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7)
2023(4032)
2022(3503)
2021(3324)
2020(2919)
2019(6490)
2018(6505)
2017(13564)
2016(7030)
2015(7851)
2014(7818)
2013(7842)
2012(7140)
2011(6479)
2010(6350)
2009(6063)
2008(6350)
2007(5988)
2006(5427)
2005(4891)
作者
(18946)
(15582)
(15300)
(14767)
(10003)
(7411)
(7295)
(6259)
(5927)
(5666)
(5436)
(5315)
(4995)
(4928)
(4912)
(4888)
(4660)
(4546)
(4513)
(4112)
(3971)
(3793)
(3677)
(3629)
(3613)
(3534)
(3504)
(3305)
(3100)
(3075)
学科
(27817)
经济(27666)
(19957)
(17388)
管理(17319)
银行(17243)
方法(16602)
(16323)
企业(16323)
(15931)
(14044)
数学(13391)
数学方法(13320)
(11036)
保险(10945)
中国(10729)
(10012)
金融(10011)
业务(9929)
(9567)
制度(9565)
银行制(8316)
(8046)
(6623)
业经(6574)
理论(6409)
(5538)
财务(5529)
财务管理(5515)
(5344)
机构
大学(96543)
学院(94089)
(42775)
经济(41893)
管理(38331)
中国(34267)
理学(31632)
理学院(31361)
管理学(30891)
管理学院(30710)
研究(28686)
(24676)
(20026)
(19750)
财经(19237)
银行(19124)
(17737)
(17559)
中心(15484)
(15310)
金融(15101)
(15033)
财经大学(14787)
经济学(14670)
科学(14424)
(14087)
(13676)
经济学院(13300)
北京(12766)
人民(12382)
基金
项目(57855)
科学(46290)
基金(44861)
研究(42391)
(37508)
国家(37181)
科学基金(32982)
社会(30807)
社会科(27951)
社会科学(27936)
基金项目(23004)
自然(20679)
(20266)
自然科(20262)
自然科学(20258)
资助(19960)
自然科学基金(19942)
教育(19360)
(17224)
编号(16555)
(14114)
成果(13711)
教育部(12834)
国家社会(12564)
人文(12313)
重点(12168)
大学(11665)
(11622)
(11516)
科研(11359)
期刊
(44739)
经济(44739)
研究(35861)
(30370)
金融(30370)
中国(20915)
(19470)
管理(13548)
(12620)
学报(12097)
科学(11945)
财经(10568)
大学(10202)
学学(9804)
(8775)
经济研究(7142)
技术(6743)
理论(6650)
农业(6439)
实践(6062)
(6062)
教育(5818)
业经(5564)
问题(5413)
统计(5385)
农村(5041)
(5041)
技术经济(4987)
财会(4600)
(4505)
共检索到158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俊青  李双建  赵旭霞  
社会信任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是监督契约执行最有效的机制。本文基于2007-2015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发现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银行风险。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信任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渠道,发现收益率波动在社会信任与银行风险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高达90.43%,即存在社会信任→资产收益率波动→银行风险的传导机制。本文还发现,在法律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信任对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更为突出。本文结论意味着,通过改善地区社会信任水平可以有效地遏制银行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树华  何镇宇  蒙昱竹  
根据黄金期货收益率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特征,建立不同残差分布下的ARMA-GARCH族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分布下的模型较好;黄金期货收益率的过去波动对市场未来波动有着正向而减缓的影响;风险与收益有紧密联系,黄金期货市场存在杠杆效应。ARMA-GARCH族模型下的VaR计算结果和后验测试结果表明根据t分布下的ARMA-GARCH族模型进行风险管理更有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琳  沈沛龙  杨勇攀  
本文以我国上市的14家银行为研究对象,对银行的收益率波动状况进行研究。除检验上市银行自身波动的非对称现象之外,还对上市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情况进行度量。论文使用非对称BEKK一GARCH模型研究了上市银行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发现我国的上市银行普遍存在波动的非对称现象,除兴业银行外,其余13家银行的收益率波动具有反向的非对称,即市场上负向信息的冲击小于正向信息的冲击。同时,银行机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大部分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是非对称的,说明一家银行收益的正向的信息冲击将加大其余银行收益的波动。当一家银行受到市场冲击时,不仅会引起当事银行收益率的波动,当事银行的波动也会引发其余银行收益率的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巧玉  
本文根据中国五大商业银行A股股票的日收盘价,借助MCMC仿真法,采用SV-MT模型对"工农中建交"五行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水平远高于其他四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波动水平相当,工商银行次之,农业银行最小。各银行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对冲击的反应均有很强的持续性。中国银行股票日收益率和波动呈负相关,而其他四大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和其波动的联系并不紧密。农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的分布最尖峭,交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的分布相对平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宇  朱新缘  王宁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其收益率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MIDAS),对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变量中,利率的水平值和上证指数收盘价对数收益率的水平值对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影响显著,而在波动层面,所有变量的波动率均对债券收益率波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我国债券市场的风险研究可以发现:债券风险较大的时期相对回报更高或者损失更重,正好吻合我国债券市场满足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杜亚斌  汪敏  
