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3)
- 2023(18307)
- 2022(15372)
- 2021(14381)
- 2020(12004)
- 2019(26769)
- 2018(26441)
- 2017(50672)
- 2016(27642)
- 2015(30508)
- 2014(29536)
- 2013(29296)
- 2012(26586)
- 2011(23699)
- 2010(23493)
- 2009(21836)
- 2008(21677)
- 2007(19358)
- 2006(17035)
- 2005(14809)
- 学科
- 济(109477)
- 经济(109264)
- 业(100854)
- 管理(91138)
- 企(90050)
- 企业(90050)
- 方法(48251)
- 数学(38111)
- 数学方法(37725)
- 农(35257)
- 业经(34786)
- 财(33212)
- 中国(28996)
- 农业(24584)
- 务(23799)
- 财务(23734)
- 财务管理(23709)
- 技术(23100)
- 企业财务(22481)
- 学(21786)
- 制(21562)
- 理论(21018)
- 地方(20813)
- 和(20081)
- 贸(19565)
- 贸易(19553)
- 易(18976)
- 划(18454)
- 策(17553)
- 环境(16654)
- 机构
- 学院(388388)
- 大学(384590)
- 管理(156514)
- 济(153397)
- 经济(150249)
- 理学(135481)
- 理学院(134002)
- 管理学(131845)
- 管理学院(131138)
- 研究(126111)
- 中国(95058)
- 京(81710)
- 科学(80256)
- 农(70789)
- 财(70410)
- 所(63329)
- 业大(62093)
- 研究所(57730)
- 江(57602)
- 中心(56782)
- 财经(56273)
- 农业(55808)
- 经(51224)
- 北京(50961)
- 范(48374)
- 师范(47833)
- 州(46198)
- 院(45639)
- 经济学(44968)
- 商学(41956)
- 基金
- 项目(266205)
- 科学(209376)
- 研究(192830)
- 基金(192457)
- 家(168885)
- 国家(167346)
- 科学基金(144061)
- 社会(122683)
- 社会科(115646)
- 社会科学(115611)
- 省(106246)
- 基金项目(102629)
- 自然(94288)
- 自然科(92125)
- 自然科学(92098)
- 自然科学基金(90502)
- 划(88230)
- 教育(87272)
- 编号(78175)
- 资助(77240)
- 成果(61770)
- 重点(59456)
- 创(59422)
- 发(57250)
- 部(57117)
- 创新(54795)
- 课题(53420)
- 业(51435)
- 科研(50621)
- 国家社会(49859)
- 期刊
- 济(171649)
- 经济(171649)
- 研究(110685)
- 中国(74455)
- 农(66038)
- 学报(65037)
- 管理(61197)
- 科学(58922)
- 财(56118)
- 大学(49028)
- 学学(46604)
- 农业(45326)
- 教育(41431)
- 技术(33868)
- 融(31656)
- 金融(31656)
- 业经(31120)
- 财经(27665)
- 经济研究(26769)
- 业(25572)
- 经(23795)
- 问题(22145)
- 科技(20953)
- 技术经济(20504)
- 版(19469)
- 现代(18617)
- 商业(18360)
- 图书(17654)
- 理论(17317)
- 业大(17051)
共检索到566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绍正 刘扬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从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对于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以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社会信任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资本成本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应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信任这种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信任,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畅通社会信任提升企业创新的机制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德鱼
基于法律的视角,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职工权益保护、债权人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提出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四条法律对策:一是加强企业自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完善和创新立法、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三是坚持司法创新、妥善审理案件;四是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权益保护 司法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妹 李海廷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感受与区域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同时地区幸福感也将广泛地影响经济生活的各方面。幸福感是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热点内容,但在公司治理行为研究较少。本文运用我国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究地区幸福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幸福感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地区幸福感能够提高改善地区信任环境,进而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基于公司内部治理检验发现,在管理者代理成本较低时,地区幸福感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地区幸福感 社会信任 创新投入 公司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姚佩怡
中小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之一,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备受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本文在梳理既有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影响的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具有助推器作用和积累作用,政府补助能够为战略代表性行业企业创新“锦上添花”,但并不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为企业“雪中送炭”;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有助于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地方财政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
政府补助 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 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周荣鑫 王于佳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112家有效样本企业进行调查,将社会网络细分为内部社会网络和外部社会网络,在创业团队的定义下检验了社会网络与信任对新创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社会网络都会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则作为调节变量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越高,越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内部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越大;但却易产生"非我发明症"现象,导致外部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越小。
关键词:
创业团队 信任 社会网络 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媛媛 梁艳艳
本文对R&D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深入的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引入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剖析知识转移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大样本数据进行路径验证。得出结论: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联盟企业通过增强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和知识扩散方的传播能力来达到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构建完善的联盟交易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联盟的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邓峰
