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7)
- 2023(14960)
- 2022(12577)
- 2021(11615)
- 2020(9886)
- 2019(21895)
- 2018(21751)
- 2017(42132)
- 2016(22491)
- 2015(24886)
- 2014(24267)
- 2013(23970)
- 2012(21805)
- 2011(19378)
- 2010(19007)
- 2009(17551)
- 2008(16927)
- 2007(14873)
- 2006(12823)
- 2005(10591)
- 学科
- 济(97581)
- 经济(97384)
- 业(73239)
- 管理(64560)
- 企(52266)
- 企业(52266)
- 农(48201)
- 方法(47923)
- 数学(42523)
- 数学方法(42093)
- 农业(31876)
- 业经(25089)
- 财(24152)
- 中国(23066)
- 技术(19268)
- 地方(18775)
- 贸(17785)
- 贸易(17781)
- 易(17254)
- 制(16918)
- 学(16896)
- 务(15103)
- 财务(15063)
- 财务管理(15033)
- 企业财务(14390)
- 环境(14102)
- 理论(13240)
- 和(12987)
- 发(12642)
- 策(12473)
- 机构
- 学院(317906)
- 大学(313290)
- 济(133521)
- 经济(131170)
- 管理(128566)
- 理学(113768)
- 理学院(112671)
- 管理学(110774)
- 管理学院(110191)
- 研究(99465)
- 中国(74741)
- 农(71903)
- 科学(62447)
- 京(61995)
- 财(57017)
- 农业(55761)
- 业大(55709)
- 所(48909)
- 中心(48736)
- 财经(47115)
- 江(46054)
- 研究所(44775)
- 经(43297)
- 经济学(40856)
- 范(38735)
- 师范(38237)
- 经济学院(37274)
- 经济管理(36914)
- 北京(36849)
- 州(36082)
- 基金
- 项目(228298)
- 科学(181469)
- 基金(168750)
- 研究(162700)
- 家(148037)
- 国家(146766)
- 科学基金(127354)
- 社会(108343)
- 社会科(101936)
- 社会科学(101904)
- 省(91772)
- 基金项目(90374)
- 自然(83276)
- 自然科(81436)
- 自然科学(81415)
- 自然科学基金(79980)
- 划(75178)
- 教育(74103)
- 资助(67418)
- 编号(64198)
- 部(50909)
- 重点(50824)
- 发(49061)
- 创(48701)
- 成果(48690)
- 创新(45509)
- 国家社会(45238)
- 科研(44441)
- 教育部(43643)
- 人文(43254)
- 期刊
- 济(139550)
- 经济(139550)
- 研究(81643)
- 农(72247)
- 中国(56485)
- 学报(53540)
- 农业(49162)
- 科学(48557)
- 财(43159)
- 管理(41909)
- 大学(41354)
- 学学(39881)
- 业经(29633)
- 技术(28280)
- 融(27806)
- 金融(27806)
- 教育(25217)
- 业(23843)
- 财经(22923)
- 经济研究(20833)
- 问题(19932)
- 经(19471)
- 版(17347)
- 技术经济(16676)
- 科技(16307)
- 统计(15558)
- 业大(14980)
- 策(14832)
- 世界(14750)
- 农村(14472)
共检索到443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璐瑶 颜廷武
[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2省1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茂岚 罗小锋 杜三峡 唐林
[目的]促进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治理农业污染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探究耕地质量禀赋与社会分工对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方法]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70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耕地质量禀赋与社会分工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1)耕地质量禀赋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质量禀赋每增加一个单位,化肥减量技术采纳率将提高25%,土壤越肥沃,灌溉条件越便利,通机耕路的耕地,农户越会采纳化肥减量技术。(2)耕地质量禀赋越好,则农户更愿意参与横向分工,促进其采纳化肥减量技术,中介效应为0.062,且纵向分工能明显缓解质量禀赋较差耕地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的负向影响。(3)耕地质量禀赋对小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分工增强了耕地质量禀赋对小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而耕地质量禀赋对大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因此,多渠道提升农户耕地条件,全方位推进农业社会分工,对不同规模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激励和引导策略,均是推广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帅 颜廷武
秸秆离田利用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基于湖北、河南两省6县1 056份农户调查数据,探讨价值认知、信息素养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秸秆离田利用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价值认知、经济价值认知、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以及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运用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进一步地,价值认知各维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的作用发挥依赖于经济价值认知;此外,信息获取、信息运用与信息素养均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应将深化秸秆资源价值宣传、科技赋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作为后续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激发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赋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万青 周颖 王立刚 刘玲洁 魏禾雅
[目的]秸秆还田是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黑土地土壤肥力,推动农田固碳减排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技术应用者理应得到合理补偿。然而东北地区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有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为提高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准确性,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应充分考虑以农户支付意愿作为秸秆还田补贴标准定价依据。[方法]文章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4份调研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法和双栏模型识别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农户技术支付水平。[结果](1)愿意支付秸秆还田技术费用的受访者占比67.41%,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受访样本愿意支付的额度平均值为316.14元/hm2;(2)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受文化程度、务农年限、机械成本、种子成本、还田作用、地权稳定性、信息渠道等因素影响,支付水平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另受化肥成本和生产经营贷款权影响;(3)基于双栏模型测算得出研究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水平为320.75元/hm2。[结论]政府需结合农户支付意愿优化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建议给予哈尔滨郊区普通农户802.11元/hm2(53.47元/0.067hm2)补偿,应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调动农户技术应用积极性,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雪莲 张俊飚 何可 张露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政府主推的一项绿色农业技术,探讨农户对这一技术的采纳意愿及驱动路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改进的MOA理论框架,根据湖北省3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EM模型,分析了采纳动机、采纳机会、能力(抗风险能力、操作能力)、信任与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而采纳机会、操作能力、抗风险能力则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整体效应分别为0.665、0.291、0.644,信任则具有间接效应,其大小为0.304。从跨组回归来看,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抗风险能力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逐渐增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鑫 颜廷武 尚燕 张俊飚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冀、鲁、皖、鄂4省1372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规模经济效应;(2)地块数和区位条件是限制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客观因素,在土地规模短期不能扩大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技术不具备普适性是该项技术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3)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男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促进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结论:应从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进秸秆还田技术,降低技术采纳成本;培育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户认知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广秸秆还田的耕作技术手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颖 王立刚 张彦东 杜艳芹 甘寿文 王丽英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黄显雷 赵俊伟 程磊磊 常志州 钱小平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后建
本文利用中国粮食主产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外部因素和内部信念对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意愿的影响以及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知觉易用性和知觉有用性是驱动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的关键心理因素,技术特征、结果展示和采纳条件是促进农户知觉循环农业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外部因素;技术特征和采纳条件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直接和间接正向影响;随着农户收入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外部因素、内部信念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程度会更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喻言 徐鑫
“低吸镉品种+淹水灌溉+撒石灰”(简称VIP降镉技术)是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的主要技术,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江苏、湖南、江西三省水稻种植户为例,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风险规避系数,并利用五级量表法测度农户对VIP降镉技术的经济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在此基础上借助有序Probit模型分析风险规避、价值感知对农户VIP降镉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对农户VIP降镉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经济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对农户VIP降镉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不同经营规模视角分析,风险规避对大农户VIP降镉技术采纳意愿无显著影响,但对小农户VIP降镉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说明小农户对VIP降镉技术存在高度风险规避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