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6)
2023(8670)
2022(7213)
2021(6653)
2020(5456)
2019(11947)
2018(11735)
2017(23225)
2016(12524)
2015(13606)
2014(13304)
2013(13176)
2012(11749)
2011(10654)
2010(10576)
2009(9813)
2008(9705)
2007(8764)
2006(7963)
2005(6756)
作者
(36794)
(31342)
(30959)
(29094)
(19276)
(15353)
(13771)
(12297)
(11981)
(10835)
(10670)
(10166)
(9816)
(9561)
(9558)
(9539)
(9241)
(9004)
(8980)
(8639)
(7975)
(7628)
(7520)
(7233)
(7181)
(6983)
(6950)
(6800)
(6291)
(6241)
学科
(55021)
经济(54852)
(45380)
(42654)
农业(29966)
管理(29822)
(22924)
企业(22924)
方法(20665)
业经(18256)
数学(17146)
数学方法(17050)
中国(15425)
(12017)
地方(11887)
(11272)
(11115)
(10248)
贸易(10244)
农业经济(10170)
(10038)
(9483)
发展(9456)
(9453)
(9173)
农村(9164)
(8634)
收入(8274)
(8264)
技术(8016)
机构
学院(179708)
大学(174624)
(78193)
经济(76895)
管理(69970)
理学(62051)
理学院(61415)
研究(61217)
管理学(60480)
管理学院(60174)
(57906)
中国(46546)
农业(44647)
科学(39125)
业大(38026)
(34697)
(31819)
(31629)
中心(28991)
研究所(28938)
农业大学(28208)
(26709)
财经(25776)
(23659)
经济学(23034)
经济管理(22635)
(22292)
(22172)
(21849)
师范(21546)
基金
项目(126985)
科学(99998)
基金(93556)
研究(89577)
(83495)
国家(82647)
科学基金(70171)
社会(61775)
社会科(57211)
社会科学(57190)
(51232)
基金项目(50805)
自然(44922)
自然科(43914)
自然科学(43899)
自然科学基金(43150)
(41785)
教育(38590)
编号(35723)
资助(35656)
(33384)
(28546)
(28213)
重点(28035)
成果(26807)
(26632)
(26218)
国家社会(25643)
创新(24804)
科研(24476)
期刊
(89932)
经济(89932)
(62866)
研究(47304)
农业(42139)
中国(35095)
学报(34218)
科学(30692)
大学(26101)
学学(25477)
业经(22362)
(21672)
管理(19465)
(19290)
(17713)
金融(17713)
农村(13859)
(13859)
问题(13745)
农业经济(13734)
经济研究(12410)
财经(12102)
(11937)
技术(11711)
教育(11617)
业大(11052)
世界(10706)
(10300)
农业大学(10059)
经济问题(9846)
共检索到257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友华  郑美雁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农民工的进城意愿与定居地点偏好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与路径选择。采用赫克曼二阶段模型控制农民工自我选择带来的部分内生性问题,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民工城镇定居地点偏好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制度信任和一般信任水平越高,其选择到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制度信任可促进农民工选择到县级市或以下城镇居住,而一般信任则对他们选择到地级及以上城市居住产生影响;亲熟信任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和定居地点偏好无显著性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黎源  徐芳  甘宇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家庭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发挥着其对进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召元  高颖  任婧玲  
本文利用对4000多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因素,发现"打工地学校收费太高"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是农民工不愿带子女到城市就学的主要原因,而"老家无人照顾小孩"和"希望自己抚育子女"是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学的最主要原因。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稳定程度、从事的行业类型等因素对其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王秋兵  张瑞龙  
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辽宁省五县镇农民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在县镇务工时的邻居类型对其县镇定居决策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未来定居县镇的概率最高;同时邻居类型还通过影响其人力资本提升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县镇定居决策,与同乡聚居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水平高于与市民混居农民工,而人力资本提升越大,农民工选择县镇永久定居的概率越高,从而人力资本提升作为中介变量减弱了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在县镇定居的概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璐宁  孟续铎  
本文以2245位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依据,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城镇间定居选择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位列前两位的是中小城镇和一线大城市,一些相同的因素影响着农民工定居选择的偏好,包括个体人力资本、婚姻状况、城市生活条件、发展空间等。不同的是,大城市端存在的"拉力"要大于中小城镇,同时生活成本高形成的"经济推力"也比较大,而中小城镇端因劳动保障欠缺等社会因素形成的"推力"要大于大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飞  杜云素  
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发现,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农民工申请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城镇户口的权利待遇;近六成的人已经办理落户手续,但也有两成的人仍在犹豫或者明确表示放弃落户资格。城镇定居和户籍价值是影响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必须对城镇和农村两个系统的户籍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剥离农业户口背后的各项权利待遇,以推进农民工城镇化的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浩兴  