核心企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创新的社会绩效、效率绩效和规模绩效的影响路径各不相同。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核心企业创新能力直接正向影响集群创新的效率绩效和规模绩效,通过网络资源配置效率正向间接影响集群创新的社会绩效。
关键词:
集群创新绩效 核心企业 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萍 陈书伟 孙奎立
针对企业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黑箱",构建了制度情境调节下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自身吸收能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以广东和上海的384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资本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上述发现初步揭示了企业社会资本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也为战略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基础观的整合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萍 陈书伟 孙奎立
针对企业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黑箱",构建了制度情境调节下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自身吸收能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以广东和上海的384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资本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上述发现初步揭示了企业社会资本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也为战略资源基础观与制度基础观的整合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德祥 侯艳君 张惠琴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性资源,通过知识分享在员工创新过程中产生溢出效应。以信任和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以创新动机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资本对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成都高新区软件园5家电子信息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443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2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中介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均显著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信任在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和员工创新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分别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绒 叶锐
企业社会创新(CSI)是以企业社会责任(CSR)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企业通过践行产品功能创新、公益组织创新、生态流程创新等活动,实现企业核心业务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本文通过梳理CSI理论研究成果,探索CSI维度与内涵,揭示CSI三阶段演进,分析CSI演进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最后提出CSI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在企业内外部环境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下,通过价值共创载体(产品-公益-生态)和价值共创主体(企业-顾客)的重构,形成CSI"价值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转化"三阶段演进,最终实现CSI共创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嫣 罗德尼·史密斯 武拉平
随着全球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农业企业面板数据,将FDI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分解为6个渠道,基于CDM模型考察了FDI生产率溢出中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为正的竞争效应和前向溢出,同时还存在负向示范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后向溢出和逆向溢出。此外,在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的溢出中,创新起到了较强的遮掩作用,减少了负向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最后,上游FDI的正向溢出主要来自于外商独资企业而非合资企业。因此,政府应鼓励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农业上游领域,鼓励企业产出专利;同时国内企业应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并努力缩小与外企的技术差距,以获得正向FDI溢出效应。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卢艳秋 赵英鑫
构建知识获取、路径依赖、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为知识获取—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同时路径依赖对知识获取与企业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为我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信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晓燕 金禹航 张璐 郭建鸾
跨界流动使得高管职业路径呈现多变性,有助于提升高管个人特质和职业胜任力,实现高管个人目标和职业成功,然而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组织创新有何影响,目前尚未明晰。本文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手工收集的高管职业跨界轨迹数据,区分了高管多变职业路径的“多变挑战型”和“多变平稳型”两种类型,研究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专一传统型职业路径相比,高管多变职业路径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其中高管多变挑战型和多变平稳型职业路径与企业创新投入均存在正向关系。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企业的国有属性会削弱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尤其是“多变挑战型”职业路径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冒险精神与创业精神在高管多变职业路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论为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引导企业从职业发展角度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及其创新特质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欢浪 张家宁 毛健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FII)作为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0—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QFII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QFII持股和QFII持股占比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上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具体表现为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更多,专利申请质量更高,该结论在通过Heckman两步法缓解自选择偏差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QFII通过信号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了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QFII持股更能促进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QFII 企业创新 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