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3)
- 2023(10687)
- 2022(8148)
- 2021(7480)
- 2020(6159)
- 2019(13560)
- 2018(13081)
- 2017(25604)
- 2016(13558)
- 2015(15089)
- 2014(15120)
- 2013(14635)
- 2012(13270)
- 2011(11447)
- 2010(11916)
- 2009(11495)
- 2008(10652)
- 2007(9676)
- 2006(8831)
- 2005(8115)
- 学科
- 济(54474)
- 经济(54299)
- 业(41340)
- 管理(40132)
- 企(35618)
- 企业(35618)
- 财(30201)
- 中国(27308)
- 融(26826)
- 金融(26825)
- 银(24996)
- 银行(24983)
- 行(24084)
- 方法(20025)
- 制(18409)
- 农(18100)
- 业经(15837)
- 务(15809)
- 财务(15758)
- 数学(15752)
- 财务管理(15711)
- 数学方法(15641)
- 地方(15366)
- 企业财务(15144)
- 财政(12874)
- 体(12507)
- 农业(11660)
- 中国金融(11314)
- 理论(10925)
- 体制(10606)
- 机构
- 学院(181482)
- 大学(181068)
- 济(79172)
- 经济(77540)
- 管理(65816)
- 研究(62747)
- 中国(56282)
- 理学(55898)
- 理学院(55283)
- 管理学(54320)
- 管理学院(54002)
- 财(48038)
- 京(37512)
- 科学(35076)
- 财经(34128)
- 中心(31149)
- 所(30850)
- 经(30804)
- 江(28350)
- 农(27581)
- 研究所(27329)
- 经济学(26548)
- 财经大学(25140)
- 经济学院(24017)
- 北京(23882)
- 范(23563)
- 师范(23340)
- 州(22730)
- 业大(22639)
- 院(22245)
- 基金
- 项目(116594)
- 科学(92614)
- 研究(88963)
- 基金(85426)
- 家(73403)
- 国家(72352)
- 科学基金(62377)
- 社会(60917)
- 社会科(56866)
- 社会科学(56847)
- 省(45502)
- 基金项目(44404)
- 教育(40002)
- 划(37031)
- 自然(36250)
- 编号(35541)
- 自然科(35410)
- 自然科学(35401)
- 自然科学基金(34820)
- 资助(34079)
- 成果(30735)
- 重点(26653)
- 部(25956)
- 发(25875)
- 国家社会(25748)
- 课题(25010)
- 性(24215)
- 创(24211)
- 制(22950)
- 教育部(22948)
共检索到296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三川 范从来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2、2013和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水平对家庭金融财产结构的多元化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其效应存在衰减性,但到2015年依旧可观。城乡和区域间家庭金融财产结构的多元化水平差距仍较大,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水平的效应大小及显著水平有差异。相较于社会保障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效应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并不明显。现阶段需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并着重推进社会保障建设,降低家庭预防性动机,并通过家庭金融财产结构的多元化增加家庭金融财产性收入,最终实现益贫式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文涛 谢家智
文章从心理、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视角,通过提出预期社会化的形成与传导机理,构建"心理(预期社会化)→行为(资产选择行为)→结果(财产性收入)"的分析框架,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等估计技术,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社会化影响资产选择行为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预期社会化促进了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加快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但是预期社会化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积极效应并非同质,家庭预期社会化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加剧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为解释家庭财产性收入积累与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文涛 谢家智
文章从心理、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视角,通过提出预期社会化的形成与传导机理,构建"心理(预期社会化)→行为(资产选择行为)→结果(财产性收入)"的分析框架,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等估计技术,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社会化影响资产选择行为与财产性收入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预期社会化促进了家庭的金融投资行为,加快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但是预期社会化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积极效应并非同质,家庭预期社会化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加剧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不仅为解释家庭财产性收入积累与差距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而且为预期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存在着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及其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模式,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都可成为保障的主体,就社会保障而言也是如此。不同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不是唯一的,仅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要求。本文从各种形式的保障主体存在的必然性出发,得出不同经济形态下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培育多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将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
保障主体 多元化选择 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巧云
探究影响家庭消费的内在机制,减少制约家庭消费升级的不利因素,是畅通经济内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建立静态和动态模型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保障水平对家庭消费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模型中,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率具有显著拉动效应。在动态模型中,引入消费滞后期后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和养老金覆盖率的提升则表现出显著促进效应。此外,研究表明,人均实际GDP和实际利率的提升对我国家庭消费率有促进作用,而通货膨胀率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家庭消费率有一定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在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家庭消费的不同影响时,应充分考虑社会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如实施相关政策降低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家庭消费率的抑制效应,转变居民消费观念的同时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等政策建议,从而激发家庭消费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社会保障 消费 GMM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金平