文章以特定激进型投连险账户为研究样本,基于2004~2014年间的日交易数据,运用GARCH族模型对其收益率波动特征进行检验,并对其投资风格进行研判。研究发现,GED分布设定下的ARMA(1,1)-GARCH(1,1)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该收益率具有波动聚集、高风险高收益以及长记忆等特征,与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杠杆效应特征不同,杠杆效应特征并不显著;此外,通过建立DCC-GARCH模型对其投资风格进行研判,发现该收益率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为正且较高,这印证了其激进型的投资风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林茂  杨丹  
本文在收益率曲线动态的主成分分析基础上,运用MonteCarlo模拟的主成分VaR方法,以我国五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账户经济价值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与巴塞尔委员会标准久期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VaR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样本外的返回检验。研究发现,五家银行的经济价值面临的是利率上升的风险;非正态主成分VaR模型估计的经济价值利率风险,都要大于正态主成分VaR模型的结果,这反映了利率波动的厚尾特征,正态假设有可能低估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科  林洪  
文章以上证综指2000年到2008年高频数据为例,基于Dufour、Taamouti(2010)测量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关于收益率与波动率的向量自回归线性模型,用来测量和比较了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动态杠杆效应、波动率反馈效应等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对已实现波动率还是对二次变差前三天都有较强的动态杠杆效应,而波动率反馈效应在所有的时间跨度上都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瞬时因果关系在有些时间跨度上较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其德  王军  
文章通过对上证指数成交量波动率的统计分析,定义了成交量波动率的波动水平,并验证了成交量波动率的"尖峰、厚尾"现象。通过讨论不同波动水平条件下的收益率情况,我们发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较高的成交量波动率伴随着较高概率的投机收益;通过对上证指数成交量波动率与收益率的波动方向的符号检验,我们发现成交量波动率对收益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并且上证指数成交量波动率的增加对收益率正向波动的影响随着波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大伟  朱志军  陈金贤  
H股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对中国吸引外资,促进国外投资者了解中国企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考虑到H股市场得到信息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了A股和H股之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关系,根据A股和B股相关研究和最后数据实证分析我们发现A股和H股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H股的波动率却显著高于A股的波动率。而后对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一些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建雅  何凯  程细玉  
本文以2005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资本充足率管制、市场预期和货币政策等银行外部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冲击效应及其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管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的影响最大,且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经济增长能在半年内显著改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市场预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并重视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莉  王先爽  
自"预期管理"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央行预期管理政策在降低经济不确定性、减少通货膨胀及其预期波动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然而鲜有研究对预期管理的金融稳定效应进行解释。为此,本文通过通胀预期和央行预期管理信息的引入,在"信息粘性"模型基础上估算出了我国通胀预期的波动数据并以此考察央行预期管理政策对通胀预期波动和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我国央行预期管理政策在降低通胀预期波动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且在危机时期更为明显;因央行预期管理政策而降低的通胀预期波动幅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总体呈现倒"U"型关系;通胀预期波动不确定性的降低和银行货币政策预测能力的提高更有可能在非危机时引起风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寇楚欣  
文章从国际收支视角阐述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机制,基于中国国情分析债券收益率与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情况,将2022年与2012015—5 2016年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期间的贬值情况进行对比,从而研判后续国内金融市场情况并据此提出债市投资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春峰  张驰  房振明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异质波动性问题。主要从异质波动性的识别与分布,异质波动性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异质波动性是否被充分定价等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股票异质波动性问题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特殊地位,这其中也包括异质波动性对股票收益影响问题。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数量方法,显著地得到了中国股票市场中异质波动性水平,并以此分析了异质波动性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证明股票异质波动性水平是投资者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晓东,金斌  
中国的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市场,其股价收益率波动具有哪些特征?其收益率与风险的关系如何?本文试图利用GARCH-M模型对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析。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选择 (一)研究方法 1.模型选择。由于ARCH和GARCH过程主要描述回归模型的干扰项的条件方差,它一般与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无关。但在实际中人们注意到,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