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5)
2023(16249)
2022(13152)
2021(12087)
2020(10119)
2019(22782)
2018(22407)
2017(42910)
2016(23047)
2015(26190)
2014(26051)
2013(25671)
2012(23679)
2011(21237)
2010(21546)
2009(20659)
2008(20006)
2007(18329)
2006(16252)
2005(14878)
作者
(64223)
(53307)
(53100)
(50584)
(34272)
(25335)
(24219)
(20695)
(20478)
(19265)
(18335)
(18079)
(17289)
(17051)
(16847)
(16458)
(15698)
(15637)
(15361)
(14985)
(13474)
(13092)
(12948)
(12294)
(12036)
(11971)
(11925)
(11890)
(10824)
(10635)
学科
(105086)
经济(104881)
(88694)
(79465)
企业(79465)
管理(77801)
方法(45177)
中国(36597)
数学(36289)
数学方法(36116)
业经(33171)
(32924)
(32901)
(28856)
金融(28849)
(27288)
银行(27264)
(26416)
(25661)
农业(22977)
(22804)
财务(22755)
财务管理(22728)
企业财务(21611)
地方(20485)
(19419)
贸易(19398)
(19335)
(18930)
技术(18777)
机构
学院(329399)
大学(325490)
(147701)
经济(145045)
管理(128292)
研究(110401)
理学(108763)
理学院(107724)
管理学(106339)
管理学院(105723)
中国(94811)
(71456)
(68845)
科学(60739)
财经(56071)
(54218)
(53295)
中心(52136)
(51034)
(50962)
研究所(48423)
经济学(46939)
北京(43631)
业大(43425)
经济学院(42463)
财经大学(41491)
农业(41214)
(40560)
(39524)
(39328)
基金
项目(208700)
科学(166788)
研究(158954)
基金(153627)
(131456)
国家(130254)
科学基金(113448)
社会(105868)
社会科(99788)
社会科学(99763)
(80659)
基金项目(79878)
教育(72590)
自然(68817)
自然科(67308)
自然科学(67290)
(66397)
自然科学基金(66213)
编号(63686)
资助(62858)
成果(52469)
(47711)
重点(46576)
(46064)
(45664)
国家社会(44654)
课题(44536)
创新(42386)
(42147)
教育部(41939)
期刊
(168804)
经济(168804)
研究(104039)
中国(71871)
(58733)
管理(52716)
(50866)
(47367)
金融(47367)
学报(44802)
科学(44099)
大学(35920)
教育(35033)
农业(33864)
学学(33708)
技术(30249)
财经(29809)
业经(27890)
经济研究(27689)
(25789)
问题(22182)
(20031)
(19199)
技术经济(18146)
世界(18069)
国际(16987)
现代(15739)
统计(15121)
商业(15084)
财会(14602)
共检索到520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陶云清  张金林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解读企业金融化加速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背景,采用2012~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这一结论在进行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位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企业,金融化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政府应扩大信用城市试点政策覆盖范围,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要因地施策考虑企业所有制、行业、地区等差异,以更好地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对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资产配置进行合理分配,兼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实现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卓  陶云清  王帅  
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违规行为。实证发现:第一,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抑制了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降低了企业违规倾向和被稽查的可能性。同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也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经营违规和企业管理者违规;第三,这一抑制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差、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以及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第四,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影响企业违规的机制包括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第五,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顾雷雷  郭建鸾  王鸿宇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资源交换获得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方向。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重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存在"金融化效应";(2)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3)企业社会责任的"金融化效应"仅在外部监管力度较弱的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存在,行政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能够在"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治理作用;(4)识别机制检验证实了中国企业金融化主要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以上结论为政策制定者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海宗  何娜  黄冲  
本文基于融资观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视角,以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上市公司信用担保网络,进而检验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对于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能够获取企业间关系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一结论在PSM、DID、替代变量等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测试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通过区分产权异质性和地区金融深化水平的机制分析发现,信用担保网络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在民营企业、低金融深化水平地区样本中更加明显。以上结论表明,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的内在逻辑在于,企业间关系的社会资本租借效应能够缓解自身融资约束。本文以大样本数据为企业嵌入信用担保网络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合理解释,同时也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卫星  刘细宪  
基于企业性质和信息不对称视角,本文研究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显著降低了企业对现金流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缓解了融资约束;按企业性质分组后发现这种缓解作用只对非国有企业显著;相比于中、低信息不对称企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显著改善了高信息不对称企业的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伟  凌江怀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文章基于内生金融理论视角,利用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两个层面,考察了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普惠金融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制度环境是制约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会芹   舒云辉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认识和利用数字金融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数字金融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并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金融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这一结论在控制稳健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可能存在的两条中介传导路径,一是数字金融微观上通过降低融资费用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二是宏观上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发育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缓解效应在沿海地区和制造行业更加显著。一系列研究结论能丰富现有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融资困境的文献,为后续优化金融政策导向进而发挥自由市场竞争优势、多样化融资渠道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白雪莲  贺萌  张俊瑞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债权人的视角,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企业配置的长期金融资产而非短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从作用机制上看,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债权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雪莲  贺萌  张俊瑞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供应商视角研究了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从供应商处获取的商业信用越少,且相比于短期金融资产,企业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财务风险机制”和“资源挤占机制”影响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和市场地位较高的企业中,企业金融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得到缓解。本文为全面评价中国企业金融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从企业投资行为角度,为商业信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钢  王栋  
本文从企业的社会性对经济性行为影响的视角研究社会地位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09—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越高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将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纳入考虑之后,研究发现相比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社会地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于拥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提升社会地位更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社会地位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最为显著。这些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属性"对其"经济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而且能够为民营企业缓解融资约束提供有益借鉴,尤其是处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且不存在金融关联的民营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杰  任丹阳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促进企业R&D投入,并进一步考察这种作用在规模、区域、所有权、行业等4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面临的R&D融资约束,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刺激企业R&D支出;与高科技行业相比,非高科技行业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利更多,其R&D投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万家乐  苗双有  
融资约束是否限制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的提升?针对此问题,基于微观层面的中国工业企业生产和贸易匹配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对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加成率。有关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进一步发现,融资约束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率、减少企业出口的概率和降低出口产品质量,从而限制企业提升加成率水平,表明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加成率理论机制中的生产率渠道、出口渠道和出口产品质量渠道均存在。为此,需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以提高中国企业加成率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贸易利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明桂  钟慧洁  范蕊  
本文研究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民营化企业为实验组、以国有企业为对照组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民营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而融资约束是抑制民营化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对民营化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拓展了民营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且从民营化的角度为金融市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本文有助于澄清有关民营化的争议,为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林欣  张锦鸿  喻丽娜  
本文基于沪深A股2010~2020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企业金融化程度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在两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通过不同的分组回归发现,来自东部和中部经济带、高金融化水平和没有进行实物资本投资的企业存在更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在逻辑,为加强政府监管和推动企业主动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丽丽  徐珊  
本文利用2011—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尝试从实体投资这一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化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实体投资在这一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金融化通过"挤出"实体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发现,高融资约束下,由于资金受到限制,企业倾向于将实体投资转向金融投资,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被放大,而低融资约束下,企业融资渠道被拓宽且金融收益可以"反哺"实体经济,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正面效应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均负向调节金融化与实体投资、实体投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