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0)
2023(12375)
2022(10376)
2021(9640)
2020(7924)
2019(17419)
2018(17424)
2017(32951)
2016(18213)
2015(19724)
2014(19688)
2013(19069)
2012(17559)
2011(15874)
2010(15925)
2009(14617)
2008(14462)
2007(13087)
2006(11565)
2005(10050)
作者
(54677)
(46116)
(45408)
(43287)
(28629)
(22374)
(20493)
(17935)
(17478)
(16125)
(15954)
(15172)
(14805)
(14372)
(14239)
(14101)
(13797)
(13288)
(13066)
(13057)
(11739)
(11269)
(11186)
(10693)
(10445)
(10283)
(10217)
(10153)
(9374)
(9340)
学科
(69465)
经济(69287)
(54015)
管理(47244)
(46614)
(33540)
企业(33540)
农业(30829)
方法(26834)
数学(22048)
数学方法(21852)
业经(21148)
中国(19489)
(17624)
(17610)
(16832)
地方(14148)
环境(13727)
(12811)
(12656)
贸易(12654)
(12516)
银行(12465)
(12367)
(11901)
(11841)
理论(11721)
技术(11258)
(11133)
金融(11126)
机构
学院(255615)
大学(250786)
(101113)
经济(99044)
管理(94519)
研究(90583)
理学(82361)
理学院(81410)
管理学(79878)
管理学院(79447)
(73071)
中国(68584)
科学(60053)
农业(56800)
(52194)
业大(50922)
(47659)
(44963)
研究所(43788)
中心(42455)
(39179)
农业大学(35773)
财经(35701)
(33535)
师范(33028)
(32630)
(32166)
北京(31679)
(31590)
(30632)
基金
项目(179934)
科学(140154)
基金(130227)
研究(126450)
(117520)
国家(116443)
科学基金(97463)
社会(82318)
社会科(76719)
社会科学(76690)
(72419)
基金项目(69923)
自然(63690)
自然科(62172)
自然科学(62150)
自然科学基金(61051)
(60407)
教育(55946)
资助(50831)
编号(50619)
重点(40763)
成果(39837)
(39414)
(39204)
(39045)
(37545)
创新(35076)
计划(35013)
科研(34770)
课题(34533)
期刊
(116353)
经济(116353)
(74630)
研究(67953)
中国(53980)
学报(52537)
农业(49953)
科学(44478)
大学(38774)
学学(37358)
(33209)
管理(28971)
业经(25973)
(25910)
金融(25910)
教育(24423)
(24318)
技术(18101)
财经(17147)
(16859)
经济研究(16647)
问题(16469)
业大(15798)
(14655)
农村(14422)
(14422)
农业经济(13923)
农业大学(13761)
科技(13535)
资源(12840)
共检索到37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学婷  张俊飚  何可  童庆蒙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对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产生直接影响,探讨并引导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生态自觉性对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意义重大。本文基于1 09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对农户生态自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中,农户虽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认知和生态环保意识,但其生态行为采纳较为欠缺,生态自觉性整体较弱;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均对农户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在信任和规范的集群中,来自于特殊信任的影响大于一般信任,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大于正式规范,且群体规范在社会信任对农户生态自觉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对不同代际农民生态自觉性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社会信任和非正式规范对老一代农民的生态自觉性影响更大,而正式规范则对新生代农民的生态自觉性影响更大。据此,应构建高度信任的社区环境,提高村庄各主体间信任水平,并在发挥正式规范对农户行为约束的基础上,也要充分重视以声誉机制为基础的非正式规范在推动农户生态自觉性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林蔚   霍学喜   孔荣  
基于陕西省564户种植业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家庭农场异质性基础上,采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模型探究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净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土地流转视角下非农职业经历影响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高龄农场主非农职业经历对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非农职业经历通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提高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且土地流转规模的中介效应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完善具备非农职业经历群体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度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及土地流转期限长期化,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清卉  李世平  李昊  
为深入研究社会规范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从社会规范一致和冲突的双重视角出发,利用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安徽和江苏6省1 241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ordered probit模型、ordered logit模型和层次回归方法对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在农户亲环境行为中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1)当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一致时,二者均会直接促进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同时二者还可互为调节变量促进彼此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2)当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冲突时,描述性社会规范会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命令性社会规范则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不产生直接影响或影响不大。3)无论是在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一致亦或冲突的情境下,感知行为控制和亲环境行为认知均可促进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据此提出制定合理的亲环境行为实施标准、设立"亲环境行为实施模范户"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爱喜  陈晶萍  甄明昊  
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与规范三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户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的影响,以浙江省的分散农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农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均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效果。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来看,网络的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增强还款意愿,其资源属性提升农户的还款能力;信任与共享规范除了对农户的还款意愿有约束和激励作用之外,还可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提升农户的还款能力。因此,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农贷市场的作用,可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得性,增强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信贷的意愿和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爱喜  陈晶萍  甄明昊  
