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02)
- 2023(21885)
- 2022(18817)
- 2021(17832)
- 2020(14982)
- 2019(34350)
- 2018(33751)
- 2017(63675)
- 2016(34879)
- 2015(39481)
- 2014(39052)
- 2013(38237)
- 2012(34956)
- 2011(31545)
- 2010(31461)
- 2009(29565)
- 2008(29197)
- 2007(25990)
- 2006(23113)
- 2005(20786)
- 学科
- 济(132807)
- 经济(132572)
- 管理(111940)
- 业(101023)
- 企(87445)
- 企业(87445)
- 方法(60190)
- 数学(50427)
- 数学方法(49742)
- 财(41492)
- 中国(38009)
- 农(36566)
- 业经(32378)
- 制(30959)
- 学(30102)
- 务(27281)
- 财务(27176)
- 财务管理(27111)
- 企业财务(25749)
- 理论(25230)
- 贸(25011)
- 贸易(24995)
- 易(24357)
- 地方(23996)
- 农业(23614)
- 和(23200)
- 银(23165)
- 银行(23109)
- 环境(22093)
- 行(21915)
- 机构
- 大学(492269)
- 学院(487594)
- 济(192985)
- 管理(191745)
- 经济(188713)
- 理学(163924)
- 研究(162883)
- 理学院(162084)
- 管理学(159173)
- 管理学院(158244)
- 中国(126683)
- 京(105749)
- 科学(99579)
- 财(94718)
- 所(81305)
- 农(76949)
- 中心(75075)
- 财经(74232)
- 研究所(73582)
- 江(73075)
- 业大(70346)
- 经(67500)
- 北京(66830)
- 范(64832)
- 师范(64151)
- 农业(60063)
- 院(59282)
- 州(58436)
- 经济学(58146)
- 财经大学(55254)
- 基金
- 项目(326858)
- 科学(257671)
- 研究(239636)
- 基金(238228)
- 家(207652)
- 国家(205920)
- 科学基金(177233)
- 社会(151925)
- 社会科(143461)
- 社会科学(143423)
- 省(125294)
- 基金项目(125041)
- 自然(115019)
- 自然科(112372)
- 自然科学(112344)
- 教育(111751)
- 自然科学基金(110332)
- 划(106217)
- 资助(98402)
- 编号(98036)
- 成果(81035)
- 重点(73185)
- 部(72828)
- 发(67842)
- 课题(67486)
- 创(67269)
- 教育部(62884)
- 创新(62810)
- 国家社会(62710)
- 科研(62459)
- 期刊
- 济(215470)
- 经济(215470)
- 研究(144131)
- 中国(101819)
- 学报(78096)
- 财(77253)
- 管理(74543)
- 科学(71007)
- 农(69611)
- 大学(59935)
- 教育(58278)
- 学学(55897)
- 农业(47415)
- 融(44218)
- 金融(44218)
- 技术(42708)
- 财经(37232)
- 业经(34370)
- 经济研究(34101)
- 经(32020)
- 图书(27810)
- 问题(27170)
- 业(26638)
- 版(24032)
- 理论(22642)
- 技术经济(22281)
- 贸(22249)
- 科技(21954)
- 财会(21331)
- 现代(21243)
共检索到736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高静美 袁桂林
在模糊、复杂的变革情境下,通过"意义给赋"对组织成员的"意义缺失"进行认知管理尤为重要。研究选取Y公司丰富的意义给赋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信息加工视角探讨变革过程中"环境—个体—组织行为"框架下的认知管理过程机制,形成了由信息框定、愿景引导、应变再造以及政治手段引导为核心要素的认知管理和信息加工干预模型,进而对变革情境下管理者意义给赋的诱发条件、活动主体、运用策略及其基本属性和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管理者通过意义给赋机制,在个体层面能够对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心理两大维度实施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实现指引员工对变革战略进行"正确解读";在组织层面能够生成组织认知并实现跨层次的认知互动,增强合作关系,引导合作行为。本研究挖掘并凸显了企业运作中相关"微实践"的战略研究价值,有助于了解企业变革成功与失败更深层次的作用机理,对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顺利实施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敬伟 韩静 何一清 田志凯
