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4)
2023(10098)
2022(8568)
2021(8378)
2020(7092)
2019(16255)
2018(16346)
2017(30634)
2016(16463)
2015(19216)
2014(19206)
2013(18596)
2012(16959)
2011(15660)
2010(15742)
2009(14682)
2008(14121)
2007(12592)
2006(11302)
2005(10098)
作者
(48735)
(40648)
(40444)
(38696)
(25721)
(19404)
(18386)
(15939)
(15567)
(14454)
(13966)
(13857)
(13197)
(13152)
(12857)
(12634)
(12013)
(11829)
(11616)
(11422)
(10370)
(9946)
(9883)
(9420)
(9100)
(9086)
(8996)
(8700)
(8230)
(8186)
学科
(68468)
经济(68303)
管理(42531)
(37818)
方法(33705)
(31726)
企业(31726)
数学(28726)
数学方法(28161)
中国(21909)
(17782)
(16164)
(14597)
(14499)
业经(14307)
(14102)
贸易(14091)
理论(13833)
(13760)
(12086)
银行(12061)
(11796)
(11679)
(10911)
金融(10904)
农业(10717)
(10700)
地方(10022)
环境(9506)
(8970)
机构
大学(237200)
学院(234796)
(97520)
经济(95544)
管理(87205)
研究(86601)
理学(74596)
理学院(73733)
管理学(72025)
管理学院(71616)
中国(68536)
科学(53539)
(52386)
(44415)
(44287)
研究所(40710)
(40509)
中心(39205)
财经(35047)
业大(34860)
(34687)
北京(33827)
(32061)
农业(31644)
(31584)
(31146)
师范(30766)
经济学(30479)
经济学院(27271)
(27177)
基金
项目(158908)
科学(125204)
基金(116990)
研究(113199)
(104383)
国家(103629)
科学基金(87475)
社会(73017)
社会科(68344)
社会科学(68325)
基金项目(60350)
(59209)
自然(57153)
自然科(55929)
自然科学(55911)
自然科学基金(54925)
教育(53254)
(51878)
资助(49893)
编号(44555)
成果(36921)
重点(36656)
(35993)
(33301)
(32371)
课题(31981)
科研(30839)
国家社会(30838)
教育部(30580)
创新(30442)
期刊
(105238)
经济(105238)
研究(71102)
中国(51444)
学报(40360)
科学(37466)
(36505)
管理(33780)
(33371)
大学(30761)
学学(28879)
教育(28348)
农业(24885)
技术(22146)
(22042)
金融(22042)
经济研究(18434)
财经(17944)
(15531)
业经(15285)
(14344)
统计(13755)
问题(13569)
(12825)
世界(12254)
(12013)
(11544)
技术经济(11389)
国际(11329)
图书(11180)
共检索到358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对广义征信、信用管理行业、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经常被模糊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式"征信"概念的变迁及其对广义、狭义征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讨论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框架设计、运行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十年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征信系统的"中国模式",并指出这个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晖  卢昊  
本文介绍了欧洲、美国及我国征信体系的在征信立法、市场监管、系统建设、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依据、市场监管、系统建设、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征信法律法规,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主干作用,加大行业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建立行业、地方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建议;最后,总结了坚持走吸收外国征信体系建设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征信体系建设及发展模式,坚持公共征信机构与私营征信机构并存互补的征信体系格局,坚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征信业发展道路等建设中国特色征信体系的发展思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亚廷  
分析各层次征信活动及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提出信用信息服务业"形成信息记录、建立征信系统和进行信用评级(分)"三个发展阶段的框架。在此过程中,政府要推动公共信息的公开可得,形成各层次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信用报告与信用评分(级)有序使用的制度。同时,深入分析基于商业信息的征信系统与基于公共信息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区别,并尝试在社会信用体系背景下研究二者的互联互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霞  
本文在分析我国信用信息共享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征信体系建设模式、加强信用标准化建设和加强政府信用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渊博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吉平  高宏业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征信充分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防范信贷风险、促进信用交易规模扩大、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维护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稳定等核心作用。近年来,河北省以健全完善征信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征信体系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探索出一条依托征信系统推进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禹衡  王金雨  
在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的背景下,二代征信系统已正式上线,其在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相关法律问题。二代征信系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一是数据采集范围的选取上进行了多方面变更;二是在数据记录及传输时间上加以改进;三是在司法适用主体层面实行差异化的适用主体调整,契合了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为更好发挥二代征信系统的作用,应前瞻性地构建刑事合规体系,特别是电子防护和隐私保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东  唐德鑫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曜磷  彭大衡  
关键词: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弢  
从实践角度探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指出现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市场体系中,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贷款满足度,而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和"征信+信贷"模式是其实现的有效方式。"征信+信贷"的核心是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其作用机理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征信功能,通过完善公共征信系统和引入社会征信机构,重点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对接效率问题;二是依托征信体系建设成果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需求。
[期刊] 征信  [作者] 毕家新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信用缺失问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征信体系,尤以美国最为发达。总结美国征信体系的征信法律体系健全、征信监管框架完备、运作机制市场化、信用评分模型先进等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模式:坚持公共征信模式,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完备的征信业监管框架,采用使用方付费的征信付费方式,采取适度垄断的发展方式并引入竞争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虞群娥  周晓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建立统一、整合的企业征信系统已是迫在眉睫,但是关于企业征信体系模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特别是在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加紧受理商会、协会的企业信用评价试点申报以后,商协会、工商行政管理局、中
[期刊] 征信  [作者] 谈儒勇  金晨珂  
通过对公共个人征信体系和私营个人征信体系两种模式的分析和比较,认为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体、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辅之以私营个人征信系统,是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同时,强调法制建设对于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性和放开信用消费机构准入限制对个人征信体系的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云峰  王子键  
以西部地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征信体系建设在消除农村信贷配给困境中的作用,对公共征信系统主导型征信模式和私营征信机构主导型征信模式的整体优势和所需制度条件进行比较,并依据西部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区域特征,提出政府先行、市场跟进的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