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8)
2023(5140)
2022(4152)
2021(3975)
2020(3237)
2019(7234)
2018(7411)
2017(14694)
2016(7952)
2015(8701)
2014(8631)
2013(8809)
2012(8035)
2011(7384)
2010(7475)
2009(6983)
2008(6911)
2007(6468)
2006(5926)
2005(5044)
作者
(21401)
(18777)
(18308)
(17296)
(11253)
(9052)
(8163)
(7358)
(7054)
(6385)
(6328)
(5939)
(5718)
(5703)
(5475)
(5456)
(5316)
(5311)
(5122)
(5079)
(4712)
(4634)
(4502)
(4458)
(4264)
(4155)
(4146)
(3892)
(3779)
(3758)
学科
(44000)
(39197)
经济(39055)
(31875)
农业(29202)
管理(16839)
业经(15508)
方法(13794)
(13318)
企业(13318)
数学(10598)
数学方法(10552)
中国(10361)
农业经济(9836)
(8905)
农村(8901)
地方(8282)
(8270)
(8205)
(7523)
劳动(7522)
发展(7195)
(7188)
(7056)
土地(6958)
收入(6858)
(6671)
(6450)
贸易(6448)
人口(6447)
机构
学院(114579)
大学(109228)
(51473)
经济(50582)
管理(46001)
(41375)
理学(40603)
理学院(40219)
管理学(39636)
管理学院(39448)
研究(38073)
农业(31128)
中国(30546)
业大(24197)
科学(22363)
(21690)
(20446)
(19160)
农业大学(18944)
中心(18625)
(17930)
研究所(17177)
经济管理(16226)
财经(16145)
(15044)
师范(14975)
(14853)
(14734)
经济学(14291)
(14068)
基金
项目(76141)
科学(60880)
研究(59482)
基金(55542)
(47353)
国家(46761)
社会(41200)
科学基金(40460)
社会科(37440)
社会科学(37428)
(31204)
基金项目(30141)
编号(26096)
(25937)
教育(25623)
(24325)
自然(23794)
自然科(23246)
自然科学(23242)
自然科学基金(22865)
资助(20903)
成果(20276)
(17723)
(17620)
(16642)
国家社会(16396)
课题(16276)
重点(16256)
(15949)
(15931)
期刊
(65378)
经济(65378)
(48595)
农业(32891)
研究(31018)
中国(27205)
业经(18138)
学报(17676)
科学(17540)
大学(14782)
(14681)
学学(14280)
(13875)
农业经济(13160)
农村(12859)
(12859)
(12494)
金融(12494)
管理(12254)
教育(10846)
问题(9938)
世界(8771)
农村经济(8612)
技术(8499)
(8061)
经济问题(7899)
财经(7775)
社会(7691)
经济研究(7416)
社会科(6845)
共检索到174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张玲  周先波  
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招聘理论模型,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厂商通过推荐方式招聘员工能减少信息缺失,使厂商和劳动者都获得额外收益;随着劳动者关系网的扩大,第二期劳动者的聘约工资增加,但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此外,农民工关系网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工资。本文采用RUMi C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的规模和质量角度检验理论结论,结果支持关于社会关系网和聘约工资倒U关系的论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张玲  周先波  
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招聘理论模型,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厂商通过推荐方式招聘员工能减少信息缺失,使厂商和劳动者都获得额外收益;随着劳动者关系网的扩大,第二期劳动者的聘约工资增加,但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此外,农民工关系网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工资。本文采用RUMi C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的规模和质量角度检验理论结论,结果支持关于社会关系网和聘约工资倒U关系的论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张呈磊  周先波  
基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社会关系网以及朋友圈对其工资的影响。在研究农民工社会关系网对其工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探讨朋友圈中的教育网差效应和职业网差效应对其工资的影响机理和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看,农民工个人社会网络对其工资有正向影响;农民工最好朋友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更进一步,朋友圈内教育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该朋友的社会距离有关,社会距离越近,此种效应相对越大;而职业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朋友的社会距离关系不大。在排除自选择因素以及考虑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工资与教育网差及职业网差的联立关系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海兵  
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刘易斯拐点为劳动市场求职者工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本研究从"技能资本—社会关系"替代视角,基于工资议价理论,借助"议价"干预途径,运用干预效应模型对兰州市923名农民工工资增长的议价效应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技能资本和社会关系作为分别表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议价能力的指标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工月工资水平;(2)技能资本和社会关系借助议价干预渠道在农民工工资增长作用之中并无相对重要性之分,而是倾向于一种替代关系;(3)技能资本和社会关系与农民工工资增长具有一定的时间关联特性,其中技能资本的平均工资增长效应与农民工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30~45岁之间技能资本的增收效应达到峰值,而社会关系的平均工资增长效应与农民工年龄之间则表现正U型关系,30岁以下或45岁以上的农民工的社会关系增收效应相对较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卓玛草  孔祥利  
笔者利用2015年对农民工进行的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民工求职是否使用社会关系及所使用关系的效力,系统验证了关系强度、"关系人"以及关系资源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近83%的农民工依靠社会关系网络实现流动与就业;无论利用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对其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亲朋及老乡"关系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民工收入的真正原因是农民工可以从其中获取不同性质的资源,包括信息和人情;关系资源的不同收入效应决定了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及结果。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农民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就业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涂锦  吴亦诚  
