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2)
2023(5002)
2022(4196)
2021(3913)
2020(3150)
2019(6712)
2018(6448)
2017(11141)
2016(5820)
2015(6351)
2014(5868)
2013(5417)
2012(5066)
2011(4578)
2010(4788)
2009(4069)
2008(4193)
2007(3905)
2006(3643)
2005(3083)
作者
(15849)
(13339)
(13280)
(12660)
(8603)
(6535)
(6024)
(5167)
(5036)
(4677)
(4643)
(4640)
(4360)
(4258)
(4163)
(3983)
(3956)
(3842)
(3812)
(3798)
(3311)
(3219)
(3217)
(3187)
(3017)
(2981)
(2928)
(2768)
(2706)
(2641)
学科
(20690)
经济(20541)
(15563)
管理(14937)
(14347)
企业(14347)
(7965)
方法(7939)
中国(7600)
业经(7169)
(6175)
(6146)
(6016)
理论(5707)
(5209)
数学(4553)
农业(4535)
数学方法(4499)
社会(4168)
教育(3980)
(3859)
企业经济(3780)
工作(3662)
(3575)
(3532)
(3496)
财务(3492)
财务管理(3487)
经济理论(3471)
(3413)
机构
大学(81361)
学院(79452)
研究(30442)
(29951)
管理(29543)
经济(29273)
理学(25337)
理学院(24982)
管理学(24538)
管理学院(24377)
中国(22040)
科学(18137)
(17204)
(16011)
(14685)
中心(13946)
研究所(13414)
(12673)
师范(12591)
财经(12533)
(12316)
(11976)
(11460)
(11303)
北京(10872)
师范大学(10550)
业大(10473)
财经大学(9432)
农业(9277)
经济学(9160)
基金
项目(55859)
科学(45073)
研究(42303)
基金(41712)
(37845)
国家(37042)
科学基金(31031)
社会(29706)
社会科(26733)
社会科学(26718)
基金项目(21868)
(20369)
教育(19243)
自然(18718)
自然科(18263)
自然科学(18259)
(18105)
自然科学基金(17950)
编号(16915)
资助(15206)
成果(14979)
重点(13264)
(12838)
国家社会(12288)
(11701)
课题(11655)
(11457)
(11272)
(11154)
教育部(11153)
期刊
(36645)
经济(36645)
研究(25205)
中国(17966)
学报(13985)
科学(13752)
(12424)
(12157)
教育(11483)
大学(11089)
管理(10995)
学学(10343)
农业(8224)
财经(6414)
(5553)
(5537)
金融(5537)
经济研究(5519)
业经(5376)
(5123)
技术(4829)
社会(4743)
问题(4389)
(4297)
图书(4223)
世界(4177)
科技(4021)
资源(3982)
社会科(3757)
社会科学(3757)
共检索到122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军  王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支撑。将社会公正融入国家治理的理念体系与制度供给之中,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必然抉择。社会公正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特征,构成国家治理的价值旨趣与实践指向。社会公正内蕴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效能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效能,对于塑造国家治理的牵引机制并推动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摆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牵绊",推动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进路在于:从统摄的、单向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公正导向的国家治理。对此,必须在政治支撑、经济依托与文化支撑等层面构建社会公正导向下的国家治理,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构建分配正义旨向的新时代国家治理以及培植社会公正理念的文化土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钰   巴雪真   陈萌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和回应了新时代粮食安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阐释新时代粮食安全总目标、总要求、总任务、总方针、总路径的基础上,揭示其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沿着“产品-商品-特殊商品”的理论逻辑,明晰粮食的属性和战略价值;回顾“地方分化-资源匹配-治理转变”的历史逻辑,厘清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建立轨迹;围绕“工业化技术化之路、要素集聚之路、县域之路、产业之路、保障之路”的实践逻辑,明确维护粮食安全的发展路径。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之路,应坚持主体论、“两藏”论和自主论,从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方面发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我国大学治理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学校领导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领导体制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术管理实行学术委员会制度,民主管理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大学治理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党委领导,决策及时;校长负责,执行有力;层级清晰,实施高效;权力制衡,责任明晰。但也存在决策主体单一,利益主体参与不够;制度建设滞后,学术权力行使低效;科层权力偏大,民主权力不彰等不足。新时代我国大学治理应当重点从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制度自觉;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完善治理结构,优化治理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俊  
国家治理观的主旨在于回应三个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目的是为了谁,应以谁为中心?国家治理的标杆是什么,目标指向何在?权力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依托,它是一柄双刃剑,国家治理应如何实现公权的有效约束?文章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治理观对这三个问题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也就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治理指向观,以实现有效约束为前提的公权监督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春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审议通过的首个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新要求。《意见》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标志着预算绩效管理从探索试点阶段向全面实施阶段的转变。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于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好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裕晨  邱均平  赵腾  
