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7)
- 2023(13992)
- 2022(12059)
- 2021(11097)
- 2020(9700)
- 2019(22086)
- 2018(21723)
- 2017(41877)
- 2016(22611)
- 2015(25239)
- 2014(25047)
- 2013(24533)
- 2012(22255)
- 2011(19840)
- 2010(19439)
- 2009(18018)
- 2008(17718)
- 2007(15590)
- 2006(13068)
- 2005(10886)
- 学科
- 济(91681)
- 经济(91487)
- 管理(66629)
- 业(64159)
- 企(53953)
- 企业(53953)
- 方法(48693)
- 数学(42485)
- 数学方法(41998)
- 财(25387)
- 农(24444)
- 中国(22004)
- 业经(19988)
- 学(19565)
- 贸(18036)
- 贸易(18033)
- 易(17532)
- 务(16647)
- 财务(16601)
- 财务管理(16565)
- 农业(16056)
- 地方(16002)
- 企业财务(15740)
- 制(15349)
- 和(14887)
- 理论(14652)
- 技术(14068)
- 环境(13458)
- 银(12514)
- 银行(12455)
- 机构
- 大学(323272)
- 学院(321908)
- 济(129513)
- 管理(128263)
- 经济(127030)
- 理学(113299)
- 理学院(112069)
- 管理学(109962)
- 管理学院(109400)
- 研究(102170)
- 中国(74729)
- 科学(66237)
- 京(65286)
- 农(59775)
- 财(57526)
- 业大(53584)
- 所(51272)
- 中心(48568)
- 农业(47735)
- 财经(47625)
- 研究所(47371)
- 江(45529)
- 经(43411)
- 范(40100)
- 经济学(39838)
- 师范(39545)
- 北京(39455)
- 院(36553)
- 经济学院(36255)
- 州(35979)
- 基金
- 项目(229450)
- 科学(181137)
- 基金(169817)
- 研究(158676)
- 家(150657)
- 国家(149411)
- 科学基金(128473)
- 社会(103660)
- 社会科(97522)
- 社会科学(97489)
- 基金项目(91282)
- 省(89770)
- 自然(86788)
- 自然科(84922)
- 自然科学(84894)
- 自然科学基金(83414)
- 划(76312)
- 教育(73932)
- 资助(68383)
- 编号(62222)
- 重点(51779)
- 部(50913)
- 成果(48369)
- 创(48235)
- 发(47723)
- 科研(45733)
- 创新(45048)
- 计划(44125)
- 教育部(43585)
- 国家社会(42872)
- 期刊
- 济(128729)
- 经济(128729)
- 研究(81522)
- 学报(57782)
- 中国(52956)
- 农(52343)
- 科学(50922)
- 财(45870)
- 管理(43553)
- 大学(42836)
- 学学(41026)
- 农业(35194)
- 教育(26697)
- 技术(26255)
- 财经(23269)
- 融(23160)
- 金融(23160)
- 业经(22140)
- 经济研究(21447)
- 经(19885)
- 业(18636)
- 问题(17584)
- 版(17275)
- 统计(15952)
- 技术经济(15510)
- 科技(15480)
- 商业(15419)
- 策(15067)
- 业大(14861)
- 理论(14267)
共检索到437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樊耘 马贵梅 颜静
员工的建言对处于超竞争和动态环境中的组织尤为重要,现实组织中员工可能向组织、主管和同事等多个潜在对象建言,建言行为具有对象敏感性特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索多对象视角下社会交换关系对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提出员工与某一对象之间的社会交换关系不仅能够解释和预测对该对象的建言行为而且当该对象与其他对象的社会交换关系质量较高或者价值观匹配程度较高时还可以预测对其他对象的建言行为,同时个体的社会交换特征调节社会交换关系对建言行为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贵梅 樊耘 阎亮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多对象视角,探索主管支持影响员工指向组织的建言行为的内在机理和重要的边界条件。通过多地区和多行业的330套员工与主管的配对样本,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的主管支持对组织承诺具有跨对象的积极影响,组织承诺中介感知主管支持对指向组织的促进型建言和抑制型建言的影响;感知组织对员工发展的投入正向调节感知的主管支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工作卷入正向调节组织承诺对指向组织的抑制型建言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伟琳 林新奇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以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双路径影响模型,通过476套上级-员工配对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上级发展性反馈对领导-成员交换、员工建言效能感和建言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对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效应在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中的解释力度大于建言效能感的中介效应解释力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冉霞 杨倩
本文采用路径分析和跨层次方法,通过对42个生产班组579份员工-主管配对问卷的数据分析,考察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的情感承诺和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和群体相对领导-成员交换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及顾全大局式建言,负向影响自我冒进式建言,情感承诺在两层相对领导-成员交换与建言行为间都起中介作用,而群体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对个体相对交换与情感承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相对领导-成员交换 建言行为 情感承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井辉
组织中的领导因素在促进员工建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包容性领导和领导距离对员工建言有什么样的影响?基于社会交换和社会认知理论,并通过对169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领导的开放性和易接近性两个维度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感知的领导距离中的社会距离维度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领导距离中的关系距离维度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均无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为认识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井辉
组织中的领导因素在促进员工建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包容性领导和领导距离对员工建言有什么样的影响?基于社会交换和社会认知理论,并通过对169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领导的开放性和易接近性两个维度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感知的领导距离中的社会距离维度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领导距离中的关系距离维度对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均无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为认识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诸彦含 卿涛