作为创业研究的新兴流派,创业认知研究关注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已有研究显示,创业者能否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认知变革,是其新企业能否成功适应环境的关键。虽然有学者从信息加工视角对创业者认知形成与变革等议题做出相关探讨,现有文献对创业者认知变革过程却缺乏相对完整的解释逻辑。鉴于此,文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环境扫描-信息加工-认知变革"的概念框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创业者识别和利用机会过程中的认知变革进行了经验探究。研究发现:第一,模式识别是创业者信息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相关决策情境因素共同影响信息加工方式的选择;第二,基于不同模式识别的信息加工会对创业者认知变革产生差异化影响。几个研究命题有助于从模式识别和信息加工方式两个互补的方面揭示创业者及其新企业适应环境的认知机制,对于创业决策理论与实践均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一清 张玉利 刘依冉
在高不确定性、高时间压力创业情境中,创业者将更多采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降低认知努力,但这种倾向可能会加剧认知惰性,使创业者难以准确感知环境变化。因此,采用社会认知和情报学理论,考察创业者在环境扫描过程中信息加工和知识图式演化的微观过程。识别环境扫描、信息加工、信息来源选择标准和启发式4个主要构念,建立整合-更新、筛选-过滤、吸收-扩增3类知识图式演化过程模型。提出筛选-过滤过程不仅排斥新知识吸收,还会强化既有启发式提取路径,从而降低未来发生认知变革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创业者更易感知信息可获取性,且感知信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亮亮 黄国良
行为一致性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研究个体行为及行为风格跨情景一致性的重要假说。近期国外财务文献开始关注行为一致性理论视角的管理者特殊经历、个体行为与公司财务行为的关系问题,相关研究发现管理者特殊经历、个体行为的差异能够有效解释公司财务行为的选择。文章在回顾管理者与公司财务行为理论关系、行为一致性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者特殊经历、个体行为对公司财务行为影响的分析框架,并从公司资本结构决策、投资行为、信息披露、避税行为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上述研究文献。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金燕 王晓斌
介绍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的内涵及特征,从数据收集、数据挖掘分析和结果展现三方面构建出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方法的三维框架,着重介绍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专用工具,包括数据收集维度中的改良爬虫技术、数据挖掘分析维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等,并对各方法所需的软件工具进行介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亚莉 廖建桥 李骥
当前组织腐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社会微观视角出发,探讨了从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集体不道德、最后导致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及内在机制。论文认为,管理者非伦理行为诱发阶段、横向扩散导致集体不道德阶段和纵向传递导致组织腐败的3个阶段中,心理动力机制和社会动力机制各不相同。针对各个衍变阶段的内在机制,本文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和治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组织内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机制与干预的综合模型,总结了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并指出了实证研究方向。
关键词:
非伦理行为 组织腐败 衍变 机制 干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葛建华 王利平
环境力量如何渗透到组织内部影响组织形态是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话题。本文通过案例方法,以处于战略转型中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从工程建设阶段到运营管理阶段所处环境的变化、组织目标以及组织形态的演变。研究发现,组织目标作为组织边界上链接环境与组织的机制,是整合组织内外部力量和要求并赋予组织主体性的关键要素;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结构安排与文化控制塑造了组织形态。环境影响组织的力量并非是单一纯粹的,而是社会性、经济性和技术性力量的混合甚至是变异;同时,环境力量是在与组织内部动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影响组织目标的。对此过程的深层剖析发现,环境变化引致组织任务继而组织权力格局的变...
