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5)
- 2023(9894)
- 2022(8134)
- 2021(7358)
- 2020(6214)
- 2019(13856)
- 2018(13592)
- 2017(26265)
- 2016(13606)
- 2015(14711)
- 2014(14647)
- 2013(14579)
- 2012(13139)
- 2011(11539)
- 2010(11959)
- 2009(11613)
- 2008(11843)
- 2007(11039)
- 2006(9952)
- 2005(9039)
- 学科
- 业(74300)
- 企(69374)
- 企业(69374)
- 济(63152)
- 经济(62954)
- 管理(60369)
- 业经(25549)
- 方法(24212)
- 财(22111)
- 农(21987)
- 中国(19368)
- 技术(18894)
- 务(16860)
- 财务(16848)
- 财务管理(16837)
- 数学(16175)
- 数学方法(16079)
- 农业(15969)
- 企业财务(15923)
- 制(15423)
- 理论(13391)
- 技术管理(13349)
- 和(12946)
- 策(12774)
- 划(12734)
- 地方(12130)
- 体(11552)
- 企业经济(11221)
- 经营(10563)
- 体制(10103)
- 机构
- 学院(200702)
- 大学(195669)
- 济(88242)
- 经济(86517)
- 管理(86446)
- 理学(73975)
- 理学院(73257)
- 管理学(72564)
- 管理学院(72146)
- 研究(60322)
- 中国(50247)
- 财(42385)
- 京(40586)
- 科学(33372)
- 财经(33057)
- 江(31696)
- 经(29857)
- 农(29310)
- 中心(28347)
- 所(28202)
- 经济学(26213)
- 业大(25501)
- 北京(25176)
- 州(24953)
- 研究所(24783)
- 商学(24685)
- 商学院(24467)
- 财经大学(23987)
- 经济学院(23503)
- 范(23074)
- 基金
- 项目(128068)
- 科学(105190)
- 研究(97780)
- 基金(95448)
- 家(80240)
- 国家(79441)
- 科学基金(72160)
- 社会(68245)
- 社会科(63852)
- 社会科学(63832)
- 基金项目(51502)
- 省(51046)
- 自然(44491)
- 自然科(43574)
- 自然科学(43567)
- 自然科学基金(42899)
- 教育(42609)
- 划(40939)
- 编号(37956)
- 资助(35923)
- 创(33466)
- 业(31541)
- 创新(30129)
- 成果(29548)
- 部(28386)
- 发(28010)
- 制(27946)
- 国家社会(27862)
- 重点(27714)
- 课题(25667)
- 期刊
- 济(106258)
- 经济(106258)
- 研究(62869)
- 中国(40648)
- 管理(38234)
- 财(36263)
- 农(28624)
- 科学(25275)
- 学报(20810)
- 融(20278)
- 金融(20278)
- 业经(19570)
- 农业(19185)
- 技术(18608)
- 大学(17804)
- 财经(17329)
- 学学(16945)
- 教育(16442)
- 经济研究(15452)
- 问题(15177)
- 经(15059)
- 技术经济(13032)
- 业(12422)
- 现代(12217)
- 科技(10992)
- 商业(10493)
- 财会(10383)
- 世界(9911)
- 经济管理(9855)
- 贸(9339)
共检索到308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晋云 白俊红 张艺璇
本文在探析社会信用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表征社会信用,并与用于刻画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实证分析社会信用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用能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不同度量指标、排除相关政策影响、考虑滞后效应、更换研究样本和剔除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通过促进劳动力集聚、吸引风险投资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三方面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对中西部地区城市、一般等级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强,其有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城市的创业活跃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性,社会信用不仅能够激发城市的创业活力,还有利于提高相邻城市甚至地理距离更远关联城市的创业活跃度。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燕芝 易萌 李云仲 唐文娟
创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9—2019年284个城市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业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升了地区创业活跃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地区人才集聚和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来促进创业。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业效应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地区和法治水平较高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就行业类型而言,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的创业效应更加明显。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研究社会信用对地区创业的促进作用,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和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现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经验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伟芬 胡耀 何骏
探究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如何促进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型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电子商务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且主要提升了服务业、低行政级别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创业活跃度。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能通过技术集聚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致创业机会效应,提升机会型创业活跃度,也会对传统零售、批发等行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促进生存型创业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与“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效应。文章为如何有效发挥电子商务试点政策的促创业效应,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及促进创新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安 苏丽锋 谢远涛
利用2010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的横截面数据,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成本的差异对各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成本因素都与创业活跃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职工平均工资、开业程序、开业时间是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关键因素,而房租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业时间、实缴资本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大。因此,努力降低创业成本,改善创业环境,是提高创业活跃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创业活跃度 创业成本 广义线性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数字创业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客观认识数字创业现状、揭示其驱动因素是激发数字创业活力的前提。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注册企业数据,测算分析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及其变化,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计数字创业活跃度多维外部驱动因素重要性。数字创业活跃度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主要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外部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维度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支持、技术累积量、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是主要驱动因素;分阶段看,技术累积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驱动作用在增强,市场规模的驱动作用在减弱;分城市类型看,相比于主要城市,技术环境维度的科研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融资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维度的市场化程度对其他城市的驱动作用更强。为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数字创业;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数字创业市场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创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困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彦龙 毕钰
基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工商注册数据,考察创业活跃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处于第一档次,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处于第二档次。(2)区域差距整体在缩小,但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长期存在较大差距,八大地带间的差距也未缩小。(3)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差距大于内部,八大地带内部差距在缩小但仍大于八大地带间。(4)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交通便利和金融发展整体拉大了地区组间差距,市场化和财政支出缩小了地区组间差距。对全部城市间的差距,数字经济之外的因素均为缩小作用。(5)解释率最大的变量是数字经济和市场化,其次是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其中金融发展更大程度上解释的是主要城市和其他城市间的差异。
