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0)
2023(7395)
2022(6541)
2021(6139)
2020(5361)
2019(12461)
2018(12591)
2017(24263)
2016(13490)
2015(15708)
2014(16366)
2013(16171)
2012(15354)
2011(13874)
2010(14053)
2009(13003)
2008(13328)
2007(12624)
2006(10961)
2005(9668)
作者
(40703)
(34378)
(33971)
(32779)
(21660)
(16653)
(15860)
(13439)
(12828)
(12509)
(11692)
(11384)
(10992)
(10950)
(10756)
(10713)
(10605)
(9996)
(9972)
(9877)
(8576)
(8514)
(8265)
(7973)
(7845)
(7783)
(7771)
(7625)
(7072)
(7064)
学科
(57343)
经济(57174)
管理(37759)
(36680)
(29320)
企业(29320)
方法(28414)
数学(23401)
数学方法(23179)
(18664)
(18463)
中国(15398)
业经(12891)
(12611)
农业(12099)
理论(11500)
(11308)
(11121)
地方(11113)
(10145)
贸易(10141)
收入(10047)
(9816)
(9401)
财务(9346)
财务管理(9307)
企业财务(8729)
(8280)
银行(8255)
(7767)
机构
大学(201068)
学院(201055)
(80872)
经济(78936)
管理(74753)
研究(65814)
理学(63923)
理学院(63136)
管理学(61880)
管理学院(61504)
中国(49943)
(42757)
科学(41538)
(39130)
(36715)
(34624)
(32367)
中心(31037)
研究所(31026)
业大(30826)
财经(30463)
农业(28864)
(27376)
(27368)
北京(27113)
师范(27110)
(25552)
经济学(25101)
(22854)
经济学院(22779)
基金
项目(126293)
科学(97688)
研究(93400)
基金(89406)
(77208)
国家(76476)
科学基金(64614)
社会(58827)
社会科(54396)
社会科学(54373)
(50432)
基金项目(47449)
教育(44387)
(41900)
自然(40938)
编号(39969)
自然科(39953)
自然科学(39938)
自然科学基金(39241)
资助(37075)
成果(33544)
重点(28407)
(28294)
课题(27622)
(26843)
(25686)
大学(24357)
科研(24334)
教育部(24161)
(24042)
期刊
(93243)
经济(93243)
研究(59147)
中国(42686)
(33666)
(32897)
学报(32720)
科学(28790)
管理(25304)
教育(25194)
大学(24448)
学学(22724)
农业(22112)
技术(18457)
(16680)
金融(16680)
业经(15750)
财经(15513)
经济研究(14588)
(13290)
问题(12585)
(11555)
图书(11233)
(10776)
技术经济(10663)
商业(10010)
统计(9759)
理论(9741)
(9449)
财会(9194)
共检索到30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小瑛  靳铭  
收入的初次分配在整个收入分配中起决定作用。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它本身不是分配机制,不能解决任何分配问题。但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部分,是对国民收入再分配部分的一种分割。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机制具体体现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给付过程中,具体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社会互助等方式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给付来调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及代际之间的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桂芝  王艳萍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公平优先性;要以公平为本,矫正社会保障支出的城市倾向问题;要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效突破社会保障收支瓶颈;要强化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确保社会保障支出流向低收入群体;要结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在横向区域间的调节机制,减少和杜绝社会保障在区域、行业乃至部门间的不合理差异,有计划地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莹  
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助于缩小居民在初次分配后形成的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利用相关数据分析2000年以来个人收入税、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税虽然对于不同收入等级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但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较弱,社会保障对再分配的力度远大于收入税,但其调节效果也十分有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系列原因,可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立新  佐藤宏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发现总体上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降低了相对贫困率,具有正的再分配效应。但社会保障对劳动年龄人群和老年人群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非常不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主要不是通过收入阶层间的再分配,而是通过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实现的。高收入人群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转侈出去的收入很少,中国社会保障费用负担的累进性很低。另外,与1995年相比,2002年时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下降,相对贫困率有所上升。我们还发现从劳动年龄人群代际内的收入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延中  龙玉其  江翠萍  徐强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需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察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2年在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等省采用经验分层和非严格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城乡入户问卷调查,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包括了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本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些扩大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效果还存在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万莹  
