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9)
2023(5547)
2022(4559)
2021(4204)
2020(3468)
2019(7589)
2018(7630)
2017(14881)
2016(7902)
2015(8801)
2014(8709)
2013(8425)
2012(7787)
2011(7074)
2010(7071)
2009(6670)
2008(6441)
2007(5803)
2006(5204)
2005(4497)
作者
(20853)
(17319)
(17265)
(16532)
(11142)
(8102)
(8088)
(6804)
(6745)
(6123)
(6029)
(5752)
(5505)
(5420)
(5336)
(5310)
(5221)
(5039)
(4934)
(4914)
(4177)
(4083)
(4068)
(4057)
(3949)
(3833)
(3759)
(3712)
(3305)
(3241)
学科
(37435)
经济(37290)
管理(23492)
(23000)
(18619)
企业(18619)
方法(15562)
数学(12151)
数学方法(12078)
中国(11969)
(10989)
保险(10898)
业经(9262)
(8935)
(8399)
地方(8208)
(8159)
(7564)
银行(7561)
理论(7342)
(7147)
(6788)
(6630)
金融(6629)
(5619)
(5617)
财务(5606)
财务管理(5593)
地方经济(5410)
(5374)
机构
大学(110364)
学院(109811)
(49634)
经济(48627)
管理(44962)
理学(38140)
理学院(37786)
管理学(37277)
管理学院(37061)
研究(34171)
中国(30297)
(25895)
(21856)
财经(20341)
(18414)
科学(18065)
中心(16437)
(16082)
经济学(15798)
(15554)
财经大学(15224)
经济学院(14129)
北京(13924)
研究所(13767)
(12762)
(12758)
师范(12685)
(12545)
业大(12498)
(12484)
基金
项目(71928)
科学(57840)
研究(55564)
基金(53976)
(44849)
国家(44438)
科学基金(39491)
社会(39003)
社会科(35758)
社会科学(35744)
基金项目(28369)
(27131)
教育(25200)
自然(23696)
自然科(23162)
自然科学(23156)
自然科学基金(22760)
(22564)
编号(22221)
资助(21916)
成果(18316)
(16739)
(16723)
重点(15753)
国家社会(15736)
课题(15270)
教育部(15139)
人文(14902)
(14748)
(14737)
期刊
(55847)
经济(55847)
研究(38142)
中国(20868)
(19598)
管理(16458)
(16076)
金融(16076)
科学(13310)
学报(12734)
(12038)
大学(10820)
财经(10348)
学学(10270)
教育(9909)
经济研究(9007)
技术(8990)
(8690)
农业(7819)
业经(7808)
问题(7015)
理论(5883)
技术经济(5615)
实践(5282)
(5282)
现代(5094)
(4905)
统计(4812)
财会(4708)
经济问题(4622)
共检索到167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白宁  
社会保险权是社会保险争议法律救济制度的基础,保障公民的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社会权利,属于社会保障权的范畴。社会保险权在建立、实现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争议,我国现行法律主要通过劳动争议处理和行政争议处理解决社会保险争议,这种二元化的处理模式实践中出现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法"私法化"、行政争议处理的契合性不足以及法律救济程序的"繁琐"等问题。本文结合社会保险争议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确认公法属性,分离社会保险争议;完善行政处理机制,提升契合度;优化救济机制,高效处理争议等实践路径,切实维护社会保险权利人的权利和利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白宁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和参保人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基金管理主要涉及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运营及监督等各环节。本文从基金管理安全运行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探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在运行中主要存在法律规制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基金监督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的持续运行和稳定发展。本文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机制的法律规制建议,切实维护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从"企业保险"华丽转身为"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在制度体系、待遇支付标准和参保范围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维权道路漫长以及制度体系发展失衡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工伤保险领域的困境,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坚持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与此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素养建设;要预防、康复与待遇补偿协同发展,使预防和康复工作落地;要明确主体责任,畅通维权渠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至今已有30余年,在制度建设、保障水平、覆盖范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在保障劳动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失业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覆盖范围窄、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低、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应对新时代、新技术革命引发的劳动关系新问题时,开始力不从心。失业保险制度体系亟须迎来一场变革,厘清主要矛盾,融会贯通并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失业保险制度建设,使失业保险法律制度体系能够适应未来劳动关系的发展;在保障失业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其再就业,推动我国人力资本市场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运行了六十余年,在法律制度建设、覆盖范围、待遇支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亦存在制度体系不科学、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应对新常态时略显捉襟见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上升为国家治理高度,从顶层定位政府身份,强化权利义务对等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健全、科学、系统、合理的制度体系,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层次、可预见性、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白宁  
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决定着受伤或患病职工是否具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从工业社会发展的脉络来看,工伤认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雇主过错责任时期、雇员无过错责任时期以及过错责任共担期,其间体现着各国政府对效益与公平的考量。我国工伤认定制度以无过错责任、劳权保护及认定法定为原则,但在制度建设和实践中存在着劳动关系确认"扩大化"、工伤认定标准"差异化"、工伤认定程序"失调化"等问题。因此,拓宽保障"范围"、统一认定"尺度"、优化认定"程序"是破解工伤认定制度与实践困境的核心要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经历了国家保障、变革过渡时期后,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并呈现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公权力为手段、以互助共济为基石等特点。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保障能力不可持续以及救济渠道不甚顺畅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顶层设计优化框架,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走向成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显勇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险预算主要包括纳入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专项预算、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等模式,我国目前应当选择社会保险基金专项预算模式,并厘清社会保险预算收支总额是否要过录到政府的经常预算当中、是否继续保留当前的财政专户、社保征收还是地税征收、个人账户基金如何处理等问题,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祥武  
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社会保险法》对我国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作出了系统性安排和原则规定。本文从立法技术、理念、策略等方面分析梳理了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创新与不足之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卓锴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医疗将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力参与率和正规就业率不断走低,社会保险制度赡养率会大幅提高,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也会愈发突出,亟需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精算平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卓锴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医疗将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力参与率和正规就业率不断走低,社会保险制度赡养率会大幅提高,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也会愈发突出,亟需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精算平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丽萍  
菲律宾的社会保险制度周丽萍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开始组建社会保障体系,并纳入国家管理。1937年,第一部按美国模式设计的适用于政府官员的社会保险计划(GSIS)得以建立,1957年又建立了适用于私有部门雇员的社会保障计划(SSS)。GSIS计划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邢会强  
我国社会保险的"费改税",在立法层级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社会保险税法",而不能再像以前税法制定时的通常做法那样由国务院制定"社会保险税暂行条例"。我国制定"社会保险税法"的同时,《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文以及我国现有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同时予以修订。鉴于社会保险税的特殊性,相关的税法理论也应予以拓展,如传统的税收法定原则应发展为"税收动态法定原则",应变通税收的无偿性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小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一帆  
基于德国社会保险发展史,本文着重探讨了保险机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形成过程、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向。研究认为,历史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两次飞跃凸显了社会保险兼具"保险"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集中反映了制度选择对这两大特征之间内在矛盾的不断调和。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双重内部结构和类型化发展的态势是对上述特征和矛盾的积极应对。结论认为,未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发展演化仍会以保险机制的发展演化为根本核心,进一步明晰和协调现有制度体系下的内部结构,走向维护民生保障和提倡自我救助并重的新型保障制度,进而实现以群体为基本单位的普遍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