农民工作业行为一直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农民工的作业行为是在边学边干中形成的,是典型的自组织结果。通过对工程项目320个农民工个体的调查我们发现:工程项目农民工的社会关系对农民工的作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以农民工主观感受为中介变量传导的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德松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考察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而言,具有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不仅在于非农工作自身的集体化作业性质相对于分散的农业生产具有更广泛的人际接触机会,而且非农工作经历调整和改变了个体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态度和能力。采用最新发展的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发现,非农工作经历对于形成农民间社会关系网络差距具有重要影响,贡献率可达8.67%,仅次于党员身份、教育程度以及性格因素位列第4。这一结果表明,在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一凡  冯长春  
以北京市海淀区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情况。从网络规模、种类、强度、影响等方面对500余位进城农民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了网络在农民工寻找住房、就业、社会融入等过程中的运作机制和效用。研究发现:农民工来京后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均有扩大;不同种类的网络对农民工的帮助程度不同;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工的居住、就业及在城市中的归属感有紧密联系;良好的城市社会互动是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社会关系成员之间的亲近和信任所产生出的聚合力是社会关系网络发挥作用的基础。不同强度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发挥的积极影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这...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凤水  慕良泽  
本文在个案访谈所形成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作用。在以生存为特征的低层次阶段,牢牢依靠强关系,行动具有情感理性的意涵;在以发展为特征的高层次阶段,更多依靠弱关系并运用策略选择性地使之向强关系转化,工具理性在此行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珊  李晓峰  
为探寻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平衡工资差距的途径,本研究基于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2017年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估计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并利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工资水平,对高工资农民工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分不同地区来看,相比于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对工资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社会资本在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同时,拉大了农民工工资差距,加剧了农民工内部工资不平等。因此,要吸引农民工加入行业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资本水平;同时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其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还要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就业信息传播顺畅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晓涛  石金涛  郑兴山  
构建高质量的社会网络对于提高个人或组织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三个重要的社会网络理论,然后提出了改善员工社会网络质量的四类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本文利用农民工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多数儿童留守而少数儿童流动的原因。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在外收入能力和照料能力是限制儿童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从事自营业务、能否获得社会保险以及是否有非就业的成年人陪同。制度因素呈现了一定影响,包括高考制度限制引起初中阶段流动儿童大幅度减少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险有利于儿童流动。结论是通过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健全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外收入能力和照料能力,从而有利于儿童流动和完整家庭迁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董向荣  
与中国类似,韩国也是人多地少、重视教育、重视家庭,也经历了三十多年连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不同的是,韩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比较顺畅地融入了城市,社会分配处于比较均等的状态。韩国的经验至少有四:第一,在经济快速增长之前,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被均分,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富;第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新移民;第三,被抚养人口同步迁移至城市,在大约一代人的时间里解决城市化问题;第四,城市户均居住面积较小,但力求居者有其屋。最终,新移民形成了新的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子江  
本文从对异构性社会关系网进行分析中发现了其专有性资产属性,在分布式多代理人系统框架内构造了社会关系网的交易费用模型。通讯成本是基本的交易费用构成。运用这一模型对私营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私营企业主具有利用社会关系网的偏好,动用较多的企业资源开发社会关系网络,导致庞大的交易费用支出,是企业的生命周期缩短的关键性成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陆文聪  谢昌财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根据准实验研究设计原理将初次外出的新农民工按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与信息网络差异分为7个不同情境的处理组与对照组,运用熵均衡处理方法估算组间收入差异,以分析社会网络对初次外出新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戚关系对新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强于熟人关系,但老乡信息网络比血缘信息网络更利于新农民工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既有亲戚关系又有老乡信息网络的新农民工的平均收入比其他新农民工高50%以上。新农民工在初次务工城市通过强关系的人情资源与老乡网络的信息渠道实现就业是成本低、效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