关键词:
环境 组织目标 组织形态 控制 权力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雪亮 侯双双 杨自伟 张彩玉
随着创新研究的深入,越轨创新已经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基于社会建构的视角构建内外部环境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和336份中小企业员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发现:组织创新氛围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创新自我效能感在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对外部威胁的恐惧负向调节组织创新氛围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工作自主性弱化了对外部威胁的恐惧的负向调节效应,即组织创新氛围、对外部威胁的恐惧和工作自主性三者在个体认知的交互中共同建构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员工的越轨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茹 陈嘉茜 赵曙明 李进生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108家企业的108份高管问卷和754份员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过程及作用机理,并分析工作自主性感知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员工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工作自主性感知的中介作用受组织结构的调节。当组织结构偏有机型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工作自主性感知的正向影响较强,而且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会较多地通过工作自主性感知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造力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红梅
支持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政策是政府旨在促进高校教师科技创业的重要制度安排。教师创业属于机会型创业,其特质表明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已经从创业者个人特质的供给向创业环境的需求转变。制度环境是创业环境中更为可控的要素,通过以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为核心要素的三维度制度环境框架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创业制度环境中,来自政府层面的创业制度支持充足但高校执行滞后,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尚未获得行动上的具体支持,高校教师自身的创业内生动力和竞争力相对缺乏。规范环境反映社会大众对创业活动态度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故优化高校教师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教师科技创业需以高校和教师创业能力为着力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乐乐 王曦
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基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和政策过程的三维分析框架,对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过程可以分为政策探索(2009—2015年)、政策推进(2016—2020年)以及政策深化(2021—至今)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政策工具以环境型工具为主(57.23%),供给型工具次之(24.07%),需求型工具使用最少(18.71%);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呈现以国务院为主导,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核心,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主体为局部核心的多元主体协作格局。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需要提高政策工具使用的均衡性,把握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优化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周耀林 赵跃 姬荣伟
面对我国档案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新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研究框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对我国档案管理研究内容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的总结,阐述了我国档案管理研究框架重构的原因,认为新时期我国档案管理研究框架的重构需要遵循实践导向、研究导向以及创新导向的原则。文章以档案管理活动的"三个维度"为逻辑起点,以"实体"和"信息"为逻辑主线,以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为逻辑终点初步设计出基于"三个体系"的档案管理研究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忠垒 谢雄标 严良
按照环境、主体和行为三方互动的社会认知论观点,社会网络情境下的企业绿色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网络、管理者认知与企业绿色行为三方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社会认知论关于环境、人的能动性和观察学习的具体观点,分析网络嵌入、管理者认知和企业绿色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网络、管理者认知与企业绿色行为之间的三方互动模型,从中进一步得到企业绿色行为形成的静态和动态机制。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绿色行为 管理者认知 三方互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青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的内涵演变进行历时分析。与此同时,借鉴埃尔加的观点,将影响专业社会化的复杂要素归纳为组织环境、关系网络和个体特征。通过对国外成果的系统梳理,研究得出:学科文化和院系制度为博士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博士生获取信息及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种族与性别偏见已成为博士生专业发展的突出障碍,而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及心理素质是博士生调节外来影响,进而发挥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延续现有趋势,我国研究者可从三方面继续推进:关注专业社会化环境中系列要素的动态组合;借鉴社会化研究方法多角度呈现博士生教育现状;构建具有本土意义的专业社会化理论体系。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质量 专业社会化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宪良 方玉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民主政治探索的伟大创造,是集制度结构、运行过程、治理效能于一身的复合民主模式。“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不仅为我们深入剖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提供了宏观视域,而且把要素结构同运行过程和民主功能相连接,为全面理解“以何构成”“何以可能”“何以可行”奠定了框架基础。在结构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为一种动态闭环的互嵌结构,在“价值输入—共识转换—程序输出—系统反馈”的动态更迭中,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结构闭环;在过程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领导机制、环节贯通机制、要素协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互动融合而成的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全场景”的复合特征;在功能方面,在“国家—社会—个人”的立体维度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功能互补的治理优势,即良法和善治相统一、活力和秩序相统一、参与和回应相统一,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的整体超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组织-环境三维视角下企业专利价值提升路径研究
组织政治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路径——个体与情境交互视角下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启示
国家治理视阈下的财政体制改革:“一体三维”的联动分析框架
组织变革中战略张力构建与实施途径——基于管理者“意义行为”的视角
数字经济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视角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评价——以成都市“1+10”创新政策体系为例
构建“三维”分析体系与查证框架 精准揭示管理问题 推动重大信贷政策贯彻落实
开展“三维”视角研究型审计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数融模式下电网企业“获得电力”研究型审计案例
不稳定环境下的创业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原罪”——基于管理者社会资本视角的创业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实证分析
公司治理与管理融合视角下内部监控机制构建——基于上市公司的一个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