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7)
- 2023(14169)
- 2022(12210)
- 2021(11187)
- 2020(9595)
- 2019(21884)
- 2018(21381)
- 2017(40684)
- 2016(22527)
- 2015(24934)
- 2014(25007)
- 2013(24694)
- 2012(23062)
- 2011(20801)
- 2010(20971)
- 2009(19727)
- 2008(19930)
- 2007(18264)
- 2006(16101)
- 2005(14383)
- 学科
- 济(88919)
- 经济(88711)
- 管理(66433)
- 业(64614)
- 企(51661)
- 企业(51661)
- 方法(41170)
- 数学(34895)
- 数学方法(34522)
- 财(28859)
- 农(28666)
- 中国(24031)
- 制(21615)
- 业经(21056)
- 贸(20919)
- 贸易(20917)
- 学(20488)
- 易(20444)
- 农业(19286)
- 务(16286)
- 财务(16221)
- 财务管理(16171)
- 地方(15734)
- 企业财务(15299)
- 和(14890)
- 银(14759)
- 银行(14696)
- 理论(14261)
- 体(14137)
- 融(14084)
- 机构
- 大学(332482)
- 学院(328667)
- 济(134347)
- 经济(131597)
- 管理(121914)
- 研究(113423)
- 理学(105472)
- 理学院(104197)
- 管理学(102298)
- 管理学院(101698)
- 中国(84392)
- 科学(71825)
- 京(69267)
- 财(65315)
- 农(64947)
- 所(59252)
- 研究所(53946)
- 业大(53689)
- 中心(51729)
- 农业(51475)
- 财经(51387)
- 江(50439)
- 经(46553)
- 北京(42930)
- 范(42913)
- 经济学(42450)
- 师范(42357)
- 院(40051)
- 州(39198)
- 经济学院(38522)
- 基金
- 项目(221373)
- 科学(173189)
- 基金(161995)
- 研究(155941)
- 家(143873)
- 国家(142637)
- 科学基金(120218)
- 社会(101894)
- 社会科(95591)
- 社会科学(95558)
- 省(86328)
- 基金项目(86031)
- 自然(78156)
- 自然科(76368)
- 自然科学(76335)
- 自然科学基金(75031)
- 划(73560)
- 教育(72005)
- 资助(65277)
- 编号(61576)
- 成果(51115)
- 重点(50529)
- 部(49554)
- 发(46640)
- 创(45932)
- 制(43219)
- 科研(43200)
- 创新(43114)
- 课题(42870)
- 国家社会(42492)
- 期刊
- 济(147092)
- 经济(147092)
- 研究(93969)
- 中国(65390)
- 学报(61224)
- 农(59595)
- 科学(52909)
- 财(52442)
- 大学(45392)
- 学学(43116)
- 管理(42667)
- 农业(39358)
- 教育(32527)
- 融(29139)
- 金融(29139)
- 财经(26089)
- 技术(25070)
- 经济研究(23770)
- 业经(23613)
- 经(22320)
- 业(20547)
- 问题(20208)
- 版(18939)
- 贸(17670)
- 业大(15871)
- 技术经济(15573)
- 科技(15409)
- 理论(14867)
- 统计(14592)
- 国际(14466)
共检索到485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贫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严重障碍,而社会保障作为保障民生的政策工具,理应发挥反贫、脱贫的作用。笔者基于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IV Probit模型,将贫困分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三个维度,探讨社会保障支出对中国居民贫困的影响,并分析了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降低了居民发生多维贫困的可能性,且在缓解经济贫困方面更为显著。同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城乡差异,对城镇居民而言,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缓解经济贫困与精神贫困;对农村居民而言,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缓解了经济贫困与健康贫困。文章进一步指出,社会保障支出主要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与提高居民收入进而缓解经济贫困;在健康贫困方面,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则是通过提高健康水平得以实现;在精神贫困方面,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路径是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娱乐休闲消费水平。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居民多维贫困 机制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伟
贫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严重障碍,而社会保障作为保障民生的政策工具,理应发挥反贫、脱贫的作用。笔者基于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IV Probit模型,将贫困分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三个维度,探讨社会保障支出对中国居民贫困的影响,并分析了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降低了居民发生多维贫困的可能性,且在缓解经济贫困方面更为显著。同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城乡差异,对城镇居民而言,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缓解经济贫困与精神贫困;对农村居民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居民多维贫困 机制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春福 郑欣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精准脱贫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贫困群体保障政策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制定分散、缺乏统一管理、资金投入少、保障标准低、能力建设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等。对此,要确立整体设计、统一管理、操作便捷和助推脱贫的保障政策总目标,不断推进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政策、构建大数据库、低保家庭一卡通模式、大力发展智慧社区和提高脱贫能力建设等措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华北 姬恒
本文以Feldstein社会保障模型为基础,从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其中,覆盖率可以明显减少居民不确定性,而保障水平则对居民收入支持作用明显。对当前农村居民来说,政府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然后再通过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居民保障水平。
关键词:
社会保障模型 覆盖率 保障水平 转移支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金波
