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3)
- 2023(5250)
- 2022(3763)
- 2021(3374)
- 2020(2667)
- 2019(5666)
- 2018(5948)
- 2017(11679)
- 2016(6224)
- 2015(7115)
- 2014(7316)
- 2013(6780)
- 2012(5792)
- 2011(5163)
- 2010(5097)
- 2009(4895)
- 2008(4988)
- 2007(4636)
- 2006(4399)
- 2005(4018)
- 学科
- 济(27322)
- 经济(27179)
- 管理(19496)
- 业(17835)
- 企(15518)
- 企业(15518)
- 中国(10544)
- 业经(10079)
- 方法(9592)
- 农(9431)
- 财(7324)
- 理论(7272)
- 和(6538)
- 农业(6130)
- 信息(6035)
- 学(5993)
- 数学(5948)
- 数学方法(5881)
- 地方(5609)
- 发(5560)
- 制(5112)
- 务(4989)
- 财务(4968)
- 财务管理(4963)
- 产业(4923)
- 企业财务(4823)
- 发展(4714)
- 展(4707)
- 总论(4344)
- 社会(4180)
- 机构
- 大学(91493)
- 学院(89730)
- 管理(35038)
- 济(34943)
- 经济(34180)
- 研究(30244)
- 理学(29600)
- 理学院(29290)
- 管理学(28759)
- 管理学院(28582)
- 中国(22440)
- 京(19413)
- 科学(17841)
- 财(17235)
- 所(14593)
- 中心(14250)
- 江(14078)
- 财经(13652)
- 范(13306)
- 农(13256)
- 师范(13207)
- 研究所(13051)
- 经(12317)
- 北京(12055)
- 业大(11662)
- 州(11344)
- 经济学(10885)
- 师范大学(10683)
- 院(10425)
- 农业(9995)
- 基金
- 项目(58983)
- 科学(47315)
- 研究(45695)
- 基金(43232)
- 家(37016)
- 国家(36687)
- 科学基金(32031)
- 社会(31941)
- 社会科(29005)
- 社会科学(28993)
- 基金项目(22532)
- 省(22432)
- 教育(20341)
- 编号(19988)
- 自然(18568)
- 划(18563)
- 自然科(18163)
- 自然科学(18160)
- 自然科学基金(17869)
- 成果(17694)
- 资助(16142)
- 国家社会(13234)
- 项目编号(13067)
- 重点(13049)
- 部(12759)
- 发(12565)
- 课题(12549)
- 创(11514)
- 性(11285)
- 教育部(11280)
共检索到13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洪坚 刘时衡 袁名敦
通过信息化对制度异化的削弱来论证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同时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亦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具体考察了社会各个历史阶段中人类文明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以及在当今信息技术尤其是通信网络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信息化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影响。最后,回顾了我国近十余年来的信息化过程。
关键词:
信息化,制度异化,信息存量,信息流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慎萧 张建堡 周慧珍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学界为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开启的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观点和成果。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百余年不懈奋斗,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老路,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开辟了驾驭资本、扬弃资本逻辑与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成果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单一工业化的现代化路径,突破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悖论,创造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性文明体系,开启了人类文明演进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现代化霸权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依附结构,通过构建全面完整系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现代物质文明结构,不断刷新现代物质文明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主导世界市场的不公格局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困境,开辟了世界市场发展新路径,引领全球化再出发和新启航,展现了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新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社平 阮本清 解建仓
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基本形态。水既是农业文明产生的动因,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命脉;漫长的农业社会史始终是围绕着水这个主题展开的。水也是工业文明产生的重要机制,以水电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先驱;水在工业文明中的双重变奏,也使人类反省自身的生存环境,关注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建设一种新型的文明——生态文明。
关键词:
水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枢
论述了森林能源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的重大作用。2005年,世界薪材消耗量达15.5亿m3以上,占木材总消耗量31亿m3的50%。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约有15亿以上的人口,仍依靠薪材为主要生活能源。森林能源是潜力巨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转换技术,将其转换成高热效的气体和液体燃料,是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营造薪炭林发展森林能源,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钦恩
图书馆的品性资质至美至纯 ,浑然天成 ,其价值发现与挖掘为图书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范畴及相关学科观照 ;“图书馆的品性美”为图书馆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现代发展设定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海兴 吴栋 霍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
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海兴 吴栋 霍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
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庆有
作为一种精神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既非从来就有,也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其发生和展开的历史前提与演变过程的。自我教育的发生,意味着自我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生成,意味着人类在自我教育意识和理性思维运作下展开精神实践。这必然以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的现实而非虚拟、能动而非被动、实践而非空想的人,作为根本前提。自我教育不仅是人类特有的遗传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重要表现。它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革命的能动性,给"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注入了无限的可能,推动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文明图景。
关键词:
自我教育 主体 客体 精神实践 文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余琦
生产力是撬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是决定文明形态变迁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是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超越工业文明的关键,而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应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应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形态。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振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严静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搞清楚这个重大判断,首先需要搞清楚何为文明。然而,"文化"和"文明"两个相关词汇长期概念模糊、纠缠不清。以人类演化史的角度而言,文化是人类交往和组织的方式,文明是在文化演化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内在积极价值,具有较高效率的交往和组织方式的文化构成文明的主要内涵。纵观建党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组织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的结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一种人类新型交往和组织方式,蕴含着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凤乔
生态文明是对包括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内的传统文明的根本否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因具有相同的自然观、经济观、技术观和价值观,一直在同一轨道上演进,可视为传统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在否定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亦即传统文明的根基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人类文明处在转折点上。作为人类社会首个自觉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泽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东方道路实现形式。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实现形式,它自然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都是奠定在机器大工业以及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现代化,因此,它有人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有与西方现代化根本不同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有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国别差异,更有着二者根本制度上的差别;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