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2)
2023(10444)
2022(8633)
2021(8142)
2020(6461)
2019(14643)
2018(14695)
2017(26959)
2016(14962)
2015(17052)
2014(17527)
2013(16679)
2012(15499)
2011(13922)
2010(14124)
2009(12823)
2008(12646)
2007(11760)
2006(10546)
2005(9174)
作者
(42317)
(35100)
(34661)
(33339)
(22266)
(16813)
(16016)
(13603)
(13512)
(12942)
(11943)
(11836)
(11580)
(10905)
(10855)
(10715)
(10535)
(10170)
(10142)
(10107)
(8831)
(8561)
(8478)
(8283)
(8180)
(8022)
(7773)
(7682)
(7189)
(7168)
学科
(53141)
经济(52976)
管理(39052)
(31018)
(25509)
企业(25509)
中国(21410)
(18837)
地方(16827)
方法(16247)
业经(15179)
理论(14503)
(13540)
(13488)
(12858)
农业(12206)
(11111)
数学(11013)
教育(10815)
数学方法(10815)
(10016)
银行(9991)
(9526)
(9514)
环境(8905)
(8824)
金融(8816)
(8349)
教学(8325)
城市(7648)
机构
学院(200927)
大学(197780)
研究(69918)
管理(69293)
(68847)
经济(66543)
理学(57048)
理学院(56193)
管理学(55033)
管理学院(54617)
中国(54387)
(44777)
科学(44330)
(36429)
(35754)
(35174)
(34384)
中心(33578)
(32515)
师范(32196)
研究所(31260)
业大(28867)
(28637)
北京(28185)
财经(26911)
(26297)
农业(26244)
技术(25841)
师范大学(25417)
(25249)
基金
项目(128718)
研究(100939)
科学(99135)
基金(86849)
(75086)
国家(74276)
科学基金(62652)
社会(61332)
社会科(56617)
社会科学(56599)
(53552)
教育(47378)
基金项目(46292)
编号(45002)
(44403)
成果(38551)
自然(38000)
自然科(37030)
自然科学(37019)
自然科学基金(36278)
资助(33560)
课题(32899)
重点(29043)
(28893)
(27844)
(26691)
(26346)
项目编号(26339)
(25478)
规划(24634)
期刊
(91647)
经济(91647)
研究(64271)
中国(53274)
教育(37518)
(32826)
学报(31896)
(30734)
科学(28168)
管理(25461)
大学(24125)
学学(21602)
农业(21325)
(20618)
金融(20618)
技术(19451)
业经(16582)
图书(15929)
问题(13060)
财经(12937)
经济研究(12472)
职业(12075)
书馆(11895)
图书馆(11895)
(11365)
(11304)
(11030)
(10479)
论坛(10479)
(10402)
共检索到33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祝丽丽  
社会信用体系在城市层面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信用主要通过信用制度的设计和政策文件的出台、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三条路径,成为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从三个方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充分挖掘信用信息价值,开发新的信用产品;二是统筹发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个领域,发挥联合惩戒作用;三是突出"信用+地方特色",打造信用城市专属名片。
[期刊] 征信  [作者] 类延村  邱钦沛  
城市信用治理是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现代城市的空间格局与交往格局显化了主体失信的频率和危害,城市信用治理成为构筑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信用示范城市在信用制度、信用信息、信用奖惩、征信机构、信用机制等方面实现了治理工具的创新,但在信用立法、管理体制、信息流动、惩戒措施、治理手段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升信用示范城市建设效果,应以政府角色转换为肇始,推动政府从诚信政策执行者、信用状况评价者、政策议程被动者向诚信建设引领者、信用活动监管者、政策议程触发者转型,实现政府信用治理的规范发展;同时,通过完善信用法治、创新治理举措、优化城市格局和建设诚信政府,促进市域社会信用治理的科学化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我们迫切需要搭建并完善地方征信平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邵天春  
中国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辖区信用信息整合应用。通过积极向政府汇报,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形成"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工作模式,牵头搭建了农村和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自主研发、系统开放、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特征,致力于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银企供需对接、解决信息主体融资难题。通过信息共享,为联合奖惩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珍视信用的共识,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润   翟淑萍   甦叶  
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刻画社会信用环境并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抑制了企业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资产抵押能力较低、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地区法治环境较好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境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企业违约风险。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而且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润  孙雪娇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刻画社会信用,并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盈余管理角度分析社会信用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化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效应是其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且社会信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在地区法治水平较高、代理成本较高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明显。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奕轩  张景智  
通过对惠州市民信用知识水平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对影响惠州市公众信用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在诚信宣传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建立健全诚信宣传教育的机构体系、制定适合城市诚信宣传教育的长远规划、围绕信贷逐步拓宽信用知识传播的覆盖面等手段来构建城市的诚信宣传教育机制,实现诚信宣传效益与效率的最优。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云峰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为基础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创新性制度安排。目前,如何有效开展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尚缺乏有效模式。为此,在对吉林省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难点与问题,并对有效开展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了设计与探索。
[期刊] 征信  [作者] 许焱  刘飞  魏大鹏  
普惠金融的核心内涵是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能拥有享受各种金融服务的机会。以亳州市利辛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扶贫中的效用为着力点,阐述信用体系对于优化信贷分配、减少信贷歧视和不公、解决贫困和社会公平的意义,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普惠金融中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海军  
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逐渐成为农村资金融通和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福建省屏南县以"政府推动、人行主导、各方参与、中介操作"为特点的准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许焱  刘飞  魏大鹏  
关键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晓坤  
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用环境是提升创新质量的必要制度支撑。本文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试点政策,以专利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代理变量,使用2004—2019年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信用制度建设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有利于创新“质”与“量”双重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通过政府财政激励效应、经济集聚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影响创新发展。基于此,政府要进一步补齐信用制度建设短板、强化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和担保融资平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许瑞霞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试验田,厦门市作为第一批验收通过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后续建设中不断探索,发挥自身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中坚作用,依托集美新馆探索出“高位嫁接”“空间融合”“服务创新”“技术升级”“深挖资源”的“厦门模式”。文章通过总结“厦门模式”的创建举措、服务成效、创新经验,思考该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从玖  卢子跃  
宁波以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保险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未来仍需进一步拓宽视野、放大格局,主动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争创国家级保险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扎实开展创新探索,为全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造更多的经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钱雪松   王帅   秦睿祺  
完备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发挥信用信息的市场价值尤为重要。本文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作为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外生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信用信息共享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显著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上述效应在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公司治理较差、融资约束严重以及外部监督力度较小的企业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显著增强了企业信用,提升了企业外部融资可获得性并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本文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信用信息共享与企业现金持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