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3)
- 2023(7915)
- 2022(6383)
- 2021(6158)
- 2020(4974)
- 2019(11406)
- 2018(11017)
- 2017(20521)
- 2016(11152)
- 2015(12888)
- 2014(12374)
- 2013(12311)
- 2012(11563)
- 2011(10605)
- 2010(10385)
- 2009(9306)
- 2008(9095)
- 2007(7886)
- 2006(7108)
- 2005(6246)
- 学科
- 济(49573)
- 经济(49409)
- 管理(25582)
- 业(24499)
- 方法(23949)
- 数学(20304)
- 数学方法(20179)
- 企(17813)
- 企业(17813)
- 中国(17078)
- 农(15064)
- 贸(11106)
- 贸易(11098)
- 易(10923)
- 业经(10904)
- 农业(9460)
- 财(9134)
- 理论(8784)
- 制(8483)
- 学(8368)
- 和(8067)
- 环境(7358)
- 发(6976)
- 关系(6812)
- 银(6740)
- 教育(6734)
- 银行(6723)
- 行(6581)
- 地方(6458)
- 融(6433)
- 机构
- 大学(160941)
- 学院(157597)
- 济(74121)
- 经济(72973)
- 研究(60414)
- 管理(57515)
- 理学(49792)
- 理学院(49157)
- 管理学(48361)
- 管理学院(48064)
- 中国(45893)
- 京(34750)
- 科学(34213)
- 财(30933)
- 所(29757)
- 农(27991)
- 研究所(27275)
- 中心(26765)
- 财经(25247)
- 经济学(24728)
- 经(23312)
- 业大(22919)
- 北京(22346)
- 经济学院(22326)
- 江(21995)
- 农业(21988)
- 范(21853)
- 师范(21649)
- 院(21072)
- 财经大学(18967)
- 基金
- 项目(108074)
- 科学(86144)
- 基金(80964)
- 研究(80444)
- 家(71500)
- 国家(70919)
- 科学基金(60075)
- 社会(55727)
- 社会科(51901)
- 社会科学(51887)
- 基金项目(41775)
- 省(38515)
- 教育(38165)
- 自然(35831)
- 自然科(35063)
- 自然科学(35053)
- 自然科学基金(34523)
- 划(33700)
- 资助(33458)
- 编号(30770)
- 部(26254)
- 成果(25740)
- 国家社会(24795)
- 重点(24716)
- 中国(23539)
- 发(23010)
- 教育部(22959)
- 创(22240)
- 课题(21916)
- 大学(21326)
共检索到239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 刘伟 胡宝娣
生产要素是指持续提高一经济体总体产出水平的力量。宏观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正是这种因果关系,使组成宏观经济系统的各变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文章运用扩展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包括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支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1978~2009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不管是作为中间变量还是直接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均不通畅,说明社会保障作为生产要素的效果在中国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生产要素 扩展VAR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轩 刘骏民 王佳妮
准确、详细、定量地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水平和整体运行情况,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社会保障综合评价体系,从"适度"、"公平"、"有效"三个评价维度,共14项指标,对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评价,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和各省份的保障水平分别进行评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上存在着保障水平"西低东高,内陆低沿海高"的特点,分别从"适度"、"公平"、"有效"三个评价维度来看,在适度水平方面,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评分位居
关键词:
社会保障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倩 李放
文章分析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并使用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方法(sys-GMM)对相关的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与我国的城乡差距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扩大了城乡差距。而在控制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以后,随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镇偏好程度上升,城乡差距也将显著扩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丽娜 万诗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虽然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但仍需要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第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水平、地区老年抚养比和人均消费水平也会影响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洪 杨翠迎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通过减少贫困发生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而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注重效率的提升,以保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斯蔚
社会保障是有益品,更是一种社会政策。为了响应新时代号召,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公平正义,需明确对应的本位性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中国实践,借鉴国际方案,提出了“社会保护”的社会保障融合性本位,旨在拓宽社会保障功能边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平滑社会风险、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的,发挥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更好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鑫 陈啸
本文从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收敛问题争议出发,考察1979—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特征及其对收敛性质的影响,尝试从经济周期角度解释现有争议,并在消除经济周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动态法重新审视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态势。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具有显著周期性,短期波动会干扰均衡状态估计,导致收敛分析结论随着研究样本起止时间变化;(2)在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由初始(1979年)单峰分布向期末(2015年)双峰分布演变,未来将长期稳定在"富国"和"穷国"俱乐部收敛状态,多数地区将收敛于"穷国"俱乐部,少数地区收敛于"富国"俱乐部;(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具有流动性,上游地区增速有所回落,下游地区持续表现出对中上游地区的追赶效应,部分地区还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琴 朱火云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清峰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VAR计量模型为研究工具,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社会保障支出能够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但其减贫效果并不显著,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反贫困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农村贫困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烜 张扬
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财政支农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说明财政支农、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2)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外贸易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则越大。(3)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浩名
本文利用瓦哈卡-布林得模型分析和分解了影响中国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的因素和贡献程度,发现三个结论。第一是社会保障收益对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很重要,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证明社会保障收益对年龄越大的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影响越大。第二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婚姻结构的变化对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婚姻结构变化时,离婚和丧偶女性与已婚女性的社会保障替代率差距很大。第三是社会保障政策的改变也会改变女性的社会保障替代率。在国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过程中,女性的个人行为选择对女性的社会保障替代率影响较大。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对中国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的脉冲响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浩名
本文利用瓦哈卡-布林得模型分析和分解了影响中国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的因素和贡献程度,发现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是社会保障收益对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很重要,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证明社会保障收益对年龄越大的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影响越大。第二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婚姻结构的变化对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婚姻结构变化时,离婚和丧偶女性与已婚女性的社会保障替代率差距很大。第三是社会保障政策的改变也会改变女性的社会保障替代率。在国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过程中,女性的个人行为选择对女性的社会保障替代率影响较大。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对中国女性社会保障替代率的脉冲响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到的影响一直是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由此认为FDI的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会在短期内得到体现,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长期趋势性过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骞 徐青 陈晓英
在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测算中国的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并利用标准差椭圆技术、Dagum基尼系数和多种收敛方法揭示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的时空格局、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7年,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整体偏低,但呈持续增长态势,大部分省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省份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偏低。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的分布重心存在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南北方向上分布更加集聚。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呈先上升后平稳波动的变化趋势,地区间差距是其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β收敛,相对丰水地区、轻度缺水地区和中度缺水地区的全要素水资源绿色生产率均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和条件俱乐部收敛,重度缺水地区仅存在条件俱乐部收敛,极度缺水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永红
采用Met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2005—2020年中国284个城市和三大区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组内效率变化、最佳实践差距变化和技术领先变化;同时,利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三种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研究样本期间全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最佳实践差距变化上升,而组内效率变化和技术领先变化略有下降;全国和三大区域城市的组内效率变化平均值最大,说明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来自组内效率变化,东部地区技术领先差距变化均值等于1,说明东部地区具有技术领先效应;全国和三大区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不存在σ收敛,但是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城市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增长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