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4)
- 2023(10666)
- 2022(8743)
- 2021(8163)
- 2020(6536)
- 2019(14577)
- 2018(14145)
- 2017(26419)
- 2016(14037)
- 2015(15234)
- 2014(15187)
- 2013(14700)
- 2012(13275)
- 2011(11570)
- 2010(11695)
- 2009(11204)
- 2008(11205)
- 2007(10278)
- 2006(9008)
- 2005(7913)
- 学科
- 管理(56652)
- 业(51163)
- 济(48698)
- 经济(48533)
- 企(47188)
- 企业(47188)
- 财(29752)
- 方法(18470)
- 制(17700)
- 中国(17431)
- 技术(16193)
- 业经(15738)
- 农(14973)
- 务(14839)
- 财务(14814)
- 财务管理(14766)
- 企业财务(14118)
- 财政(13714)
- 数学(13643)
- 数学方法(13464)
- 技术管理(12229)
- 体(12096)
- 理论(11263)
- 政(10952)
- 体制(10370)
- 银(10284)
- 银行(10277)
- 地方(10076)
- 策(9697)
- 行(9681)
- 机构
- 学院(190718)
- 大学(189531)
- 济(78600)
- 经济(76960)
- 管理(75936)
- 理学(65195)
- 理学院(64547)
- 管理学(63737)
- 管理学院(63344)
- 研究(60390)
- 财(48918)
- 中国(47049)
- 京(38209)
- 财经(34312)
- 科学(33317)
- 经(30882)
- 江(30333)
- 所(28313)
- 中心(27909)
- 财经大学(25107)
- 研究所(24616)
- 经济学(24261)
- 北京(23859)
- 范(23607)
- 师范(23425)
- 州(23152)
- 农(23056)
- 业大(22849)
- 院(22416)
- 经济学院(21612)
- 基金
- 项目(125419)
- 科学(101666)
- 研究(98270)
- 基金(91492)
- 家(77393)
- 国家(76668)
- 科学基金(67912)
- 社会(66380)
- 社会科(61945)
- 社会科学(61926)
- 省(50341)
- 基金项目(48271)
- 教育(45772)
- 划(41172)
- 自然(40530)
- 自然科(39629)
- 自然科学(39622)
- 编号(39155)
- 自然科学基金(38972)
- 资助(34559)
- 成果(33349)
- 创(32500)
- 制(31198)
- 创新(29316)
- 课题(28345)
- 部(28291)
- 重点(28261)
- 国家社会(27181)
- 发(26581)
- 性(25996)
共检索到30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洪友
建立有助于改善社会公平的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应着力于财政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转换,重点解决"两个归宿不公"问题。一、解决税收负担归宿不公的制度路径。首先,实时调整税收功能。1994年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是以提高"两个比重"为核心目标设计的,在实施中,出现了在GDP连年高速增长的同时,税收收入又连年大幅超GDP增长的现象,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从社会公平角度看,中国财政制度的主要缺陷是税收负担归宿不公以及税收受益归宿不公,与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把改善社会公平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着力点,重点研究解决"两个归宿不公"问题:在税收负担归宿层面,主要是解决实际税收负担分配不公问题;在税收受益层面,主要是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问题。
关键词:
社会公平 税收负担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史云峰 许艳丽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我国政府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推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然而 ,由于新供给制度的路径受初始制度安排的影响 ,制度变迁显示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如何退出这种非绩效的封闭状态 ,是建立现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关键
关键词:
义务教育财政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石化龙 王文涛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列为2020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之一。公共服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怎样从众多的政府服务中界定并区分出基本的公共服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姚涛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房产税具有累进性。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房产税改革可以有效改善分配领域中的不公平状况。获取财政收入与调控房屋价格不适宜作为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标。调节贫富差距应该作为房产税制度设计的最重要目标,其他两个目标处于次要地位。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一是将农村地区纳入征税范围;二是设立差别税率;三是免征额为当地上两年平均房价与每人35平方米的乘积金额;四是优先将房产税收入用于保障房建设。
关键词:
房产税改革 财富公平分配 制度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克清
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在逻辑起点上必须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服务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定位,必须服务于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从操作层面上,需要完善立法,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税收制度,有效发挥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作用;稳定税负,释放企业和居民活力;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透明度;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
现代财政制度 国家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强
(一)总体架构1.结合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稳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中实现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均匀地分摊改革的交易成本,化解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加快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历次财政制度设计均是由中央主导的,如果没有中央的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推动,改革势必难以协调推进。顶层设计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加快建立现代制度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许安拓
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第一次提出了要构架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本文从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目标、主体关系及实现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现代财政制度"的认识,并提出了构建现代财政制度要坚持稳步推进、有效约束的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1.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制定财政基本法及相关法律,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一是要制定财政基本法,明确财政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既要强调政府依然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服务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纳税人及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最后本文认为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克清 马骁
现代国家治理要求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及政府间的关系,其对法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正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目标,二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但我国的财政实践与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共同价值追求尚有较大距离,故而亟需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德万
湖北省2004年开始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实证分析表明,这一改革举措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对深化改革的路径思考表明,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目标,必须理顺事权财权关系,合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着重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江波
本文通过剖析山东省银团贷款组织成功与失败的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银团贷款成功需要必备的三个条件;目标市场不确定性强;银行业市场的低垄断性;以及多次重复博弈回合。得出了省以下银团贷款目标市场存在于县域民营企业,同时银团贷款也是支持民营企业最有效方式的结论。
关键词:
银团贷款 目标市场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保安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创新,让节能减排成为企业、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变"要我节能减排"为"我要节能减排",以新的机制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并逐步促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引导经济真正走上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本刊为此组织了数篇文章,既有理论探讨,也有经验介绍,在本期和近期陆续刊出,敬请读者垂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