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6)
- 2023(9759)
- 2022(8166)
- 2021(7520)
- 2020(6266)
- 2019(13822)
- 2018(13746)
- 2017(25221)
- 2016(14236)
- 2015(16099)
- 2014(16265)
- 2013(15617)
- 2012(14634)
- 2011(13312)
- 2010(13667)
- 2009(13082)
- 2008(12797)
- 2007(12123)
- 2006(11024)
- 2005(10323)
- 学科
- 济(50077)
- 经济(49908)
- 管理(44877)
- 业(37951)
- 企(33605)
- 企业(33605)
- 方法(17785)
- 制(17757)
- 财(17239)
- 中国(16949)
- 农(15657)
- 业经(14416)
- 学(14277)
- 体(12896)
- 数学(12824)
- 数学方法(12605)
- 理论(12263)
- 银(10900)
- 银行(10861)
- 行(10417)
- 和(10309)
- 融(9968)
- 金融(9961)
- 务(9745)
- 财务(9706)
- 财务管理(9676)
- 地方(9616)
- 农业(9538)
- 体制(9536)
- 教育(9199)
- 机构
- 大学(205194)
- 学院(202022)
- 济(76966)
- 经济(74944)
- 研究(74779)
- 管理(70699)
- 理学(58906)
- 理学院(58193)
- 中国(57325)
- 管理学(57043)
- 管理学院(56678)
- 科学(45459)
- 京(45097)
- 财(42236)
- 所(38827)
- 农(38543)
- 江(34997)
- 研究所(34714)
- 中心(34346)
- 财经(31382)
- 业大(30787)
- 农业(30315)
- 北京(28517)
- 经(28202)
- 范(27597)
- 院(27315)
- 师范(27177)
- 州(26785)
- 省(26290)
- 经济学(23543)
- 基金
- 项目(130177)
- 科学(101485)
- 研究(95571)
- 基金(93093)
- 家(82458)
- 国家(81705)
- 科学基金(68455)
- 社会(61109)
- 社会科(56697)
- 社会科学(56680)
- 省(51066)
- 基金项目(47570)
- 教育(45164)
- 划(43805)
- 自然(43337)
- 自然科(42304)
- 自然科学(42287)
- 自然科学基金(41545)
- 编号(38806)
- 资助(38001)
- 成果(34674)
- 重点(30153)
- 部(29162)
- 课题(28989)
- 制(28602)
- 发(27437)
- 创(26710)
- 性(25114)
- 创新(25037)
- 国家社会(24973)
共检索到33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元竹 江汛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建立了不同的社会体制,这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外思想家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体制的理论和逻辑进行过深入探索,得出了很多重要结论。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文章提出,社会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需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其变化,尽管一些突变和历史事件会对现行社会体制产生影响,但是社会体制根植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之中,这其中包括人们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体制,只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比较研究才能深入下去。
关键词:
社会体制 历史发展 逻辑演变 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王泽润
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在相关制度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其演进轨迹可分为由"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同等待遇论"、"同等地位论"构成的五个递进阶段;其历史逻辑可概括为一个"发展需求——理论突破——法律与政策支持——成长壮大——新的发展需求——新的理论突破——新的法律与政策支持"理论与实践相互驱动、循环往复、向前迭代的过程;其理论逻辑可概括为:遵循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并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显示出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双轨制特征和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辩证统一,演进于所有制结构改革与市场机制培育的统一过程之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樊鹏 汪卫华 王绍光
改革时期,以公安警察为代表的中国国家强制能力建设先后经历了从行政分权到集权型发展两个阶段。文章综合分析了公安分权与集权各自的目的、效果与影响,提出内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体制自身适应存活的压力,以及中央财政汲取能力的提高,是影响国家强制能力变迁的关键变量。近10年的集权型建设,增强了国家对强力机构的统领与规制,提高了政权体制的适应存活能力。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强制能力建设一味"向上收"的特征不同,面临社会稳定的考验,统分结合、专群结合更符合我国政权体制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国家能力 公安 警察 行政分权 行政集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效华 杨立志
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已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我国国有企业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王洪晶
新中国成立后,新学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制度在70年变迁中历经确立与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快速发展期(1978—2009年)、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置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分析框架,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逻辑为:宏观层面受政治、经济、信息技术的客观驱动,微观层面受利益相关行动者对公平与优质需求的影响,并在二者共同张力作用下变革。新时代,学前教育制度将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强学前信息化教育、秉持学前教育公平理念、遵循幼儿本位价值取向,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晴 霍有光
运用历史分析法,以时间为经,以理论为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嬗变轨迹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表明:有关城乡联系的早期论述是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由二元结构理论衍生的城乡偏向发展观却使城乡联系理论难以为继,可它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使之更加深入发展,从而促成了今天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热烈探讨。最后,基于当前中国城乡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指出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对推进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乡联系 理论渊源 嬗变轨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香 刘洋 李伟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伏心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1979-2001年,国家制定了从“六五”到“十五”共5个“五年计划”,前4个“五年计划”都已较好地完成,“十五”计划亦已开始实施。从计划背景、计划重点和计划形式等方面,对5个“五年计划”进行分析比较,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家计划的演化逻辑,也可以透视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朝阳 许杭军 郭惠玲
服务主导逻辑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服务主导逻辑的缘起和演进轨迹,然后论述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对服务主导逻辑进行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了服务主导逻辑对转型时期我国企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产品主导逻辑 服务主导逻辑 价值共创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必须主动重构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相匹配、相适宜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体制还存在诸多与经济发展不兼容的问题。为此,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地方化、专业化中小银行体系,加快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 徐陶然
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考察,首先描绘了中国零售便利化的演进轨迹,包括极不便利阶段(1949—1979年)、时间便利阶段(1980—1995年)、体力便利阶段(1996—2010年)、精力便利上段(2011—2020年)等已经或正在经历的四个阶段,以及还未经历的精力便利下段(2021年以后),最终实现心力便利的终极目标。其次探索性地提出了零售便利化演进的一般规律:(1)零售便利化演进是由顾客旅程中购前(搜集信息、到达店铺、商品选择)、购中(付款、收货、离店)和购后(消费、评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便利化推动的。(2)零售便利化演进会依序经过极不便利、时间便利、体力便利、精力便利等四个阶段,最终进入心力便利的最高阶段。(3)时间便利、体力便利、精力便利、心力便利依序演进时,不是前一个便利化水平达到饱和之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演进,而是交叉或同时进行演进。(4)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影响关系。时间便利、体力便利和精力便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三者都会影响最终的心力便利水平。最后讨论了中国零售便利化演进的成就、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应采取的核心对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富良
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历史轨迹的考察──从采访到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陈富良中国图书馆界的文献收集工作,在经历了漫长的采访阶段后,于本世纪50年代引入了藏书建设的概念,而在对资源共享与图书协调的认识与实践中,又普遍接受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本文即试图对这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中国70年教育不平等的演变轨迹实证研究——基于CGSS同期群数据的历史考察
从集体行动逻辑、共容利益到市场强化型政府:奥尔森的思考轨迹及其启示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大学治理——中国大学治理历史演进与实践逻辑的整体性考察
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逻辑和变革路径
英国学徒制质量保障政策的变迁轨迹、逻辑及启示
实然与应然:职业教育发展逻辑考察——基于历史视角
逆向压力型体制与农村基层政府空转执行的形成逻辑——基于粤西L镇数字资源下沉的考察
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时代轨迹、行动逻辑与现实路径
中国规制经济学发展轨迹与特征分析——基于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考察
建国六十年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轨迹及逻辑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