关键词:
创业活跃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影响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杨子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作为根本研究方法,实证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具有正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伴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服务效率以及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增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以创业活跃度为影响渠道,对共同富裕产生助力作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不仅能对本地区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而且可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作用,且该外溢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显著。据此,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公共服务质效、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杨子
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内在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发挥明显助力作用,且该结论可排除“异质性处理效应”干扰。在创新要素禀赋、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下,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异质性。创业活跃度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该外溢作用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更为显著。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 创业活跃度 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杨子
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内在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发挥明显助力作用,且该结论可排除“异质性处理效应”干扰。在创新要素禀赋、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下,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异质性。创业活跃度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该外溢作用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更为显著。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 创业活跃度 共同富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哲 夏帅 张斌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科教支出、基础设施与融资约束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渠道;在中西部、北方、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城市中,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仁祥 宣昌勇
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模型和门槛模型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该正向影响作用可分解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子维度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长三角非核心区域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带动作用大于核心区域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人均GDP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减弱效应,当保险业务指数、信用业务指数、产业结构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额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从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统筹协调发展、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市创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彪 刘刚
在全面推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协同集聚已成为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引擎。基于2005—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考察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创业活跃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的促进效果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之后,东部地区以及一、二三线城市更明显,且在城市群城市的促进效果比非城市群城市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在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加快推进“双轮驱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创业政策,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晓宇 储德银
本文以“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人才集聚为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拓展了新的动能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因地理区位、城市等级、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对中西部城市、普通地级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业的创业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并为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政策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文平 李新春 陈强远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流动人口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来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创业活跃程度。流动人口聚集是如何影响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异质性社会个体与企业家创业的职业选择假设引入到垂直联系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ootloose entrepreneur model with vertical linkage,FEVL)中,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4年全国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大的市场规模、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与较低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是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特别是创业型个体的重要动因,并进而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而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K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流动人口比例会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越大,创业活跃度越高。本研究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地区之间创业活跃度的差异之谜,同时也拓展了创业研究的经济地理和制度的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伟杰 胡润哲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平台经济以及促进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本文以2012年以来分三批推行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计算机编程技术(Python)爬取中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和北大法宝政策数据库,基于simhash算法和jieba分词等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试点城市的创业活跃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智慧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数据要素集聚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政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了城市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点政策的创业效应存在于大中型城市、高市场潜能、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较好的城市;试点政策对低污染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业活跃度提升发挥效应,但同时也抑制了高污染制造业的创业活跃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反事实检验,结果表明试点政策的创业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持续性创业效应需要进一步发挥与其他相关措施的协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