本文通过分析家庭资产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比重过高将显著抑制居民消费。此外,社会保障对家庭资产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调节效应是显著的,家庭户主购买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后,其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比重上升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未购买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家庭。为此,提出我国需要逐步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并推动金融市场供给侧改革,丰富消费类金融产品;同时,逐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医疗保险补贴力度,进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龚六堂
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养老替代家庭养老的经济机制,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可以降低年老人对子女赡养的依赖程度,促使家庭减少生育率。当父母生育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获得养老保障,而从子女数量中获得的直接效用相对较低时,家庭会转为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从而促进人力资本与经济的增长。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替代家庭养老的作用更明显,对减缓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更显著。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家庭养老 生育决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方匡南 章紫艺
本文基于CGSS《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6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的分布特征,按有无社会保障把城乡家庭分别分为两组,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不同消费层次上,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利用反事实分析与分位数分解方法对这两组家庭消费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有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要高于无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消费收入弹性呈"几"字型,有社会保障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差异主要是由收入、地产财富等差异造成的。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消费差异 反事实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洪强,苑雅玲
家庭功能就是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功用与效能。家庭功能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经济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本文旨在对家庭经济功能的转化和社会保障做些论述。 家庭的经济功能包含着生产和消费双重涵义。它不仅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而且还受到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家庭观念、社会制度、伦理道德、法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彭千芮 黄序阳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中国278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数据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2019年微观家庭数据相匹配,从覆盖度、密集度和水平度三个维度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社会保障安全网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保障安全网能够显著提升家庭总消费,尤其对家庭发展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社会保障安全网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不同个体收入以及不同工作性质中存在显著异质性。(3)从个人层面而言,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完善显著减少了家庭预防性储蓄、增加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进而提高消费水平。(4)从地区层面而言,社会保障安全网通过优化消费环境、降低医疗价格释放家庭消费潜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硕 宋彦苍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失独老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应针对现阶段我国失独家庭养老困境,探究社会保障体系在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中的缺陷,从社会保障角度提出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措施。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养老问题 社会保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雪亮 王霄 董峰
本文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和联立方程模型阐述了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地区多元化行为的社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家族企业行为的社会建构观。首先,在转型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对嵌入企业的控制人家庭结构和企业组织权力结构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家庭结构是如何通过组织权力结构影响企业地区多元化行为;接下来,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实施地区多元化对嵌入企业的家庭结构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最后,基于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嵌入企业的控制人家庭结构通过影响实际控制人对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投入而影响组织权力结构,进而影响了企业地区多元化行为;而企业地区多元化行为通过企业绩效反过来又影响了嵌入企业的控制人家庭结构。由此,本研究得出:嵌入企业的控制人家庭结构和企业地区多元化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2004—2011年四次调查数据,选取445份农村老龄家庭样本对老龄家庭脆弱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老龄人口收入及遭遇的风险对其脆弱性有重要影响;家庭非生产性资产、异质性风险与家庭慢性贫困脆弱显著正相关,家庭生产性资产、公共转移支付收入、养老金收入、医保参保与家庭慢性贫困脆弱显著负相关;家庭生产性资产、异质性风险变量与家庭暂时性贫困脆弱显著正相关,退休金收入与暂时性贫困脆弱显著负相关。下一步,应当建立精准识别老龄脆弱性的瞄准机制,强化社会保障的作用以及建立动态的脆弱性监测评估机制
关键词:
农村 老龄家庭 贫困 脆弱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妍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民逐渐向市民转化,自然会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因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国家为主体的正式保障供给又显得不足,进而社会保障供给主体多元化成为必要之举。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以期将社会保障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分担的网络之中。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主体 多元协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贾洪波 徐婷婷
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国民的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理论表明,在人们对于基本经济生活安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中国1978-2014年数据不能检验证实家庭保障、就业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1978-2014年这段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更大程度上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基于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化需求的内生性诱致性制度变迁。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便在宏观方面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关键词:
家庭保障 就业保障 社会保障 动态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