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4)
2023(6154)
2022(5100)
2021(4556)
2020(3714)
2019(8041)
2018(7696)
2017(14595)
2016(7874)
2015(8269)
2014(7802)
2013(7631)
2012(6816)
2011(6070)
2010(5799)
2009(5326)
2008(5162)
2007(4481)
2006(3914)
2005(3011)
作者
(23865)
(19979)
(19852)
(18531)
(12471)
(9834)
(8866)
(7866)
(7642)
(6872)
(6752)
(6483)
(6403)
(6327)
(6040)
(5986)
(5984)
(5891)
(5771)
(5657)
(5162)
(4747)
(4638)
(4604)
(4543)
(4351)
(4305)
(4289)
(4130)
(3934)
学科
(30972)
经济(30815)
管理(22477)
(22100)
(18257)
企业(18257)
方法(15566)
数学(12356)
数学方法(12290)
(9864)
中国(8814)
业经(8786)
(8554)
(6910)
贸易(6908)
(6760)
(6743)
农业(6517)
(5851)
理论(5328)
(5181)
地方(5169)
技术(5141)
(5136)
财务(5132)
财务管理(5126)
环境(5082)
企业财务(4915)
(4336)
产业(4315)
机构
大学(111522)
学院(110380)
(45857)
经济(45163)
管理(43740)
理学(39421)
理学院(38967)
管理学(38317)
管理学院(38127)
研究(37470)
中国(26242)
(26068)
科学(24965)
(22077)
业大(21757)
农业(20900)
(19444)
(19170)
研究所(17919)
中心(16888)
财经(16355)
(15007)
(14996)
农业大学(14626)
经济学(14183)
(13213)
(13112)
北京(13107)
经济学院(13009)
师范(12956)
基金
项目(83754)
科学(66308)
基金(63242)
(57812)
国家(57303)
研究(54679)
科学基金(48768)
社会(39580)
社会科(36396)
社会科学(36379)
基金项目(34361)
自然(32803)
(32521)
自然科(32118)
自然科学(32104)
自然科学基金(31588)
(27833)
教育(24487)
资助(23982)
编号(19646)
重点(18828)
(18256)
(17896)
(17303)
计划(17020)
科研(16891)
创新(16694)
国家社会(16692)
(16201)
教育部(15443)
期刊
(44182)
经济(44182)
研究(27639)
学报(24774)
(22887)
科学(20808)
中国(19047)
大学(18058)
学学(17519)
农业(15266)
(14378)
管理(13794)
经济研究(8178)
财经(8033)
(7955)
业经(7884)
教育(7374)
业大(7335)
(7080)
金融(7080)
(7000)
(6851)
农业大学(6462)
技术(6369)
科技(6142)
问题(6102)
商业(5757)
(4990)
技术经济(4929)
统计(4924)
共检索到147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启君  许玉平  
采用1994—2008年世界9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对腐败的影响。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发现社会信任可以降低腐败水平,对于转型经济体国家和其他国家这种影响不显著,对于OECD国家这种影响是显著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阿提拉诺·派纳·洛佩兹  约瑟·曼纽尔·桑切斯·桑托斯  范连颖  王燕燕  
文章旨在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腐败程度的影响,以赫斯特德(Husted)和格拉埃夫(Graeff)的观点为出发点,分析了文化和社会资本与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普遍信任(表现为连接性社会资本和桥接性社会资本)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对,特殊信任(表现为粘合性社会资本)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有些文化认为成员间彼此依赖合情合理,并为形成关系密切的特殊群体(与权力距离大、崇尚群体主义有关)提供有利环境,这种文化为产生违背道德准则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温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子豪  
基于199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的数据,本文从地区差异、时期差异和外资来源地差异三个视角,实证检验了FDI对地区腐败影响的三个理论假说。研究表明,FDI对腐败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FDI的进入抑制了东部地区腐败问题,对中西部地区腐败问题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FDI对地区腐败的影响存在显著时期差异,1995-2002年,FDI进入对地区腐败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而在2003-2013年,FDI显著地抑制了地区腐败问题。不同来源地FDI对地区腐败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港澳台来源的FDI对地区腐败的改善作用并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子豪  
基于199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的数据,本文从地区差异、时期差异和外资来源地差异三个视角,实证检验了FDI对地区腐败影响的三个理论假说。研究表明,FDI对腐败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FDI的进入抑制了东部地区腐败问题,对中西部地区腐败问题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FDI对地区腐败的影响存在显著时期差异,1995-2002年,FDI进入对地区腐败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而在2003-2013年,FDI显著地抑制了地区腐败问题。不同来源地FDI对地区腐败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港澳台来源的FDI对地区腐败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其他来源地FDI则有效地缓解了地区腐败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葛延风  
一、腐败现象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按照最一般的理解,是指社会中掌握一定经济与社会生活权力的公职人员,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而抛弃甚至践踏国家利益以及各种公众利益,违反各种法定或公认社会规范的行为。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未能彻底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但在不同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规模,则往往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但作为一种引起社会各界充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众多腐败行为的出现以及普遍社会不满情绪的出现,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朗平  赵丽  
