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7)
2023(8752)
2022(7617)
2021(6848)
2020(6008)
2019(13671)
2018(13644)
2017(26612)
2016(14455)
2015(16719)
2014(17136)
2013(17233)
2012(16646)
2011(15295)
2010(15602)
2009(14736)
2008(14583)
2007(13599)
2006(12149)
2005(10877)
作者
(43816)
(37179)
(36897)
(35499)
(23565)
(17692)
(17053)
(14362)
(13915)
(13182)
(12784)
(12235)
(11795)
(11791)
(11581)
(11533)
(11265)
(10878)
(10727)
(10659)
(9466)
(9125)
(8848)
(8595)
(8451)
(8301)
(8089)
(8052)
(7555)
(7447)
学科
(84618)
经济(84458)
管理(38879)
(34867)
方法(32717)
数学(27467)
(27390)
企业(27390)
数学方法(27268)
地方(19965)
(19498)
中国(18963)
(18539)
(16730)
业经(15897)
地方经济(13453)
(13210)
(13106)
农业(12771)
理论(11759)
(11424)
贸易(11420)
(10972)
环境(10148)
(9747)
银行(9714)
(9578)
金融(9573)
(9294)
(8967)
机构
大学(225605)
学院(222610)
(101835)
经济(99750)
管理(83286)
研究(79499)
理学(70925)
理学院(70047)
管理学(68896)
管理学院(68448)
中国(58495)
科学(47302)
(46970)
(45449)
(41301)
(37394)
研究所(37249)
中心(35901)
财经(35711)
(34312)
经济学(32861)
(32125)
业大(31468)
(30467)
师范(30209)
北京(29793)
经济学院(29410)
农业(29272)
(27162)
(27001)
基金
项目(139763)
科学(109105)
研究(103288)
基金(100758)
(86722)
国家(85978)
科学基金(72662)
社会(68519)
社会科(63807)
社会科学(63783)
(54213)
基金项目(53001)
教育(46940)
(45020)
自然(43968)
自然科(42889)
自然科学(42872)
编号(42475)
自然科学基金(42109)
资助(41435)
成果(36374)
(31598)
重点(31397)
(31063)
课题(28739)
国家社会(28148)
(27645)
教育部(27243)
科研(26501)
人文(26450)
期刊
(120160)
经济(120160)
研究(69185)
中国(43558)
(36365)
学报(34892)
(34655)
科学(31333)
管理(28606)
大学(25936)
学学(24358)
农业(22896)
教育(21189)
经济研究(19916)
财经(19210)
(19155)
金融(19155)
技术(18865)
业经(17173)
(16640)
问题(15929)
图书(13572)
技术经济(12954)
统计(12203)
(11864)
(11532)
世界(10944)
理论(10709)
(10627)
商业(10579)
共检索到341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柯卉兵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政府间社会保障财政纵向和横向失衡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是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理论支点。社会保障的产品属性需要依据公共产品的特征,针对不同的保障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公共产品层次性理论是分析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划分问题的依据,也是实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前提条件。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体现了分权的关键性特征,即从效率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实现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与政府级次的匹配。蒂布特的"以足投票"假说提出了地区之间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平性问题,中央政府只有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来调节各地区之间的福利差距,才能保证各地区福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治芬  
通过全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全部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比例及缺口、替代率、抚养比等指标 ,分析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以养老保险为例 ,将其差异分解成抚养比和替代率两个因素 ,并以其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 ,确定对缺口地区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补助数额 ,并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角度 ,对财政、统计等基础工作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社会保障资金具有改革性强、覆盖面广、使用分散等特征,管好用好资金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财政部门应尽的职责。近年来,湖北省财政厅围绕"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的思路,在整合省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压缩专项资金数量和规模,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省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治芬  
如同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中国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社会保险结余资金上百亿元,有的地区社会保险连年赤字,基本支付难以保证。不过,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又不同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那样呈明显的东高西低之势。随着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地区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问题已经提到政府案前。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进而研究其解决对策,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地区发展与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的跟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缓解了城镇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加剧了其精神贫困,对健康贫困则无显著影响,而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其三个层面的贫困均有缓解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医疗服务利用与居住方式变化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的跟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老年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缓解了城镇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加剧了其精神贫困,对健康贫困则无显著影响,而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其三个层面的贫困均有缓解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医疗服务利用与居住方式变化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家凤  易发云  
异质性是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假定。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在利益差别上均有异质性,使财政转移支付在政治利益驱动下的出现地区性偏差。这种偏差反映了政治决策机制与经济决策机制之间的不完全相容,仅靠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也许会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利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偏离进行全面的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春红  周春燕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已比较滞后,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社会保障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社会保障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殿生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是围绕效用价值论这个基础展开的,这导致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的混乱。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建立在剩余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是科学合理的。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着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的兴衰而发展演变。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从维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维护广大劳动人们利益的角度,始终强调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反对社会保障的私有化。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实践随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每次政策实践的较大变化又与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密切相关。我国的社会保障理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时代需要实现全面创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美多  张彭  
社会保障作为基层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职能,其支出的水平和辖区间均等化程度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分税制以后,中国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越来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可以同时测量上级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效应"和"均等效应"。2007年25个省的县级数据分析表明,转移支付对省内县级社保支出的"综合效应"在18个省表现为"均等-引致"型,而在其余7个省则表现为"均等-挤出"型。转移支付在各省对社保支出的优化作用不尽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省情有的放矢地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子乐  黄少安  
政府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视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城镇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并采取了"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口迁移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城镇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发现,当进城农民会获得市民身份时,转移支付会降低农民收入。当进城农民无法获得市民身份时,转移支付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利率越低、市民占人口比例越高,转移支付的"增收"(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就越大,并且当市民占人口比例低于某个临界值时,转移支付的"增收"作用是负的,即降低农民收入,反之则反是。在"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下,转移支付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冲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下 ,对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若干问题作出剖析和解释 ,并提出进一步制度完善的取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菊子  宋小宁  
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理论认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旨在经济效率和财政均等化,这忽视了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因素。文章构建了中央政府以政治稳定为目标,通过向各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社会稳定的理论模型,利用199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发现,国家政治稳定因素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效应显著,其中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缩小纵向和横向财政失衡上面,必须同时从经济效率和政治稳定的角度来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晓茵  
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是初创期的构建还是成熟期的改造,都至少涉及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因素。近三十年来,随着新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兴起,社会保障研究也不断进步:一方面侧重解释实际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婷  杨小炜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增加。虽说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最后的生活保障。就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这一视角出发,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保体系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