本文以交换关系为切入点,以员工为研究载体,根据动力心理学的"S-O-R"模式,基于个体感知的视角,构建了社会交换关系感知对员工个体行为(员工角色内行为、员工角色外行为)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情感工作满意度与认知工作满意度中介效用的对比整合分析,探究了一个先导而非补救的动态个别劳动关系运行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情感工作满意度具有稳健的中介作用,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企业管理实践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竹峰 杨紫鹏
本文考察了真实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建言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领导-部属交换的调节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15家中小制造企业的231名下属及其直接领导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真实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有正向影响;(2)这种影响是通过员工的建言效能感发生的;(3)领导-部属交换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即对那些与领导有高质量交换关系的员工来说,真实型领导对建言效能感有相对较强的影响,进而对建言行为有较强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如良 刘曼
中国社会文化具有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取向大、不确定情境规避性强的特点,领导者会根据与下属的关系来划分"圈内人"与"圈外人"。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下领导者会给"圈内人"提供很多资源和职业支持,而与"圈外人"多是权利、任务关系,对其关照较少。如此亲疏有别的关系,一方面会产生很多对"圈内人"及组织有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其可能存在的阴暗面。本文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探讨了在这种亲疏有别关系下的组织行为,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领导成员交换 圈内人 圈外人 组织行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邓今朝
研究以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27个营销团队共201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多层数据模型(HLM),以自我激励和个体-情景互动理论为框架对团队成员个体目标导向、团队氛围和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目标导向不同的个体,其建言行为也有差异,相对于发展导向,表现导向的个体更多地卷入建言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不仅对员工建言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在个体目标导向(表现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中有正向的跨层调节效应:团队心理安全感越高,表现导向的个体越倾向于建言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越低,表现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越不明显。团队氛围对于其他目标导向与建言行为关系的跨层调节效果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建 时勘
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受到组织管理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构念内涵等在各领域的差异,至今未能形成整合研究框架。本文从整合视角出发,聚焦于员工建言行为研究最主要的两个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对员工建言研究在两个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对其构念内涵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两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管理者——员工互动角度出发,阐述影响员工建言的前因后果,最后提出基于整合视角的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建 时勘
员工建言行为研究受到组织管理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构念内涵等在各领域的差异,至今未能形成整合研究框架。本文从整合视角出发,聚焦于员工建言行为研究最主要的两个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对员工建言研究在两个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对其构念内涵进行分析比较,并从两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管理者——员工互动角度出发,阐述影响员工建言的前因后果,最后提出基于整合视角的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坤津 刘善仕 王红丽
仁慈是中国企业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基于类亲情交换关系视角,以41家企业及其986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仁慈导向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角色内行为及角色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仁慈导向人力资源实践能够激发员工的泛家族认知,使其与企业形成类亲情交换关系,达成员工与组织交融为一体的关系状态;其次,仁慈导向人力资源实践能够通过类亲情交换关系的建立,促进员工的角色内行为及角色外行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化人力资源实践是一种具有自身基本价值命题和求证方式的管理实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坤津 刘善仕 王红丽
仁慈是中国企业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基于类亲情交换关系视角,以41家企业及其986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仁慈导向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角色内行为及角色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仁慈导向人力资源实践能够激发员工的泛家族认知,使其与企业形成类亲情交换关系,达成员工与组织交融为一体的关系状态;其次,仁慈导向人力资源实践能够通过类亲情交换关系的建立,促进员工的角色内行为及角色外行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化人力资源实践是一种具有自身基本价值命题和求证方式的管理实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会兵 汪浩 申雅媚
文章对247名员工及其领导进行了配对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组织自尊在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上下级关系在组织自尊对促进性建言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但在组织自尊对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影响中无调节效应;上下级关系负向调节组织自尊在授权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的中介效应,但不调节组织自尊在授权型领导对抑制性建言的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