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与规范三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户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的影响,以浙江省的分散农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农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均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效果。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来看,网络的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增强还款意愿,其资源属性提升农户的还款能力;信任与共享规范除了对农户的还款意愿有约束和激励作用之外,还可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提升农户的还款能力。因此,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农贷市场的作用,可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得性,增强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信贷的意愿和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柳  朱玉春  任洋  
由于政府主管的小农水治理模式难以充分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农户参与管护成为突破小农水治理困境的关键。在IAD框架基础上,利用内蒙古和宁夏774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信任、组织支持对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与组织支持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该结论在剔除老年人样本的情况下仍然成立;(2)组织支持能增强社会信任对管护绩效的积极作用;(3)组织支持通过影响农户对村干部和管护制度的认可这两条渠道来发挥其对管护绩效的影响作用。这表明,促进农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村组织对农户的支持力度,能有效提升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绩效,对破解小农水自主治理困境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翠翠  夏春萍  蔡轶  雷欣悦  
为探究社会信任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行为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平邑县和湖北省麻城市电商发展情况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个人层面的Binary Logistic模型从社会信任角度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劳动人数占比、所在村庄是否有村级信息服务站等因素均对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2)信任程度越高,农户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可能性越大;3)制度信任比人际信任对农户决策影响程度更大一些,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制度信任的作用尤为重要;4)基层信任及其治理在电商发展方面的作用未发挥到极致。并依据此实证分析结论,从充分利用人际信任、构建并培育制度信任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户积极合作参与电商经营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吉星  张红霄  
研究目的:依据人际关系亲疏将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理论分析两类信任对农户土地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及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扩展回归模型(ERM)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社会信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殊信任有助于土地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减弱;一般信任有助于土地非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增强。研究结论:中央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从低效率经营主体流向高效率主体,因此,促进市场主导型的非熟人流转更加符合顶层设计的初衷;本文可以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提供证据支撑,市场化进程削弱了特殊信任的熟人转出优势,建设一般信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劳动力转移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志恒  张可馨  
为探究缓解当前农业环境污染现状的解决之道,利用甘肃省644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并基于资源禀赋异质性视角探讨社会规范在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向行为转化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资源禀赋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抑制悖离现象。2)社会规范中,价值引导、互动内化和制度规范均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可有效促进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向实际行为转化与落实。3)资源禀赋异质性下,社会规范仍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价值引导在高禀赋家庭中发挥的作用大于低禀赋家庭;互动内化中亲戚邻居采取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对低禀赋家庭影响较大,朋友是否采取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对高禀赋家庭行为有重要影响;制度规范中政府农业面源污染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低禀赋家庭的约束作用更强,政府专业化生产补贴对高禀赋家庭的激励作用更大。建议要重视因禀赋差异引起的农户不同生产行为,对低禀赋群体应采取对应机制。同时要加强社会规范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绿肥种植的实践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马玉婷  吴林海  
基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100个行政村98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支撑,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深入探讨了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传导路径,并分析了影响农户规范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目标、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与农户规范施药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规范施药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基于此,文章提出,政府应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农药施用相关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对规范施用农药的认知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户施药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清卉  李昊  李世平  
由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在提高化肥功效、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从源头上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和山西5个省份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2个维度出发,对在社会规范视角下,农户对增施有机肥、使用高效新型肥料和秸秆还田这3项具体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不仅会直接正向促进农户对化肥减量化措施的采纳程度,还可通过个人规范这一中介变量对农户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程度发挥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受访对象对具体的化肥减量化措施的了解程度越高、对具体措施实施难易程度感知越容易,实施某一措施的意愿越强烈,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家庭拥有的地块数越多,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米晓文  
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5县的调查显示,受各金融机构信用户评级标准和结果不一、指标设置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信用户违约率和贷款不良率出现"双高"现象,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发放,应予以关注。基本情况各金融机构评定标准不一。2014年10月末,5县参与农户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有3家,分别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参与评级农户38.09万户,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璐瑶  颜廷武  
[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2省1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阮青松  余颖  黄向晖  
人们渴望社会认可的动机常常被主流经济学所忽略。Alkerlof等的理论分析表明,这一动机具有重要的激励涵义。能否获得社会认可取决于是否遵从群体规则和社会规范,因此,规则操纵者可以通过两种规则管理方式来影响现存的群体规则和社会规范,从而增进社会福利。本文对国企改革过程中,群体规则和社会规范对国企经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企经理确实会受它们的影响,但旨在改变群体规则的物质激励的不同幅度和精神激励的不同形式,对国企经理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