籍差异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工利用社会关系网络通过扭曲市场规则能够形成行业壁垒和回报率偏差,大约12.18%的户籍工资差异是社会关系网络所引起的户籍歧视引起的。此外还发现,劳动力工资的户籍差异主要还是由于特征差异引起的,特别是不同户籍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大约52.70%的户籍工资差异是由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引起的。
关键词:
社会关系网络 户籍歧视 工资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因其社会性与制度性因素至少被分割成主要和次要两个层次,较之主要市场,次要市场的就业条件差、待遇低和发展机会少。女性劳动者因其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往往被排斥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且频遭歧视。社会性别排斥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借口",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又强化了社会性别的排斥程度,如果没有相关的约束,这个恶性循环机制难以规避。正如商品和资本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中,一方改进的代价是另一方的受损,无论如何效率和福利都没有实现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必要。本文深刻剖析社会排斥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及危害,为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研究的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茵
贸易自由化既可缩小也可扩大性别工资差。绝大多数实证研究,例如Oosdendorp(2004),都采用的是较宏观的行业加总数据,并着重于职业性别工资差。然而,行业加总的职业工资不能控制教育水平和经验变量,因此很难判断性别工资差的变化到底来自个人特征因素还是贸易自由化。文章运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微观数据,运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的方法,在消除了不随时间改变的固定效应和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冲击的基础上,检验了1988年到1995年中国第一次贸易自由化兴起时期,贸易开放度的变化对不同教育水平的性别工资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一时期贸易开放度和性别工资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来源于进口...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性别工资差 教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对生产率相同的两性劳动者不公正或有差别地对待,或对生产率不同的两性劳动者以相同的对待,均被称为性别歧视。这种行为本身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一般归为社会学范畴,经济分析的主流很少关注这个问题。但是,非直接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在两性就业、工资、职业安排、劳动保障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差别。然而,以经济学的逻辑,不同性别的报酬或职业差异本身并不能作为歧视的充分证明,因为,教育水平、年龄、工作经验和工时数量等很多因素都决定生产率的特征,甚至这种差异还可能来自两性对从事市场或家务劳动的不同选择。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正的或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理性地认识性别歧视和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女性劳动者对提高自己禀赋资源以获得更高产生率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劳动生产率 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经济学已经无法再回避来自于其他学科的诘问了,作为人类思考的一种方式,社会科学在各个学科的对话与融合中发展将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社》文(桂勇等,2002)将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概念运用于研究下岗职工的搜寻工作行为(job search),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显洲
本文关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性及其来源,通过Heckman两步法和Appleton分解,我们发现:男性的小时工资率比女性高出13.56%,在控制了选择偏差之后,这一比例上升为20.43%;由于女性劳动者占优的个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性别工资差异,男女工资差异的绝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构成的;在不考虑就业概率的情况下,工资差异主要来源于女性劳动者在经验、婚姻状况、所有制性质和健康状况方面较低的收益率;在考虑到选择偏差和就业概率后,工资差异则主要来自于就业歧视。这意味着要减少并消除性别歧视,应当从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开始,并把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十分重要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Appleton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 周莹
文章通过采用伯格曼CES生产函数并结合我国经济数据测量出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系数。证明了在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下,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采用蛛网模型对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指出该问题极大的影响到女性劳动力在市场中的总体福利水平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性别歧视 歧视系数 蛛网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显洲
从工资分布的低端到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呈无规律波动;女性劳动者在禀赋上没有明显优势;性别歧视在工资分布的各个分位上一直存在,且在大多数分位上,对工资差异的贡献都超出了禀赋贡献并构成了工资差异的绝大部分;对女性的歧视主要来源于经验、教育、健康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这4个人力资本变量,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这两个结构性变量则发挥了"逆歧视"的作用,在工资分布的高端,这种"歧视"和"逆歧视"的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工资差异 性别歧视 分位数回归 MM分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婧芳
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除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政策痕迹。本文综述了不同政策背景和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歧视,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政策起源及其演变;二是不同背景下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三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乡城移民 劳动力市场歧视 工资 就业隔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本文以劳动力市场城乡歧视为对象,分析其背后原因及其在效益与公平、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工业化以及计划生育上产生的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颜色
本文在存在性别歧视的劳动力市场中研究了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分析表明,这两种政策都不是帕累托改进的政策,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效应介于自由市场和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之间,缓解了后者对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女性工人的不平衡影响。结合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仅要求同工同酬只能改善38.7%的女性工人福利,而要求同工同酬和保障就业平等的政策组合的负面影响较小。因此,为保证女性工人权益,这两种政策必须同时到位。特别是在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替代弹性较高或市场利率较低时,仅要求同工同酬政策的负面影响较大,此时如果不能同时保障就业平等,那么自由市场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关键词:
性别差距 性别歧视 同工同酬 就业平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世伟 郭凤鸣
文章依据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微观数据,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工资方程进行分位数回归,并对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性别工资差异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资分布的所有分位数上,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底部,性别工资差异一部分是由个人特征差异造成的,一部分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在工资分布的中部以上,性别工资差异完全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随着分位数的提高,性别工资差异不断缩小,但性别工资歧视程度却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在提升低收入女性人力资本的同时,应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工资制度以逐渐消除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工资 工资分布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魏巍 杨河清
在中国,消除劳动市场性别歧视一直是政府和社会的导向,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女性劳动者劳动参与率低,薪酬明显低于男性;职业发展和培训晋升的机会远低于男性;纵向和横向的劳动时间远低于男性。政府干预与工会组织作为影响消除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作用的两个重要指标,面对市场本身运行的待完善性,有必要用国家公共资源和手段进行调节干预。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工会组织 政府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