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7)
2023(17768)
2022(15323)
2021(14067)
2020(11606)
2019(26657)
2018(26196)
2017(51574)
2016(27332)
2015(30238)
2014(30172)
2013(29580)
2012(26925)
2011(23984)
2010(23760)
2009(21843)
2008(20652)
2007(18162)
2006(15998)
2005(13559)
作者
(74948)
(62711)
(62244)
(59393)
(39683)
(29946)
(28351)
(24605)
(23670)
(21996)
(21326)
(21115)
(19672)
(19499)
(19307)
(18987)
(18537)
(18192)
(17840)
(17784)
(15321)
(15235)
(15000)
(14374)
(14194)
(13885)
(13581)
(13471)
(12598)
(12135)
学科
(126042)
经济(125830)
管理(77408)
(73078)
(59062)
企业(59062)
方法(53833)
数学(46530)
数学方法(45962)
(32813)
中国(30884)
(29573)
业经(26764)
地方(26512)
(24162)
农业(22677)
(19310)
理论(19056)
(18558)
(18169)
贸易(18160)
环境(17597)
(17556)
(16911)
财务(16819)
财务管理(16782)
技术(16288)
企业财务(15865)
地方经济(15614)
(15080)
机构
大学(382379)
学院(382308)
(163265)
经济(160076)
管理(152998)
理学(133698)
理学院(132301)
管理学(129942)
管理学院(129250)
研究(126144)
中国(91396)
(79133)
科学(75456)
(72219)
(60935)
财经(58727)
中心(56802)
(55922)
研究所(55589)
业大(54484)
(53591)
(53540)
经济学(50763)
(50630)
师范(50220)
北京(49397)
(45970)
经济学院(45499)
财经大学(43712)
(43270)
基金
项目(265907)
科学(211090)
研究(196992)
基金(194439)
(167768)
国家(166345)
科学基金(144679)
社会(128378)
社会科(121088)
社会科学(121050)
(103039)
基金项目(102957)
自然(91741)
教育(90795)
自然科(89634)
自然科学(89615)
自然科学基金(88009)
(85985)
编号(80273)
资助(79342)
成果(64182)
(59081)
重点(58945)
(56845)
(54905)
课题(54481)
国家社会(53135)
教育部(51654)
创新(51217)
人文(50669)
期刊
(178146)
经济(178146)
研究(113260)
中国(68559)
学报(56152)
管理(55536)
(54807)
科学(53003)
(51210)
大学(44103)
学学(41729)
教育(40501)
农业(35441)
技术(34308)
经济研究(29937)
财经(29031)
(28581)
金融(28581)
业经(28470)
(25003)
问题(22848)
技术经济(19595)
统计(18020)
图书(17571)
理论(17511)
商业(17132)
科技(17066)
(16898)
现代(16674)
(16638)
共检索到548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佳莹  马嘉蕾  高传胜  
社会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有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维护社会公平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效率与公平双视角探析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效应,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且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效应大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异质性。其中,效率视角下,社会保障支出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和优化劳动力供给质量(即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公平视角下,社会保障支出通过再分配效应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因此,建设与稳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再分配功能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激励作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姜德波  
文章借鉴巴罗、萨拉伊马丁和德拉柯兹有关带移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内、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流动加快了中国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降低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速度。通过考察地区间因劳动力流动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动及相应的潜在产出"外溢与滴漏效应"冲击,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地区差距的结论。作者还估算了近年来劳动力省际流动状况,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艳  杨德才  
本文基于生育动机视角,利用统一增长理论研究了生育政策松动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方向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以及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当前中国的现实参数下,延迟退休将提高均衡状态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率并降低质量的增长率,净效应为促进经济增长。动态角度来看:当父母对子女数量的相对重视程度或者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提高时,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由促进逐步转变为抑制。而当退休年龄既定后,经济增长率与父母对子女数量的相对重视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之间呈负相关。以上结论表明在评估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时,应充分关注微观个体的偏好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以规划并实施配套政策措施,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沈坤荣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视角出发,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引入跨期模型来揭示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5—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初始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无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制约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由于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较低质量的劳动力只能在传统部门从事生产,这不仅不利于传统部门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也减少了进入现代部门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劳动力质量影响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丙志  石良平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否持续、如何挖掘与升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提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慧文  
本文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分析北京市从2004-2013年的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发展趋势、特点、原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对北京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慧文  
本文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分析北京市从2004-2013年的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发展趋势、特点、原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对北京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炜  储德银  
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会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在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地区差异的背景下,这种差异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性差异。本文在理论界定实现最快经济增长的最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建立考虑地区差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方法估计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中部和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尽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能够有效促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袁富华  汪红驹  
本文通过一个附加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投资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供给效应转换。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部分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的"水平效应"递减、"垂直效应"显现。本文基本结论是,因为劳动力供给中"水平效应"的收益递减特性,中国的发展不可能长期依赖"人口红利",必须转到以知识、技能等人力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道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区域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政治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路径以保持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劳动力这一既平凡却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的视角,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实际,从确保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规范劳动力科学流动三个方面阐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提出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扩大化趋势,采用197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综合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明显扩大之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跨越发展,这一趋势还有继续扩大的倾向。继而分析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社会保障政策,并从社会保障方面阐述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晋梅  
在我国社会保障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为评价和完善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简称CHNS)的家庭收入数据,参照OECD国家核算体系,对现行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收入调节功能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测算和分析。首先,将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统分为养老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大类,在此基础上,测算1989-2015年间的收入调节功能及效果,并从城乡、地域、时间及构成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为:(1)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对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并在2000年后效果快速提升,在2015年居民基尼系数降低幅度达到0.102;(2)支出规模的不平衡导致收入调节效果存在着极大的城乡差异,并且差异一直在加剧,2015年城镇地区的调节效果是农村地区的5倍多,以致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3)养老金在居民转移性收入中的占比,以及对收入调节的贡献率均在90%以上,而社会救助类收入和社会福利类收入的比例及收入调节的效果都极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芽  
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并且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目前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高达0.55。而收入分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利益分配中,政府财政收入比重逐年上升,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却持续下降;二是居民内部的家庭与家庭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显著拉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它的解决对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董迎迎  
本文借鉴贝克尔理论模型,构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数理模型,并利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显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为中国政府长期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社会保障支出向城市地区倾斜。因此,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支持力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董迎迎  
本文借鉴贝克尔理论模型,构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数理模型,并利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显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为中国政府长期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社会保障支出向城市地区倾斜。因此,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