对于具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来说,返乡创业或留在打工地城镇创业是其创业的两种主要地点。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沿海六省(市)900余名有创业意愿农民工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返乡与留城两种创业地点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而言,其创业地点的选择受创业者个体及家庭特征、沿海生活及工作特征和外部社会环境特征等三方面的影响,其中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沿海打工时间及收入、对打工地的满意度和社会网络关系特点是关键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俊芳  李军  武拉平  
本文基于2013年对广东、山东、四川、河南、浙江和北京6省市农民工进行调研所获得的3176份有效问卷,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农民工务工地点的选择倾向。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方面,受教育水平较高、年龄较小以及打工收入较高人员,多选择离家较远的外省市务工;家庭特征方面,家庭资产越少、家庭负担系数越小以及人均拥有耕地数量越少者,越倾向于选择外省市务工;家庭社会关系方面,家里在外打工人数越多和亲戚朋友介绍找到工作者,多选择外省市打工;家乡所在地资源禀赋方面,家乡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区人员,偏向于选择外省市务工,户籍所在地属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多选择外省市务工,而户籍属于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倾向于本省市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龙  白南风  李萌  
在北京和深圳65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课题组2001年对6232名农民工的调研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在城镇的居住状况、定居意愿和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镇中住房水平总体偏低,群体内部居住条件出现分化;农民工聚居区域形成城镇社区的"边缘居住格局";农民工有较强的进城意愿,其工资水平虽然在不断上升,但他们依然不具备进城定居的能力;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实现;受户籍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限制,当前城镇保障政策并未惠及农民工。为此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林  侯欢  
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民工享受应有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模、结构、效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实中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与之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需求能力不足、政府企业供给职责缺位、财力匮乏、社会保障制度固化以及立法滞后方面的局限。应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主体参保能力,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主体供保责任,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外在环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基于348份新生代农民工数据,以三维一体的"城镇亲近度"视角,对其留城定居意愿和城市融入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但时间维度"城镇亲近度"作用不显著;三个维度"城镇亲近度"均能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态。进一步的探讨表明,定居意愿为部分中介变量,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通过定居意愿间接影响个体城市融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道元  
通过对安徽625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中小城镇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1.7%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定居在中小城镇,性别、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耕地是否流转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中小城镇意愿的重要因素;而年龄、工作稳定性、配偶的务工地点、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因素则无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加强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土地流转等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振华  万丹  
本文通过对全国30个省267个村4980位农民的深入调查,考察了农民进城定居的意愿及其层级偏好,并且对愿意进城定居农民的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进城定居的总体意愿并不强烈,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民定居的重要选择;在定居城镇的层级偏好上,县(县级市)成为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且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层级;年轻、未婚、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民更加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人均收入越高、以务工为主业、家庭在读学生越多的农民,其定居社区或城镇的需求更为显著;对城镇住房、社会保障的需求越大的农民,希望到城镇定居的意愿更加强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怡然  
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农民工选择回老家的城市定居,城市化意愿强烈,县城和地级市等中等规模城市是农民工选择定居的主要城市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社会融入程度、来源地与定居地距离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举家外出打工、婚姻状况以及来源地发展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定居地的城乡选择意愿以及城市类型选择意愿。本文还发现,外出打工时间对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