[目的/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及特征是一个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其立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为各省市自治区了解自身研究优势及差距,加强本区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对2009—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数量特征、学科分布、机构分布、研究特色与研究趋势分析。[结果/结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数量特征、优势学科、机构归属上都呈现出典型的二八律分布,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广东等少数省市不但在立项数量上遥遥领先,在学科竞争力上同样优势明显。高校系统承担了八成以上的立项研究。各省区展现出与其区位、经济、历史、文化相对应的研究特色,并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方法"为新时代的研究趋势。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金龙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民营企业家的市场地位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市场地位的民营企业家更倾向于与企业家和专业技术群体互动,形成了社会空间中的比较优势。同时,市场地位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民营企业家市场地位从低到高的连续变化中,中间层级的民营企业家拥有更为多样化的社会资本结构,而高层级的民营企业家则趋向于拥有更为专门化的社会资本。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社会资本在不同市场地位民营企业家中的分化现象,也提示我们关注社会资本在社会圈子封闭化中的作用,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德林  阚爽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增设中央审计委员化、优化审计署职能等,意味着中国审计事业将履行新使命,进入新时代,对国家审计人才需求也将在不断演进过程中。本文利用近六年的公务员招考职位信息,从招考人数、专业、学历、能力等方面分析国家审计人才需求变化与特征,提出新时代开展审计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培养国家审计人才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虹潘  刘姝伶  
国家级战略平台是对各种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功能平台的统称。研究认为,战略平台是一类聚焦于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政策工具,在调控对象上具有将重点领域与特定区域"条块结合"的特点;在政策目标实现路径上采用间接干预以减少对市场作用的"挤出效应",如基于"或有收益"的预期来引导发展方向,通过先行先试来培育新发展动能等。战略平台的前述政策工具特征使其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政策的独特优势,借此进行政策工具创新可以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战略平台也有不足之处,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其自身功能类型与区域布局设置,并与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其他长期发展政策、各种战术功能平台形成配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治理方面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中国政治制度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具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余艳清  
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其规制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实课题,推动民间金融规制朝向金融治理现代化转型正当其时。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民间金融规制应该秉持权利本位和风险控制的二元立场,并通过规制理念、规制体系、规制工具的法治化来实现。反观当前的规制实践,由于"金融抑制"的传统影响,民间金融规制依赖于司法规范和地方性规范,司法主导模式突出,规制效果不理想。未来的民间金融规制应该致力于规制理念的革新、规制体系的完善以及规制工具的法治化转型。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永刚  侯红霞  
“国家在场”既是边疆治理的基础,也是维护、彰显边疆的国家属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的治理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边疆治理的文化视角与“臣民-文化治理”下中华文化支撑着边疆的“国家在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在以统一国民身份体系为国家治理依托的同时,辅之以边民的“民族”身份实施差别治理以加快边疆发展,边疆的国家在场以制度、族际、发展的方式予以体现。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发展理念和边疆社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以边民的国民身份为基础的区域治理,凸显了边疆治理的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属性和整体国民内涵。面对“两个大变局”的当下,以边疆治理现代化为取向、以铸牢边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保障边民的合法权益为基础,通过各族人民共建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新时代边疆治理“国家在场”的新意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峰  
本文立足国家治理,以法律、经济、管理三个学科为视角,立体透视我国税收改革,提出建立税收秩序、税基因等概念及其话语体系,并基于秩序理论探析税收秩序的生成及其重塑国家治理的基因性作用。在讨论税收秩序与其他秩序之间的动态平衡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依次从价值目标、税权管理、税收政策、数据法治四个层面,把握动态优化路径,实现静态理想模式,构建新时代税收秩序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金明  黄永斌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公正观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开展社会主义公正观教育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整课程设置,变革授课方式,更新教育形式,搭建教育阵地,创新传播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