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9)
2023(4350)
2022(3610)
2021(3297)
2020(2667)
2019(5755)
2018(5426)
2017(10513)
2016(5647)
2015(6124)
2014(6228)
2013(6133)
2012(5712)
2011(5203)
2010(5029)
2009(4641)
2008(4454)
2007(4060)
2006(3737)
2005(3054)
作者
(16070)
(13502)
(13443)
(12760)
(8471)
(6528)
(6220)
(5291)
(5143)
(4774)
(4663)
(4642)
(4334)
(4213)
(4123)
(4097)
(3946)
(3943)
(3887)
(3773)
(3277)
(3270)
(3130)
(3123)
(3096)
(2990)
(2980)
(2898)
(2730)
(2645)
学科
(30446)
经济(30294)
管理(14009)
方法(12298)
(11792)
地方(10822)
(10159)
企业(10159)
数学(9061)
数学方法(8988)
中国(8339)
(7591)
地方经济(7242)
业经(7142)
(6565)
(5697)
理论(5495)
(4987)
农业(4874)
环境(4465)
社会(4278)
(3880)
(3611)
经济理论(3438)
(3357)
金融(3355)
企业经济(3312)
(3304)
教育(3075)
(2906)
机构
大学(82165)
学院(81613)
(34482)
经济(33753)
管理(31027)
研究(29466)
理学(27399)
理学院(26976)
管理学(26454)
管理学院(26289)
中国(20434)
科学(18520)
(16946)
(14991)
(14586)
研究所(13390)
中心(13343)
(13073)
师范(12994)
(12314)
财经(12175)
(12169)
业大(11278)
经济学(11081)
(11035)
师范大学(10777)
(10726)
北京(10294)
经济学院(9969)
农业(9592)
基金
项目(59953)
科学(48988)
基金(44719)
研究(44059)
(38913)
国家(38586)
科学基金(33571)
社会(32121)
社会科(29224)
社会科学(29213)
基金项目(23900)
(23593)
自然(20297)
教育(20126)
自然科(19830)
自然科学(19826)
(19791)
自然科学基金(19456)
编号(17293)
资助(17126)
重点(13889)
成果(13817)
(13801)
(13556)
国家社会(13362)
课题(12172)
(12132)
教育部(11715)
人文(11537)
科研(11531)
期刊
(37809)
经济(37809)
研究(23465)
中国(16991)
科学(12669)
学报(12631)
(11365)
(10596)
管理(10339)
教育(9900)
大学(9647)
学学(9068)
农业(7998)
经济研究(6122)
技术(6098)
财经(6030)
业经(5985)
(5360)
金融(5360)
(5282)
资源(5065)
问题(4901)
统计(4501)
(4301)
(4011)
科技(3874)
商业(3746)
决策(3743)
(3725)
技术经济(3699)
共检索到117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琼  白杏  
文章利用2007—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等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和四大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可持续性和适度性是制约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关键;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其来源及贡献率依次是区域间、区域内和超变密度贡献率;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多个中心和多极化现象,东部地区不存在极化现象,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少数年份存在多极化现象;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但在加入地理空间因素后,会打破原有的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嘉琪   唐彦林  
文章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探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低于全国均值;地区间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西地区间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间差异;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初立苹  
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是有效推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弥合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方差分解方法对2012~2020年我国27个省份的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进行多维指标测算、区域差异分解、动态演进分析和结构方差分解。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综合水平较低,但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而从子系统来看,社会保险提升最快,社会救助最高;区域间差异总体上看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部差异;从动态演进来讲,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的核密度曲线峰值左移,峰高逐年攀升,波峰宽度逐渐缩窄并且存在右拖尾现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绝对差异呈现明显缩小趋势,特别是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但中部区域则呈扩大趋势;方差分解表明,社会保险是城乡融合综合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社会救助,最小则是社会福利,但各个区域的方差分解不尽相同。基于研究,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合作和各个系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助于提升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并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提升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李清章  
本文通过构建社会保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化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全面衡量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省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省市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中部省市次之,西部省市最低。根据实证中提取出的主因子,深入分析了导致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丽  
本文以2007-2014年的省际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这三大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同时,依据地区生产总值与社会保障支出关系,以财政支出为媒介,构建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社会保障与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并估计出了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支出的门限值,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丽  
本文以2007-2014年的省际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这三大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同时,依据地区生产总值与社会保障支出关系,以财政支出为媒介,构建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社会保障与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并估计出了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支出的门限值,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辉  李春根  
通过测度地区间差距的随机收敛方法,基于2008—2019年我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及不同的异质性因素前提下分析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空间异质性情况。结论如下:2008—2019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和人均都呈现快速增长;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差异一直存在,且其影响呈现先小后大趋势;特别是地区间差距相对于全国均值呈现随机发散趋势,影响程度变动无规律。为解决空间异质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内部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机制、扩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覆盖范围,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穆怀中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穆怀中(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五大任务之一。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社会保障水平从量上讲,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尤骋  
(一)宏观方面的应对之道第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的形成与扩大,尤其是其户籍制度。因此,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便显得十分重要。取消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隔阂,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享受均等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城乡地区社会福利政策得到统一,从而促进居民权利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磊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而以社会保险费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又具有明显缺陷,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推进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障税。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设立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设立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具体建议及相关配套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宏志  张岳翀  李媛媛  
社会保障是不同制度社会必须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对衡水市11个区县社保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区域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尚存不小差距和问题。因此,在社会保障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方案有了迅速的增长,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共开支方案。社会保障方案在缓和阶级矛盾、保证较充分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使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发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作为一种已经存在的既得利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困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分析社会保障政策的演变,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所助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军  
文章基于1998-2015年地方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以下特征:从总量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从支出力度来看,东北地区支持力度最大,达到18%,其他地区支出力度较小,在10%左右;从人均支出来看,东北地区远远超过平均值,东部和中部地区均落后于平均值;从社保支出增量来看,东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东北地区最少;区域间泰尔指数不断下降,区域差距不断缩小,90%以上由区域间差距造成。因此,必须优化中央—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适当提高中央政府社会保障事权;根据老龄化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康  
在提出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指数,并运用该指数对全国各省(市、区)的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在不同的省(市、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少数省份的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不仅水平低,而且发展速度慢。因此,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的强弱和变化情况,妥善处理制度设计中涉及到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尽早考虑建立国家社会保障调剂基金制度,以保证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熠  陶旭辉  韩雨晴  
当年轻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时,低收入地区社会保障赡养负担和缴费率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进而引发更多人口流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分析了三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表现。分析发现,“区域独立”和“全国统一”模式均未能实现效率最优,前者导致各地实际费率差异和劳动力流动规模过大,而后者则过小,存在一个帕累托效率最优的“相互调剂”模式。然而,如果兼顾公平性,只需付出微小的效率损失就可以大幅增进区域公平,加大跨区域调剂力度的“公平—效率转换比”极高。实证数据显示,当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已接近效率最优,但仍需大力推进公平性。未来推动区域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应当加大调剂和统筹的力度以及对人口流入地区的社保稽核力度,并预防人口过度流动带来的区域发展失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