文章利用1991~2006年我国部分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腐败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腐败的潜在成本,减少腐败的发生,财政支出的增加同样可导致腐败的减少。而政府所雇佣的人员越多,腐败越多。另外,腐败具有惯性,即过去的腐败情况会直接影响该地区未来的腐败情况。因此,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优化政府规模是抑制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冰洁  薛求知  
腐败问题很早就受到政治学和经济学学者的重视,但在国际商务领域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只有近十年的历史。东道国腐败不但会对流入该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FDI的来源。运用国际公开数据,以FDI流入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以上理论假设,结果证明东道国腐败会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如果FDI来源国存在海外反腐败法,东道国腐败就会使来自这些国家的FDI减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一江  迟巍  孙文凯  
权力腐败是广泛存在且影响恶劣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基本停留于理论与国家层面的实证研究上。本文搜集整理了我国130个腐败官员案例,采用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腐败金额的微观因素,试图总结腐败行为的规律,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发现,官员的受教育水平和级别是影响腐败金额的显著变量,交通部门腐败显著,职位交流等制度可能也有影响。本文指出应提高官员教育水平,并对高级别领导加强监督,适当分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八十年代末的反腐败、反官倒的浪潮中,曾有一种“制度决定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在保证政治清明、吏治廉洁问题上,制度起决定性作用;好的制度下贪官必受惩治,坏的制度下好人也会变质。这一论点在推动从主观性、随意性的人治向程序化、法制化的法治进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新一轮的反腐败现实斗争中,中央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惩治的力度不可谓不烈,民众的拥护不可谓不诚,可是顶风作案者(甚至包括一些省部级领导)依然不绝,其经济根源究竟何在呢?在这期“中国经济新走势”栏内发表《腐败的制度根源》一文就对此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作者任浚先生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腐败之源在于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先明  郭树华  蒙昱竹  
腐败惩治推进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这一命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收集了世界主要国家2013—2016年的数据,采用双向静态固定效应方法,研究腐败惩治和腐败距离对各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影响。为解决内生性问题,进行了GMM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进一步,本文以腐败惩治和腐败距离的均值为分类标准,把各国划分为四种类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就多数国家而言,腐败距离小且腐败严惩治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各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清廉的投资环境是有利的,得到了腐败距离小且腐败严惩治国家的分组回归经验支撑。第二,对腐败宽惩治的国家,腐败距离小且腐败严惩治的投资环境会带来摩擦效应,这类国家更擅长在投资过程中寻租获利。尽管如此,放松对其腐败惩治也非上策,更好的选择是充分发挥其资源、能源与要素成本优势,降低投资风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进进  
本文探讨了中国公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腐败认知与政府信任的相互关系。通过使用第一波和第四波亚洲民主价值观调查(Asiabarometer Survey)的中国数据,研究发现公众的腐败程度认知和公众对反腐绩效的不满都显著降低了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但是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减小了反腐绩效的不满对政府信任的消极影响,但是并不能减轻腐败程度认知对政府信任的消极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时,公众对政府反腐也将多一些耐心,但是公众却并不会因为较高的公共服务绩效而对腐败持宽容态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褚红丽  魏建  梁超  
本文首次使用微观数据探讨中国企业腐败的决定因素,通过对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自身特征的差异与企业的腐败水平有着显著的关系。从宏观环境来看,企业面临的许可越多,被掠夺程度越严重,从政府获得的资源与市场越多,企业的腐败水平越高。从企业自身特征来看,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腐败,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腐败,固定资产净值低的比高的更容易腐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立案侦查的腐败案件与公职人员数量之比"更为准确的含义是表征政府反腐败的努力,而不是腐败水平。政府反腐败的努力一方面可以显示官员的执政能力并塑造威信,另一方面是不同力量间博弈的结果。那么这些因素会对地方政府反腐败努力程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研究表明:在中央政府推进的政治改革中,地方纪委书记的异地任职与反腐败努力程度显著正相关;纪委书记与省委书记匹配的检验则进一步发现,异质化的政治构成对地方政府反腐败努力程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反腐败治理者的独立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具有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