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0)
2023(14392)
2022(12216)
2021(11400)
2020(9930)
2019(22856)
2018(23218)
2017(44099)
2016(24321)
2015(27973)
2014(28549)
2013(27691)
2012(25580)
2011(23137)
2010(23754)
2009(22363)
2008(22398)
2007(20829)
2006(18082)
2005(16435)
作者
(71414)
(59639)
(59549)
(56977)
(37915)
(28572)
(27382)
(23351)
(22540)
(21598)
(20364)
(20266)
(19225)
(18940)
(18653)
(18530)
(18214)
(17649)
(17488)
(17089)
(15013)
(14782)
(14654)
(13677)
(13513)
(13444)
(13341)
(13319)
(12171)
(11909)
学科
(95103)
经济(94916)
管理(72750)
(68418)
(57098)
企业(57098)
方法(46040)
数学(39127)
数学方法(38425)
(28123)
中国(27316)
(26242)
(24685)
业经(21710)
(20717)
理论(19900)
(18416)
银行(18376)
(17546)
财务(17472)
财务管理(17414)
(17394)
地方(16964)
(16830)
贸易(16821)
(16615)
(16464)
金融(16456)
农业(16410)
企业财务(16407)
机构
学院(350320)
大学(350108)
(137159)
经济(133851)
管理(132473)
研究(113699)
理学(112528)
理学院(111285)
管理学(108871)
管理学院(108237)
中国(91038)
(74621)
科学(70398)
(70053)
(58885)
(58501)
(55888)
财经(54045)
中心(53860)
研究所(52424)
业大(51731)
(48620)
北京(47289)
农业(46214)
(45112)
师范(44605)
(44331)
经济学(41867)
(40950)
财经大学(39796)
基金
项目(224745)
科学(175143)
研究(164608)
基金(160689)
(139532)
国家(138352)
科学基金(118117)
社会(102529)
社会科(96220)
社会科学(96189)
(89339)
基金项目(83973)
教育(78349)
自然(76562)
自然科(74791)
(74771)
自然科学(74771)
自然科学基金(73429)
编号(69059)
资助(67632)
成果(57636)
重点(50745)
(49757)
课题(48631)
(46387)
(46174)
科研(43317)
(43254)
创新(43185)
教育部(42637)
期刊
(155184)
经济(155184)
研究(104524)
中国(75821)
(57815)
学报(55650)
(53528)
科学(49590)
管理(49093)
教育(43287)
大学(42412)
学学(39743)
(36311)
金融(36311)
农业(35149)
技术(33198)
财经(27090)
业经(25408)
经济研究(24288)
(23089)
问题(19908)
统计(18987)
(18763)
(18052)
技术经济(17330)
图书(17099)
(17084)
理论(16851)
财会(16271)
商业(15566)
共检索到533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覃有土  吕琳  
社会保险制度是传统社会保障思想和近代商业保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良性互动的产物。由于社会保险并非一种纯自然科学领域、纯技术性的经济制度 ,而是受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因而在不同类型的国家甚至是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中 ,社会保险制度呈现出多种模式。中国应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借鉴和移植他国模式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组  
本文以大连市社会保险改革为例,重点剖析其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收支流程,并对其制度创新绩效作出若干评论,以期从“经验”和“缺陷”两个方面增加对我国未来社会保险体制选择和体制设计的理性认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卓锴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医疗将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力参与率和正规就业率不断走低,社会保险制度赡养率会大幅提高,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也会愈发突出,亟需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精算平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卓锴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医疗将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较高,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但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发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力参与率和正规就业率不断走低,社会保险制度赡养率会大幅提高,基金收支平衡的矛盾也会愈发突出,亟需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精算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董克用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没有形成共识,从而导致了在制度设计中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涉及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中最为迫切的社会保险改革中的背景环境和模式选择问题做些探讨,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重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战梦霞  
报告阐述了我国建立长期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模式、基金筹集、给付方式及配套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关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江西省保险学会课题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香伶  
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我们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如何确定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待遇水平,使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联结,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立松  陈泽英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理论界和有关决策部门的关注。本文探讨分析了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理念原则,提出了"基础养老金+差别性职业年金"的目标模式,并具体构建了这一制度模式。最后,针对制度转轨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海峰  刘光卓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为他们所提供的保险保障却存在很大的缺陷,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两张皮"运行现象十分突出。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保险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将市场机制更多地引入社会保障管理,以提高制度运行效率,扩大保险覆盖面并满足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苑达  
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巨灾保险制度模式的优劣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认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构造应当以日本的国家地震保险制度模式为主要借鉴对象,并取其他巨灾保险制度模式之长,同时又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风险承担主体、责任限额及其划分、风险分散和巨灾防损等方面勾勒了我国居民家庭财产巨灾保险制度的基本架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一帆  
基于德国社会保险发展史,本文着重探讨了保险机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形成过程、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向。研究认为,历史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两次飞跃凸显了社会保险兼具"保险"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集中反映了制度选择对这两大特征之间内在矛盾的不断调和。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双重内部结构和类型化发展的态势是对上述特征和矛盾的积极应对。结论认为,未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发展演化仍会以保险机制的发展演化为根本核心,进一步明晰和协调现有制度体系下的内部结构,走向维护民生保障和提倡自我救助并重的新型保障制度,进而实现以群体为基本单位的普遍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驰文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形势下,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更应该坚持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消费需求不足的境地,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在于农村地区。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是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环节。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尽管会减少其一些可支配收入,却能减少农民工由预防性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大大提高其消费倾向,促进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