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6)
- 2023(9511)
- 2022(7835)
- 2021(7266)
- 2020(6078)
- 2019(13294)
- 2018(13289)
- 2017(23999)
- 2016(12863)
- 2015(14361)
- 2014(13913)
- 2013(13120)
- 2012(12188)
- 2011(10962)
- 2010(11274)
- 2009(10312)
- 2008(10186)
- 2007(9727)
- 2006(8630)
- 2005(7339)
- 学科
- 济(41769)
- 经济(41618)
- 管理(40243)
- 业(36457)
- 企(33569)
- 企业(33569)
- 中国(16520)
- 技术(15742)
- 方法(14067)
- 业经(13742)
- 农(13606)
- 理论(12399)
- 财(12238)
- 制(12156)
- 学(12134)
- 技术管理(11590)
- 地方(10426)
- 和(9954)
- 银(9887)
- 银行(9860)
- 行(9505)
- 数学(8951)
- 数学方法(8821)
- 教育(8818)
- 体(8779)
- 融(8664)
- 金融(8657)
- 农业(8499)
- 策(7148)
- 划(7081)
- 机构
- 学院(170031)
- 大学(169053)
- 管理(63161)
- 济(61597)
- 研究(60664)
- 经济(59915)
- 理学(52954)
- 理学院(52283)
- 管理学(51307)
- 管理学院(50958)
- 中国(47407)
- 科学(37931)
- 京(36711)
- 财(32244)
- 所(30308)
- 江(29563)
- 农(29181)
- 中心(28906)
- 研究所(27274)
- 范(25358)
- 师范(25050)
- 业大(24533)
- 财经(23795)
- 北京(23151)
- 州(22986)
- 院(22928)
- 农业(22237)
- 技术(21619)
- 经(21465)
- 省(21361)
- 基金
- 项目(113852)
- 科学(90063)
- 研究(86825)
- 基金(79447)
- 家(69980)
- 国家(69313)
- 科学基金(59231)
- 社会(54971)
- 社会科(50777)
- 社会科学(50760)
- 省(47357)
- 基金项目(42106)
- 教育(40613)
- 划(39442)
- 自然(36905)
- 自然科(36089)
- 自然科学(36077)
- 编号(35930)
- 自然科学基金(35467)
- 成果(30601)
- 资助(29802)
- 创(29445)
- 课题(26823)
- 创新(26474)
- 重点(26344)
- 发(24862)
- 部(24046)
- 项目编号(22297)
- 国家社会(21814)
- 年(21694)
共检索到278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邵延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公众信用意识的普遍提升,征信已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和全民话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之中,并成为金融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和更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征信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和手段,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努力使征信体系更规范发展是今后人民银行工作的重要任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邵延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公众信用意识的普遍提升,征信已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和全民话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之中,并成为金融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和更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征信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和手段,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努力使征信体系更规范发展是今后人民银行工作的重要任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东 唐德鑫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关键词:
信用 信用体系 征信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广胜 王松茂
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范与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并探讨了其基本框架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慧宇
征信体系的运作基础是通过信息建立信任,而信任又与一个社会的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会"带来的信息之上。但在转型期的今天,"熟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瓦解,"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获取和建立信任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化的信任机制。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来源,而这又存在着中国本土化的社会文化障碍,所以,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息 信任 关系本位 文化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红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以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征信系统建设中还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征信产品比较单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征信队伍整体素质,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章红 肖瑞婷 郝嵘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征信体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征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依托探讨征信体系影响经济活动的机制,并对不同阶段征信体系的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息不对称理论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小丽
企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体系改革十分必要,它对建立现代薪酬绩效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都在进行或准备进行组织机构优化设置、三定(定岗、定编、定员)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体系改革。根据多年的实践,重新开展岗位评价和重构职位体系,通过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岗级不合理和员工实际能力没有很好体现等问题,实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提高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制度效率,使薪酬绩效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信用规则是指对信用主体的行为起到规范、引导、劝诫和教化作用的各类社会规则的集合。信用规则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框架内的大部分信用规则由社会信用体系输出实施,用于规范“政商社法”四大领域中各类信用主体的行为。另有一类信用规则用于规范社会信用体系自身运行。在性质上,大部分信用规则属于社会规则范畴,所针对的是“人”,包括法人组织和自然人,对他们的失信行为进行规范。有少部分信用规则不在社会规则范畴,它们是用于规范信用信息使用及其基础设施运行的,所针对的是“物”。在信用规则体系框架中,“骨干”是信用法律,而政策规定、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和组织纪律等类型的信用规则是“枝叶”。对于当前急迫推进的信用立法工作,在首部信用法律的目标和宗旨中,应给出信用规则体系概念,并对其框架边界和主要内容予以描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姜昆 王晶美
近日,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银行函证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使用者,注册会计师行业深切体会到本次通知下发的重大意义。特别的,我们有幸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代表,参与了此次通知的起草工作,并参加了与银监会、商业银行等各方就通知内容的多次研讨、论证过程。现就我们参与本次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未来实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晓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湛继红
本文主要探讨了金融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我国金融征信的模式选择,介绍了我国金融征信发展历程,并指出要以金融征信为核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
金融征信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一飞 鲍江帆
社会信用作为未来社会治理的战略工具,强调失信惩戒之余也应跟进信用修复以实现功能互补。筑牢信用修复制度的基础在于,明晰预防失信的功能定位、落实彻底修复的程度要求。在社会信用修复制度的规范构造中:首先,建立双重信用修复请求要件体系,并确认信用修复的义务主体和审查要求;其次,运用教义学解释丰富信用修复措施的内容,融入“被遗忘”的理念;再次,建设以“信用中国”为核心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细化信息协同机制与监督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一飞 鲍江帆
社会信用作为未来社会治理的战略工具,强调失信惩戒之余也应跟进信用修复以实现功能互补。筑牢信用修复制度的基础在于,明晰预防失信的功能定位、落实彻底修复的程度要求。在社会信用修复制度的规范构造中:首先,建立双重信用修复请求要件体系,并确认信用修复的义务主体和审查要求;其次,运用教义学解释丰富信用修复措施的内容,融入“被遗忘”的理念;再次,建设以“信用中国”为核心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细化信息协同机制与监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