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0)
- 2023(9040)
- 2022(7591)
- 2021(7117)
- 2020(5853)
- 2019(13409)
- 2018(13047)
- 2017(25919)
- 2016(13701)
- 2015(15045)
- 2014(14764)
- 2013(15015)
- 2012(14043)
- 2011(12797)
- 2010(12776)
- 2009(11988)
- 2008(11708)
- 2007(10629)
- 2006(9521)
- 2005(8183)
- 学科
- 济(71006)
- 经济(70827)
- 农(51113)
- 业(48550)
- 农业(34578)
- 管理(34295)
- 方法(33124)
- 数学(29135)
- 数学方法(28985)
- 企(26741)
- 企业(26741)
- 业经(20575)
- 中国(16883)
- 财(16686)
- 贸(16310)
- 贸易(16309)
- 易(15989)
- 地方(14002)
- 农业经济(12431)
- 制(12279)
- 出(12043)
- 发(11460)
- 收入(10926)
- 发展(9750)
- 展(9737)
- 村(9632)
- 农村(9615)
- 学(9417)
- 策(9389)
- 体(8920)
- 机构
- 学院(200104)
- 大学(196682)
- 济(92230)
- 经济(90687)
- 管理(79775)
- 理学(70475)
- 理学院(69806)
- 管理学(68760)
- 管理学院(68419)
- 研究(63454)
- 农(51069)
- 中国(50108)
- 财(40720)
- 农业(38519)
- 京(38354)
- 科学(35456)
- 业大(34166)
- 财经(32668)
- 中心(30978)
- 所(30371)
- 经(30025)
- 江(29271)
- 经济学(29263)
- 研究所(27145)
- 经济学院(26790)
- 范(25225)
- 师范(25063)
- 经济管理(24748)
- 农业大学(24077)
- 财经大学(24018)
- 基金
- 项目(136128)
- 科学(109545)
- 研究(102725)
- 基金(102521)
- 家(87359)
- 国家(86470)
- 科学基金(75611)
- 社会(72117)
- 社会科(67209)
- 社会科学(67193)
- 基金项目(54508)
- 省(52737)
- 教育(46167)
- 自然(45214)
- 自然科(44217)
- 自然科学(44210)
- 自然科学基金(43462)
- 划(42500)
- 编号(41410)
- 资助(41300)
- 成果(32906)
- 部(32412)
- 农(30750)
- 国家社会(30557)
- 发(29604)
- 重点(29404)
- 教育部(28330)
- 人文(28285)
- 创(27987)
- 制(27652)
- 期刊
- 济(103052)
- 经济(103052)
- 农(57625)
- 研究(56434)
- 中国(39973)
- 农业(39182)
- 学报(30298)
- 财(29144)
- 科学(28485)
- 大学(25204)
- 学学(24061)
- 业经(23654)
- 管理(23445)
- 融(22017)
- 金融(22017)
- 业(17089)
- 财经(16653)
- 教育(16122)
- 问题(15745)
- 经济研究(14881)
- 农业经济(14811)
- 农村(14417)
- 村(14417)
- 技术(14391)
- 经(14163)
- 世界(12691)
- 版(11963)
- 贸(11300)
- 经济问题(10938)
- 社会(10520)
共检索到294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清峰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以VAR计量模型为研究工具,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社会保障支出能够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但其减贫效果并不显著,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反贫困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农村贫困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灿煌
文章以中国1980~2005年度数据为样本,基于VAR模型检验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支出是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支出减少贫困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利用财政支农作为减少农村贫困的手段,一方面,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支农政策;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综合测量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减贫政策目标体系,力争在减贫目标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志国 谭伶俐 赵晶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而间接效应的作用明显高于直接效应。因此,政府在未来制定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农村金融作用的间接效应上,而不是简单片面地强调直接效应,从而保证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减少农村贫困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贫困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苏科
在公共产品理论与熵权TOPSIS分析法的基础上,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五个方面14项指标,测算了2010—2014年我国各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减缓农村贫困问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2010—2014年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地区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特征,存在空间正相关集聚现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消减具有正向积极作用,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贫困消减的影响是边际效应递减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烜 张扬
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财政支农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说明财政支农、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2)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外贸易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则越大。(3)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广度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农村贫困率分别下降0.151和0.12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深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可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等措施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扶贫 减贫绩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扶贫 减贫绩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扶贫资金 贫困线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石新 邹新月 郭新华
现有研究对贸易-贫困联系存在很多争论,本文提供的简单模型也证明了外贸的贫困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的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一些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使其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下降,但农产品外贸的扩大则迅速减少了农村贫困。农产品外贸结构的变化既冲击不同类型农业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也使沿海地区农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本文采用联立方程的似不相关回归对中国的贸易-贫困联系进行估计,其结论显示,中国的贸易-贫困联系具有倒J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贸易自由化恶化农村贫困状况,而其后则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立中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村减贫进程却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不一致性。基于此,本文在贫困分解的基础上,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减少的影响,解释上述问题。文章发现,(1)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不平等引起的贫困效应越强;(2)收入不平等越严重的地区,贫困对收入不平等的反映越迟钝;(3)1998年是我国农村反贫困性质发生改变的拐点。文章建议,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应从以促进收入增长的开发式扶贫向以改善收入分配为重点的社会保护式扶贫政策转变。并且,要实现快速的减贫目标,应当实施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发展政策。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减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储德银 赵飞
本文首先将财政分权对贫困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继而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分权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1995~2010年期间财政分权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预算内收支分权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但预算外收支分权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预算外收入分权程度的提高反而恶化了农村贫困。另外,农村贫困还具有递延效应,因此,农村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华北 姬恒
本文以Feldstein社会保障模型为基础,从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其中,覆盖率可以明显减少居民不确定性,而保障水平则对居民收入支持作用明显。对当前农村居民来说,政府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然后再通过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居民保障水平。
关键词:
社会保障模型 覆盖率 保障水平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向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