在Ramsey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最优消费增长率与城镇居民稳态消费水平具有正向效应,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能够显著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和稳态消费水平。其次,分位数回归显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政府每增加1万元社会保障支出所引起的城镇居民消费增加最低幅度为1.772单位,相应的最高幅度为2.491单位。再次,稳健性检验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优于中西部,但是,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金波
在Ramsey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最优消费增长率与城镇居民稳态消费水平具有正向效应,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能够显著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和稳态消费水平。其次,分位数回归显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政府每增加1万元社会保障支出所引起的城镇居民消费增加最低幅度为1.772单位,相应的最高幅度为2.491单位。再次,稳健性检验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优于中西部,但是,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依然明显。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增文 何冬梅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调节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是其核心功能,而实践与理论是否一致则需要进一步地研究论证。文章从区域视角切入,基于江苏省13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构建模型进行收敛回归分析,对比在模型中加入社会保障支出这一控制变量前后收敛系数β的变动,从而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江苏省全省以及分别在江苏省南北内部的居民收入是起到"正向调节"抑或"逆向分配"的作用。回归结果显示,在苏南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江苏全省和苏北地区则起到"逆向分配"的反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嘉
分别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财政社保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选取1978-2011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财政社保支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并选取1987-2011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社保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区域效应。研究表明,样本区间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体上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但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则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彤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发现中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相对水平较低,且无论分税制改革前还是改革后,90%以上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都落实在地方政府。随后,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5年各省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模型结果作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在供给侧,经济增长、财政能力与转移支付是推动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动力,而财政分权体制则抑制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且财政分权阻碍了转移支付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推动作用;在需求侧,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能够拉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方政府对因老龄化、城镇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需求有积极的响应。本文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既有需求拉动的一面,也有供给推动的一面,而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而有着扩大地区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的倾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清峰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VAR计量模型为研究工具,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社会保障支出能够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但其减贫效果并不显著,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反贫困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农村贫困 VAR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朴
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安全网”。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是覆盖面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和资金匮乏等。通过分析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老龄化、居民储蓄、地区差异和失业率等因素,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委托—代理 生命周期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拥军 邱长溶
本文以1989-200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基尼系数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关系,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之间存在长期的负向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曹艳春
本文采用跨学科分析方法,探讨贫困群体面临的收入性稀缺,从心理学视角来分析贫困人员的"稀缺"心态,从重要性和急迫性两个方面对比"获取当前收入"和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群体的心理影响,深入探究贫困群体由于稀缺心态导致"管窥"现象、减少"带宽",降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退出或不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原理,提出设计符合需要的"自我满足标准";灵活设计激励机制,将社会保障纳入"管子"视野内;完善提供机制;构建滚动缴存机制和建立阶段性渐进式退出机制,避免"稀缺陷阱"等措施建议,以提高贫困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与率和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