税收与社会保障作为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两大政策工具,在政策目标和效果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通过对两者政策效应分层化、系统化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具有稳定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社会保障政策的收入调节效应波动较大、具有不确定性。综合调节收入的最终效果和稳定性,税收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优于社会保障政策。与国际相比,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均非常有限,远未达到理想效果,未来通过制度完善和结构优化,在居民收入再分配方面还蕴藏着巨大的改进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小瑛  
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对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抑制和消减作用。而这种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作用受到抑制,甚至出现了"逆向调节"的现象,因此,我们须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的应有作用,调节城乡之间及不同层次、类型和区域以及代际之间的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志英  
社会保障再分配理论经历了“完全否定—完全肯定—部分肯定—再否定”四个发展阶段;同时,社会保障政策实践也经历了“否定社会救济作用—强调政府保障责任(完全和有限)—强调个人保障责任”三大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选取一直以来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着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珺红  唐满  张磊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中国社会保障分配再调节功能真的"失灵"了吗?通过在实证模型中引入初次分配状况,发现:(1)初次分配环节在根源上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导致社会保障分配再调节出现"失灵";(2)随着初次分配状况的改善,社会保障"逆向"分配的现象逐渐改善最终消失。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中需要初次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两个环节双管齐下,而且只有从根源上改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初次分配状况,社会保障的"逆向分配"作用才能有所缓解甚至消除。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曹桂全  
政府再分配效应不仅取决于再分配资源投入的规模,也取决于再分配资源的分配。文章以2014年天津市住户调查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个税和社会保障的再分配效应,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表明,总体再分配效应为15.91%,社会保障收入、社会保障缴纳和个税的贡献率分别为93.93%、2.92%和1.15%。文章认为,政府再分配效应较弱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再分配工具尤其是社会保障收入存在严重的再排序效应,使再分配效应与再分配资源投入规模不匹配;二是城乡之间再分配资源严重不平衡,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三是个税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最弱,主要受制于其税收规模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忠朝  
基于一国国情的社会保障的客观规律是由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的工具转变为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合理共享的财富再分配机制。家庭保障也具有这种"再分配"效应,这里以孝道、互助、生育和德育为家庭保障制度工具,构建出了家庭保障的"再分配"运行机制。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呈此消彼长的客观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社会保障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方式。社会保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对社会成员遭遇风险时提供某种收入支持的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与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和作用机制是通过资金的筹集与支付来实现,即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与"支"对社会不同群体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社会保障可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作用,而实际效果如何,则取决于制度再分配机制设计是否合理。作为一种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某些保障项目上出现了"逆向"调节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以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蔡恒进  曹晓丽  黄政  
我国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源源不断的贸易顺差,高度活跃的投机资金,国内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等,使得人民币有着重估的内外需要。人民币汇率的上调压力意味着数量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红利,如何利用这笔国家红利让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金融创新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分发人民币,通过提高内需来大幅改善国内经济运行,建立和谐社会。在减少国内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同时,缩减贫富差距,为央行管理国内金融提供一种新的政策工具。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可控制条件下的释放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童锦治  周竺竺  李星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差值的估算,得出了中国整体税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用Kakwani分解方法研究了形成这一效应的结构性原因。研究表明,中国税制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基本表现为微弱的逆向调节作用;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为正,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为负;直接税的低比重和间接税的累退性及其高比重使得直接税的正向调节作用被间接税的逆向作用所抵消,最终使得总效应表现为微弱的逆向调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崔惠玉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乃至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意图并不是简单地将社会保障归结为公共产品或是私人产品 ,而是将社会保障产品属性的讨论作为确定社会保障产品的提供方式、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从而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切入点。本文认为 :社会保障的产品属性不能作简单地归属 ,而应从其构成项目的不同作具体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产品提供方式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